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题
人脑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 )
A.注意
B.思维
C.表象
D.知觉
答案:C
标准答案:C
2.第2题
( )认为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经验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A.阿诺德
B.坎农―博德
C.普里布拉姆
D.詹姆士―兰格
答案:D
标准答案:D
3.第3题
刚从暗处走到亮处,两眼什么也看不到,经过几秒钟后才恢复正常。这属于( )。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补偿
答案:A
标准答案:A
4.第4题
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的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
A.舒茨
B.莫雷诺
C.凯利
D.加德纳
答案:B
标准答案:B
5.第7题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C
标准答案:C
6.第14题
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答案:C
标准答案:C
7.第15题
一个支配型的男子往往会娶一个被动型的女子,这是人际吸引中哪种因素的作用?( )
A.接近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能力及特长
答案:C
标准答案:C
8.第16题
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运用领会理解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叫(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答案:C
标准答案:C
9.第17题
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特征的知觉称为( )。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运动知觉
答案:B
标准答案:B
10.第28题
“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 )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A.互补性
B.相似性
C.接近性
D.个性
答案:C
标准答案:C
11.第29题
“比奈―西蒙”量表是在( )年由比奈和助手西蒙设计出来的。
A.1905
B.1916
C.1908
D.1911
答案:A
标准答案:A
12.第30题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D.负迁移
答案:B
标准答案:B
13.第31题
系统脱敏法和厌恶疗法属于( )。
A.心理分析法
B.行为疗法
C.患者中心疗法
D.认知疗法
答案:B
标准答案:B
14.第32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表现出( )的特点。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快不慢
D.时快时慢
答案:A
标准答案:A
15.第33题
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答案:D
标准答案:D
16.第5题
对人认知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对他人家庭的认知
B.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C.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D.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E.对文化背景的认知
答案:B,C,D
标准答案:B|C|D
17.第23题
根据思维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维步骤来分,思维可分为( )
A.常规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思维
D.分析思维
E.发散思维
答案:C,D
标准答案:C|D
18.第24题
对人认知的效应主要包括(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标签作用
E.社会刻板印象
答案:A,B,C,D,E
标准答案:A|B|C|D|E
19.第25题
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特点包括( )。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C.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D.刺激物的新异性
E.刺激物的连续性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20.第39题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E.局部性原则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21.第40题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 )
A.内容
B.操作
C.评价
D.认知
E.产物
答案:A,B,E
标准答案:A|B|E
22.第41题
根据储存信息的久暂,记忆可以分为(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E.运动记忆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23.第42题
注意过滤器理论主要包括( )。
A.知觉选择模型
B.衰减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资源选择模型
E.资源分配模型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24.第50题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
A.尊重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E.生理需要
答案:A,B,C,D,E
标准答案:A|B|C|D|E
25.第51题
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有( )。
A.需要
B.情绪
C.兴趣
D.动机
E.能力
答案:A,C,D
标准答案:A|C|D
26.第52题
记忆的良好品质表现为( )。
A.识记的敏捷性
B.记忆的精确性
C.保持的持久性
D.记忆的准备性
E.记忆的有序性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27.第53题
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把创造思维分为哪几个阶段?( )
A.准备期
B.发现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答案:A,C,D,E
标准答案:A|C|D|E
28.第54题
下面哪些心理学家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荣格
D.马斯洛
E.斯金纳
答案:B,E
标准答案:B|E
29.第55题
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结构,它的三个组成部分为( )。
A.感受器
B.内导神经
C.神经中枢
D.神经网络
E.神经元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30.第56题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 )。
A.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
B.培养间接兴趣
C.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内外干扰
D.增加刺激物的新异性
E.增加刺激物的对比度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31.第8题
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32.第9题
情绪评价学说的创建者是詹姆士。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33.第10题
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配。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34.第11题
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B是指个体对事件的信念和观点。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35.第18题
概念是反映事物表面属性的思维形式。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36.第19题
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37.第20题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反映了对人的性格认知的不易。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38.第34题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905年。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39.第35题
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40.第36题
人们普遍认为商人比较精明、唯利是图,这是一种标签作用。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41.第37题
实验表明,学习程度为100%时,记忆效果最好。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42.第45题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43.第46题
再造想象在头脑中没有产生新形象,创造想象产生了新形象。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44.第47题
在视觉中明适应使感受性提高,暗适应使感受性降低。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45.第48题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性教育为主。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46.第12题
需要
答案:
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脑对生理的或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标准答案:
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脑对生理的或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47.第13题
短时记忆
答案: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短暂、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类型,在不复述的情况下保持时间在20毫秒至1分钟之间,容量为7+ 2个组块。
标准答案: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短暂、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类型,在不复述的情况下保持时间在20毫秒至1分钟之间,容量为7+ 2个组块。
48.第21题
能力
答案:
能力是指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
标准答案:
能力是指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
49.第22题
知觉恒常性
答案: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
标准答案: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
50.第38题
知觉
答案: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标准答案: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51.第49题
聚合思维
答案:
聚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标准答案:
聚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52.第26题
简述舒茨的人际关系理论。
答案:
答:1、舒茨认为,每个人对人际关系的需求有三个向度:
(1)包容的需求
(2)控制的需求
(3)感情上的需求
2、舒茨将行为反应分成两种:主动型和被动型。
3、由需求和行为反应,可以得出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倾向。
标准答案:
答:1、舒茨认为,每个人对人际关系的需求有三个向度:
(1)包容的需求
(2)控制的需求
(3)感情上的需求
2、舒茨将行为反应分成两种:主动型和被动型。
3、由需求和行为反应,可以得出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倾向。
题目分数:7.0
53.第58题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答:(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心理学因素
1、早期经验的影响
2、人格与行为模式的影响
3、心理冲突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2、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
3、社会文化背景
4、生态环境因素
标准答案:
答:(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心理学因素
1、早期经验的影响
2、人格与行为模式的影响
3、心理冲突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2、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
3、社会文化背景
4、生态环境因素
题目分数:7.0
54.第6题
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案:
这几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之能力的发展要更迅速一些,而能力比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标准答案:
这几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之能力的发展要更迅速一些,而能力比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55.第27题
简述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答案:
1.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
2.情感的种类: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标准答案:
1.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
2.情感的种类: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56.第43题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
答案:
1、教师要保持高涨的热情。
2、教师要热爱学生。
3、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4、教师要注意控制学生的课堂情绪。
5、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标准答案:
1、教师要保持高涨的热情。
2、教师要热爱学生。
3、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4、教师要注意控制学生的课堂情绪。
5、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57.第44题
试述青少年感知的特点。
答案:
答案要点:
1、感受性的不断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进一步发展
3、知觉有意性与目的性更加提高
4、逻辑性知觉开始出现
标准答案:
答案要点:
1、感受性的不断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进一步发展
3、知觉有意性与目的性更加提高
4、逻辑性知觉开始出现
题目分数:7.0
58.第57题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
答案:
1、激发求知欲,增强思维的自觉性。
2、创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4、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标准答案:
1、激发求知欲,增强思维的自觉性。
2、创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4、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