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题
()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大纲
B.教学大纲
C.教学设计
D.语文课程标准
答案:D
标准答案:D
2.第2题
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
A.即时性
B.情景性
C.复合性
D.自主性
答案:D
标准答案:D
题目分数:5.0
3.第8题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A.拼写
B.语法
C.标点
D.运用规则
答案:D
标准答案:D
4.第12题
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A.写作
B.表达
C.阅读
D.听说
答案:C
标准答案:C
5.第17题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A.国文
B.国语
C.语文
D.文学
答案:C
标准答案:C
题目分数:5.0
6.第4题
_______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考察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
答案:
写作
标准答案:
写作
7.第5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
工具性;人文性
标准答案:
工具性;人文性
8.第9题
在古希腊,对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一种文体,即问答体或对话体。二是指一种 。
答案:
教学方式
标准答案:
教学方式
9.第13题
除了书中讲到的七种识字法外,还有另外两种在我国经过了长期实验而卓有成效的识字方法―― 和 。
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
标准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
10.第15题
培根说:“读史使人__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__,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答案:
明智,智慧。(顺序不可颠倒)
标准答案:
明智,智慧。(顺序不可颠倒)
11.第7题
形声识字法
答案:
形声识字法: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识字法即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标准答案:
形声识字法: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识字法即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题目分数:8.0
12.第10题
语文素养
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标准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题目分数:8.0
13.第14题
分散识字
答案: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标准答案: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题目分数:8.0
14.第3题
“集中识字”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课文中识字,容易使学生觉得有趣。
答案:
错,不是集中识字,而是分散识字
标准答案:
错,不是集中识字,而是分散识字
15.第6题
习作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
答案:
错,习作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更要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素材,体验生活。
标准答案:
错,习作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更要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素材,体验生活。
16.第11题
“分散识字”重在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而不强调“读写”训练。
答案:
错,“分散识字”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的同时,也强调“读写”训练。
标准答案:
错,“分散识字”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的同时,也强调“读写”训练。
17.第16题
口语交际就是一种语言活动。
答案:
错,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即它涉及到意义、语调、情感、修养等等。
1.第6题
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
A.即时性
B.情景性
C.复合性
D.自主性
答案:D
标准答案:D
2.第9题
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A.理解
B.阅读
C.写作
D.独白
答案:B
标准答案:B
题目分数:5.0
3.第11题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A.拼写
B.语法
C.标点
D.运用规则
答案:D
标准答案:D
4.第13题
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A.写作
B.表达
C.阅读
D.听说
答案:C
标准答案:C
5.第14题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
A.科学实用
B.人文教育
C.文学
D.艺术
答案:B
标准答案:B
题目分数:5.0
6.第1题
除了书中讲到的七种识字法外,还有另外两种在我国经过了长期实验而卓有成效的识字方法―― 和 。
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
标准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
7.第3题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
语文素养
标准答案:
语文素养
8.第4题
由于白话文的推广,识字方法放弃了几千年来的 传统,并被
取代。
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法)
标准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法)
9.第16题
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教师要走出 的霸权地位。
答案:
独白
标准答案:
独白
10.第17题
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 、学生 、 。
答案:
教师 文本
标准答案:
教师 文本
11.第2题
合作学习
答案: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标准答案: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题目分数:8.0
12.第7题
语文课程标准
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又是对优秀的承诺,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而这项预期的结果应是可观察的。
标准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又是对优秀的承诺,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而这项预期的结果应是可观察的。
题目分数:8.0
13.第15题
分散识字
答案: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标准答案: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题目分数:8.0
14.第5题
“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答案:
错
“素养”一般理解为修养、涵养。它是经过长期熏染教化或学习实践而养成的内在的、达到一定高度的品性和素质。能力是指人能胜任或能完成某项活动的自身条件,包括心理条件和心理特征。素养和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一个培养的过程,但素养是一种达到一定水平、且更具有内隐性、既有功利性,又具有非功利性的心理特征,而能力有强有弱,且主要具有功利性。
标准答案:
错
“素养”一般理解为修养、涵养。它是经过长期熏染教化或学习实践而养成的内在的、达到一定高度的品性和素质。能力是指人能胜任或能完成某项活动的自身条件,包括心理条件和心理特征。素养和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一个培养的过程,但素养是一种达到一定水平、且更具有内隐性、既有功利性,又具有非功利性的心理特征,而能力有强有弱,且主要具有功利性。
15.第8题
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和文学教育。
答案:
1、错,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指语言和文学教育。
标准答案:
1、错,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指语言和文学教育。
16.第10题
中国的学校大概产生于夏代,那时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答案:
对
标准答案:
对
17.第12题
机械地繁琐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也有一定的作用。
答案:
错,机械地繁琐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不仅低效,而且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