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在线作业题库(10)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心理学 2015-03-17 11:27:48

1.第1题

智力多元论是(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瑟斯顿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答案:D

标准答案:D

2.第2题

“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答案:A

标准答案:A

3.第3题

(     )是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性和选择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A.情绪与情感

B.个性心理特点

C.气质与性格

D.个性心理倾向性

答案:D

标准答案:D

4.第4题

(       )又称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

A.求得赞赏的动机

B.求知欲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答案:B

标准答案:B

5.第5题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D.负迁移

答案:B

标准答案:B

6.第6题

人脑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   )

A.注意

B.思维

C.表象

D.知觉

答案:C

标准答案:C

7.第7题

“比奈―西蒙”量表是在(    )年由比奈和助手西蒙设计出来的。

A.1905

B.1916

C.1908

D.1911

答案:A

标准答案:A

8.第8题

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方法的是(        )。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 暗示法

D.代币奖励法

答案:C

标准答案:C

9.第12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表现出(           )的特点。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快不慢

D.时快时慢

答案:A

标准答案:A

10.第13题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C

标准答案:C

11.第21题

某些灵长类动物和3岁前的儿童主要具有的思维类型是(   )

A.形象思维

B.直观动作思维

C.抽象思维

D.分析思维

答案:B

标准答案:B

12.第22题

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形式。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机

答案:A

标准答案:A

13.第32题

一个支配型的男子往往会娶一个被动型的女子,这是人际吸引中哪种因素的作用?(    )

A.接近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能力及特长

答案:C

标准答案:C

14.第34题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从精神分析的观点出发将人的性格分为(    )。

 

A.优越型和自卑型

B.外向型和内向型

C.意志坚强型和意志薄弱型

D.情绪型和理智型

答案:A

标准答案:A

15.第35题

最早运用无意义音节研究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

D.冯特

答案:C

标准答案:C

16.第17题

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把创造思维分为哪几个阶段?(   )

A.准备期

B.发现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答案:A,C,D,E

标准答案:A|C|D|E

17.第18题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    )

A.内容

B.操作

C.评价

D.认知

E.产物

答案:A,B,E

标准答案:A|B|E

18.第19题

下面哪些属于社会刻板印象?(    )

A.东北人豪爽,上海人精明

B.一见如故

C.一见钟情

D.男刚女柔

E.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答案:A,D

标准答案:A|D

19.第27题

性格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

A.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

B.意志方面的特征

C.情绪方面的特征

D.理智方面的特征

E.神经活动方面的特征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20.第28题

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重现

E.比较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21.第29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专门渠道包括(        ):

A.心理辅导

B.心理咨询

C.心理治疗

D.各科教学

E.团队活动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22.第30题

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结构,它的三个组成部分为(            )。

A.感受器

B.内导神经

C.神经中枢

D.神经网络

E.神经元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23.第41题

一般来说,情感品质主要有(    )

A.倾向性

B.深刻性

C.稳固性

D.效果性

E.两极性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24.第43题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

A.尊重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E.生理需要

答案:A,B,C,D,E

标准答案:A|B|C|D|E

25.第44题

遗忘的非病理性原因主要包括(           )。

A.记忆痕迹的消退

B.记忆痕迹受到干扰而发生抑制

C.脑退化

D.大脑产生了超限抑制

E.神经衰弱

答案:A,B,D

标准答案:A|B|D

26.第45题

知觉的特征包括(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E.变动性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27.第47题

下面哪些方法属于行为主义方法?(      )

A.强化法

B.代币制

C.暗示法

D.宣泄疏导法

E.消退法

答案:A,B,E

标准答案:A|B|E

28.第48题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                 )。

A.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

B.培养间接兴趣

C.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内外干扰

D.增加刺激物的新异性

E.增加刺激物的对比度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29.第55题

焦虑的基本成分为(    )

A.认知成分

B.态度成分

C.生理成分

D.行为成分

E.心理成分

答案:A,C,D

标准答案:A|C|D

30.第56题

记忆的良好品质表现为(           )。

A.识记的敏捷性

B.记忆的精确性

C.保持的持久性

D.记忆的准备性

E.记忆的有序性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31.第9题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反映了对人的性格认知的不易。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32.第10题

早晨起来记忆效果好,是因为没有倒摄抑制的作用。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33.第14题

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34.第15题

人的性格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和定型化的结果。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35.第23题

情绪评价学说的创建者是詹姆士。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36.第24题

新上任的班主任总是要听听原班主任对该班学生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又自然而然会影响到他对该班的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刻板效应。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37.第25题

认知者在与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着较大作用。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38.第33题

梦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39.第36题

马斯洛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40.第37题

荣格用高级神经神经活动类型说来解释气质。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41.第38题

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配。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42.第39题

人的性格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塑型。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43.第51题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44.第52题

在视觉中明适应使感受性提高,暗适应使感受性降低。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45.第53题

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B是指个体对事件的信念和观点。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46.第11题

心理健康

答案:

是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以及自我和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或者:是指个体具备正常的心理特质,从而能更好地调控心理以维持内外的平衡与协调,合乎常规地应付环境与交往。)1

标准答案:

是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以及自我和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或者:是指个体具备正常的心理特质,从而能更好地调控心理以维持内外的平衡与协调,合乎常规地应付环境与交往。)1

47.第16题

想象

答案: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标准答案: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48.第26题

知觉恒常性

答案: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

标准答案: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

49.第40题

自我意识

答案: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通常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

标准答案: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通常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

50.第42题

再造想象

答案: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

标准答案: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

51.第54题

标签作用

答案:

是在认知某个人或群体之前,他人提供的信息对认知发生的影响。

标准答案:

是在认知某个人或群体之前,他人提供的信息对认知发生的影响。

52.第49题

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

答案:

(一)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对兴趣形成影响较大的有如下因素:

         1、能力因素。

         2、年龄与性别。

        3、价值观。

        4、家庭和环境。

(二)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1、探究学习的意义,促进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

          2、即学即用,以知识的力量强化学习兴趣。

         3、积少成多,积累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

标准答案:

(一)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对兴趣形成影响较大的有如下因素:

         1、能力因素。

         2、年龄与性别。

        3、价值观。

        4、家庭和环境。

(二)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1、探究学习的意义,促进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

          2、即学即用,以知识的力量强化学习兴趣。

         3、积少成多,积累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

题目分数:7.0

53.第58题

试述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家庭因素。

答案:

1.父母的养育方法: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

2、家庭成员的品行

3、父母之间的关系

标准答案:

1.父母的养育方法: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

2、家庭成员的品行

3、父母之间的关系

题目分数:7.0

54.第20题

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答:1、接近性

2、相似性

3、互补性

4、能力与特长

5、仪表

6、个人品质

标准答案:

答:1、接近性

2、相似性

3、互补性

4、能力与特长

5、仪表

6、个人品质

55.第31题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

2、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

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识记的影响。

标准答案:

1、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

2、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

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识记的影响。

56.第46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1.传授知识

2.学科渗透

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

4.寓于活动

5.辅导与咨询

标准答案:

     1.传授知识

2.学科渗透

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

4.寓于活动

5.辅导与咨询

57.第50题

简述遗忘的规律与原因。

答案: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遗忘的原因:1、病理性原因:如脑退化或损伤,神经衰弱等。

                       2、非病理性原因:①记忆痕迹的“消退”;②记忆痕迹受到干扰而发生抑制,如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大脑产生了“超限抑制”,即大脑的神经细胞长期工作后由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超负荷而产生保护性抑制,这种抑制也会使记住的东西遗忘掉。

标准答案: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遗忘的原因:1、病理性原因:如脑退化或损伤,神经衰弱等。

                       2、非病理性原因:①记忆痕迹的“消退”;②记忆痕迹受到干扰而发生抑制,如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大脑产生了“超限抑制”,即大脑的神经细胞长期工作后由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超负荷而产生保护性抑制,这种抑制也会使记住的东西遗忘掉。

58.第57题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答案:

1、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3、利用反馈。

4、合理竞赛。

标准答案:

1、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3、利用反馈。

4、合理竞赛。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