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育的育德功能使教育活动更有利于()。
A.促进个体自我完善
B.满足个体需要
C.帮助个体社会化
D.发展个性
标准答案:A
2.第2题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体系,具有非强制性,其发挥作用的个体内在动因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观念
C.心理意识
D.道德良心
标准答案:D
3.第3题
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的道德学习状况评价策略是()。
A.作品分析
B.问卷调查
C.个案分析
D.观察访谈
标准答案:C
4.第4题
活动课程中,主要以兴趣、爱好和志向为基础,跨越年级界限而开展活动的课程类型是()。
A.社团活动
B.学生会活动
C.班级活动
D.级会活动
标准答案:A
5.第5题
在德育情境中,有效的人际互动属于()。
A.体谅情景
B.体验情景
C.实验情景
D.说明情景
标准答案:A
6.第16题
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奠基作用且具有终身影响的教育类型是()。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终身教育
标准答案:C
7.第17题
德育主体观的核心是()。
A.积极开展德育活动
B.确立和落实学习者主体地位
C.完善个体品德结构
D.主动接受德育影响
标准答案:B
8.第18题
德性是现实人的德性,表现为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品德或道德人格。因此,德育的目的就在于()。
A.提高道德认识
B.增进道德情感
C.养成道德行为
D.培养德性
标准答案:D
9.第19题
在体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方面,活动性德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是()。
A.活动
B.劳动
C.经验
D.生活
标准答案:A
10.第20题
下列蒙学教材中,旨在使学童懂得接人待物之理、明晓为人处世之道的是()。
A.《千字文》
B.《论语》
C.《小学》
D.《急就篇》
标准答案:C
11.第21题
在班级冲突的解决手段中,可以起到抑制冲突、实施自主教育作用的是()。
A.权威掣
B.关系掣
C.惩戒掣
D.后果掣
标准答案:D
12.第22题
从德育效果的角度,可把德育测评对象区分为()。
A.校容校貌、教育设施、学校制度
B.领导作风、人际关系、班级公约
C.道德品质、思想品质、公民品质
D.领导体制、人员配置、师资状况
标准答案:C
13.第23题
能够对个体品德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描述及价值判断,使学习者相对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教育评定功能的这种作用是()。
A.教育作用
B.反馈作用
C.描述作用
D.导向作用
标准答案:A
14.第34题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指导的重点是()。
A.生涯指导、学习指导、心理指导
B.生活指导、学习指导、人格指导
C.生活指导、生涯指导、人格指导
D.生活指导、人格指导、心理指导
标准答案:B
15.第35题
在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德育手段是()。
A.情景
B.环境
C.榜样
D.语言
标准答案:D
16.第36题
学校德育评价中的难点是()。
A.德育实践评价
B.德育工作评价
C.学生品德评价
D.教师品德评价
标准答案:C
17.第37题
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实务中的主要角色是()。
A.教育者、指导者、管理者
B.教育者、指导者、示范者
C.组织者、管理者、示范者
D.管理者、指导者、组织者
标准答案:A
18.第38题
德育直接规定着其他各育的实施方向,规定着学习者的发展方向。它所体现的德育功能是()。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反馈功能
D.调节功能
标准答案:A
19.第39题
按功能分,下列属于德育过程中的道德语言的是()。
A.规范性用语
B.习惯性用语
C.对话性用语
D.情境性用语
标准答案:A
20.第40题
教育目标的社会制约性最集中、最突出的反映是德育目标的()。
A.预见性
B.层次性
C.社会性
D.参照性
标准答案:C
21.第6题
德育课程如何编制是德育课程中的核心问题。
标准答案:正确
22.第7题
从实践角度看不同范畴的德育内容都可以具体化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标准答案:正确
23.第8题
学生指导中,生活指导主要涉及课程模块的选择、升学、就业等。
标准答案:错误
24.第9题
在不良品行中,过失型的问题行为主要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偶然性和隐匿性。
标准答案:错误
25.第10题
无论出于何种理由,惩罚作为德育手段都应当被提倡。
标准答案:错误
26.第11题
德育通过对个体品德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可以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标准答案:正确
27.第12题
努力保持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既是家庭幸福的一种标志,也是保证家庭德育得以落实的基本条件和保障。
标准答案:正确
28.第24题
操行评定落实到书面上就是操行评语。
标准答案:正确
29.第25题
从设计者的角度看,信息化表达方式在教学设计评价中的内容尤为丰富。
标准答案:错误
30.第26题
封闭式问题设计的选项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内容而定,一般介乎在6~9项之间。
标准答案:错误
31.第27题
在学校德育评价中,比较等级评定量表是以团体成员间的相互比较而作出的评定来确定其评定等级的。
标准答案:正确
32.第28题
由于学校德育具有系统相关性、全方位性、全面渗透性等特点,小学要特别突出德育管理的实体意义,而不应多注重学校管理作为德育隐性课程的性质。
标准答案:错误
33.第29题
活动课程的德育价值十分凸显,所以只要把活动课程视为“德育的主导课程”,其他课程形式可以不考虑。
标准答案:错误
34.第30题
就德育渗透而言,小学各科教科书都会直接渗透道德因素。
标准答案:错误
35.第41题
开展班级个体指导的方法中,说理、问题解决、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都是一些常规的方法,移情和感情陶冶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标准答案:错误
36.第42题
学生品德评价属于个人精神领域中具有价值意义的那部分个性心理品质评价。由于个人言行与思想存在一致关系,所以,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十分紧密。
标准答案:错误
37.第43题
所有的行为训练都含有道德意味,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标准答案:错误
38.第44题
现实生活必然产生道德需要。
标准答案:错误
39.第45题
教科书编排的螺旋递进式就是按照内容板块,将各种内容分别分配到不同年级或学习阶段。
标准答案:错误
40.第46题
“小强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真是好样的!”属于评价性用语中的间接性评价。
标准答案:错误
41.第13题
学生指导
标准答案:
所谓学生指导,就是学校从促进学生的成长出发,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由有关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指点、引导。
题目分数:3.0
42.第31题
德育内容
标准答案: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中所要传授的具体的道德价值、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及其体系。
题目分数:3.0
43.第32题
社会德育
标准答案:
社会德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之外、一切以引发或促进个体品德发展为目的的活动或者影响过程。
题目分数:3.0
44.第47题
德育模式
标准答案: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理论或观念指导下,对品德培养过程及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操作程序、实施策略、评价机制等所进行的框架构想和方案设计。
题目分数:3.0
45.第48题
德育实施方案(计划)
标准答案:
德育实施方案或计划是在学校德育的整体规划下以德育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工作设想和实施计划,其中包括了整个学校环境中实施德育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的运用和组合。
题目分数:3.0
46.第14题
随着人们对个体发展和教育评价认识的深化,学生品德评价的发展主要有哪几方面的变化?
标准答案:
第一,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1分)第二,注重质性评价甚于良性评价。(1分)第三,重视过程评价甚于结果评价。(1分)第四,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注重学生的参与性。(1分)第五,强调多元评价。(1分)第六,鼓励评价中的合作行为。(1分)
47.第15题
简述学校德育隐性课程的特点。
标准答案:
与德育显性课程相比,德育隐性课程的特点是:(1)间接性、内隐性。(2分)(2)范围的广泛性。(2分)(3)影响的不确定性。(1分)(4)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交互作用。(1分)
48.第33题
简述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标准答案:
(1)始终关注“成人”问题。(1.5分)(2)共同生活,共同体验。(1.5分)(3)遇物而诲,促成反思。(1.5分)(4)尊重、信任,保持人际和谐。(1.5分)
49.第49题
简述体谅模式的德育思想。
标准答案:
(1)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是以研究道德情感为主线的德育模式。它由麦克菲尔和他同事共同创立,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1分)(2)体谅模式的道德教育目的重在提高儿童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学会关心、学会体谅来形成完整的、与他人密切关联的自我形象,并在关心、体谅中获得快乐。(2分)(3)体谅模式重在道德情感,强调关心他人,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相结合,注意观察学习、教育环境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十分注意道德教育的实证研究和教育实验。(3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