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华南师范大学《学校德育》在线作业题库(8)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学校德育 2015-03-17 11:29:54

1.第1题

小学阶段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是()。

A.观察、指点

B.引导、反思

C.教导、示范

D.说教、灌输

标准答案:C

2.第2题

道德学习者接受各种德育影响的内在驱动力是()。

A.精神需要

B.社会需要

C.发展需要

D.道德需要

标准答案:D

3.第3题

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的是()。

A.班组

B.学级

C.班级

D.年级

标准答案:C

4.第4题

班级指导中,偏于“问题学生”、“异类学生”的训导和转化的是()。

A.教导处

B.少先队

C.学生会

D.班主任

标准答案:A

5.第5题

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目标贯穿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之中。它所指的是()。

A.校训

B.校纪

C.校规

D.学校规章

标准答案:A

6.第6题

在道德教学中,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是()。

A.情境分析

B.问题讨论

C.现场调查

D.观摩、作品欣赏

标准答案:D

7.第7题

在小学品德教材编写方面,编写者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是()。

A.学生的生活经验

B.学生的知识水平

C.学校的教育目标

D.社会的发展需要

标准答案:A

8.第8题

下列德育评价功能的具体表现中,体现消极强化特点的是()。

A.对不良品行的弱化

B.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强化

C.对良好效果的教育方案、策略的强化

D.对良好价值观的强化

标准答案:A

9.第9题

教育目标的社会制约性最集中、最突出的反映是德育目标的()。

A.预见性

B.层次性

C.社会性

D.参照性

标准答案:C

10.第18题

德育评价能够起到咨询作用、决策参谋作用和警示作用。德育评价的这种功能属于()。

A.预测功能

B.诊断功能

C.反馈与调控功能

D.强化与传导功能

标准答案:B

11.第19题

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奠基作用且具有终身影响的教育类型是()。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终身教育

标准答案:C

12.第20题

德育评价中,有关课程设置与教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与班级管理落实的评价是()。

A.对学校德育整体工作的评价

B.对学生品德的评价

C.对学校德育实施过程的评价

D.对学校德育对象的评价

标准答案:C

13.第21题

人际沟通中,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又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的的沟通技能是()。

A.及时反馈

B.设身处地

C.悉心观察

D.耐心倾听

标准答案:D

14.第34题

德目主义方式旨在实施直接的道德教学,其主要中介是()。

A.教育影响

B.教科书

C.教育实践

D.教师

标准答案:B

15.第35题

在尊重学习者方面,学校德育的核心问题是()。

A.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

B.从社会现实出发

C.有效促进师生互动

D.尊重儿童的道德主体性

标准答案:D

16.第44题

在体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方面,活动性德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是()。

A.活动

B.劳动

C.经验

D.生活

标准答案:A

17.第45题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主要用来调节的社会关系范畴是()。

A.人与其他存在物

B.人与自我

C.人与非人

D.人与他人

标准答案:A

18.第46题

由学校全体学生参加、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的活动课程类型是()。

A.学生会活动

B.班级活动

C.级会活动

D.社团活动

标准答案:A

19.第47题

一切社会环境因素都可以成为直接的德育资源。它体现了社会德育所具有的特点是()。

A.资源丰富性

B.效果复杂性

C.形式灵活性

D.内容广泛性

标准答案:A

20.第48题

小学阶段家庭德育始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尊重、信任,保持人际和谐

B.始终关注“成人”问题

C.共同活动,共同体验

D.遇物而诲,促成反思

标准答案:C

21.第10题

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组织德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标准答案:正确

22.第11题

人际交往中,反馈主要在于表扬和批评、赞赏和惩戒,并不在于行为指导。

标准答案:错误

23.第12题

学生教导的德育意义分为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将积极方面视为学生指导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并以惩罚与服从为基本行为取向。

标准答案:错误

24.第13题

德育通过对个体品德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可以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标准答案:正确

25.第14题

学生品德评价属于个人精神领域中具有价值意义的那部分个性心理品质评价。由于个人言行与思想存在一致关系,所以,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十分紧密。

标准答案:错误

26.第15题

德育手段、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不是德育艺术问题。

标准答案:错误

27.第16题

努力保持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既是家庭幸福的一种标志,也是保证家庭德育得以落实的基本条件和保障。

标准答案:正确

28.第22题

间接的道德教育强调道德体验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标准答案:正确

29.第23题

在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属于勤分队自卑心理阶段。

标准答案:错误

30.第24题

在不良品行中,过失型的问题行为主要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偶然性和隐匿性。

标准答案:错误

31.第25题

教科书编排的螺旋递进式就是按照内容板块,将各种内容分别分配到不同年级或学习阶段。

标准答案:错误

32.第26题

学校德育测评的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测评时间与时机的选择、测评空间的组织、测评人员的选用以及组织实施的一般步骤四个方面。

标准答案:正确

33.第27题

“小强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真是好样的!”属于评价性用语中的间接性评价。

标准答案:错误

34.第28题

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及其年长者言传身教加以实现的,具有天然性的优点,不存在任何局限性。

标准答案:错误

35.第36题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条件。

标准答案:正确

36.第37题

严格说来,教育也属于影响品德发展的环境因素。

标准答案:正确

37.第38题

在德育方法中,合作学习法的主要功能是提高道德认识、陶冶情感、磨练道德意志、养成行为。

标准答案:错误

38.第39题

由于学校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只要依靠学校内部力量和资源、通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就可以完成实施德育的重任。

标准答案:错误

39.第40题

价值澄清模式重视道德情感,强调关心他人,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相结合。

标准答案:错误

40.第49题

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中,家校互访是最常见的个别访问,它具有针对性强、具体、细致、深入等特点。

标准答案:错误

41.第17题

爱国主义教育

标准答案:

爱国主义教育是通过国家观念教育、民族意识与情感教育、国情教育、奉献教育、国防教育等,培养学习者爱国的思想和感情,并形成和具备相应的爱国行为。

题目分数:3.0

42.第29题

德育实施方案(计划)

标准答案:

德育实施方案或计划是在学校德育的整体规划下以德育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工作设想和实施计划,其中包括了整个学校环境中实施德育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的运用和组合。

题目分数:3.0

43.第32题

活动课程

标准答案:

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为基础,通过活动的形式,以兴趣小组、文娱活动、劳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来加以体现的正规课程。

题目分数:3.0

44.第41题

班级

标准答案:

班级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题目分数:3.0

45.第42题

社会德育

标准答案:

社会德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之外、一切以引发或促进个体品德发展为目的的活动或者影响过程。

题目分数:3.0

46.第30题

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德育要求。

标准答案:

个体品德发展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具有阶段性的连续发展过程,是包含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内在统一过程。因此,实施小学德育应该着重把握好几个方面:(2分)(1)强调认知、情感、行为领域并重。(1分)(2)密切道德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1分)(3)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进行自我建构。(1分)(4)重视学生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意因材施教。(1分)

47.第31题

教师在进行当面口头交流时,应当尽可能做到哪些注意事项?

标准答案:

(1)与家长平等相待。(1分)(2)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1分)(3)关注、倾听和理解家长。(1分)(4)关心、询问对方的日常情况。(1分)(5)关切地以描述的方式介绍儿童的各种情况。(1分)(6)尊重家长隐私,保守儿童的秘密。(1分)

48.第33题

简述在道德教育中,如何有效运用规则和纪律。

标准答案:

在道德教育中,有效地运用规则和纪律,必须做到:(1)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各种规章、条文的制定,对于《中小学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尽可能帮助小学生去了解其必要性及其意义。(2分)(2)配合其他德育手段(如奖励或惩罚等),根据具体情境把握规则,灵活运用规则。(2分)(3)无论成文的规章,还是口头约定的规则,必须隐含直接的行为期待,这种行为期待或者是消极的预防、制止,或者是积极的激发、鼓励。(1分)(4)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鼓励自觉遵守规则、纪律的经常行为。(1分)

49.第43题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通过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标准答案:

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1分)第二,基于爱心和童心,积极、主动地和学生交往。(1分)第三,营造尊重、平等、公正、合作的育人氛围。(2分)第四,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师德修养。(2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