奥鹏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秋《教师口语》在线期末作业(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教师口语 2015-03-17 11:25:25

《教师口语》作业

阅读以下教学文本,任选一份材料按要求设计教学用语。

1、设计一段阐释语,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

2、设计两个问题,说明提问语的类型,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

材料 1:乡愁(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材料 2: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所有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材料 3: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从 1937 年 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 7 月 7 日驻华日军悍

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材料 4:初中英语语法点之一――现在进行时。

阐释语:巧妙引导

在美丽的大海画面中,学生欣赏到一首著名的歌曲:I am sailing。歌词:“我在航行,我在飞翔” 引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现在进行时。通过任务设计: I am sailing. I am flying.和问题:What are you doing?很好地提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在柔和的音乐声中体会生活,并通过老师的指导去发现学习。同时,通过歌词内容,让学生体会现在时的用途,更加容易地让学生理解和领会。

问题1:What is he doing?

(这是一个独立式提问语,让学生通过回忆歌词内容,来进一步理解进行时的意义,也让学生在回答时潜移默化中用上进行时。)

问题1:进行时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个解释性提问语,也可以说是一个继续行提问语,通过学生在前面的回答了前面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去发现,去理解进行时,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

 

材料3:导入语:挂一幅画面,画面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我采用的是讲解式的导入语,想用图片直观的体现诗歌的整体意境,想抽象的诗歌形象化,让学生感兴趣,迅速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诗歌。问题: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表达对诗歌的简单理解,同时引出对古诗的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