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线作业
、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对于自尊心、荣誉感特别强的人,在由于失败、失足、犯错误而受人冷落和歧视时,其需要结构模式可能为(D)。
A.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
B.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
C.社会需要占主导地位
D.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
2.企业主管部门要求达到的或企业自己确定的目标工作率称为(C)。
A.一般工作率
B.企业工作率
C.标准工作率
D.部门工作率
3.对招聘地点的选择、招聘渠道或方法的选择、招聘时间的确定等工作在以下哪一阶段完成。(A)
A.确定招聘策略
B.征召
C.筛选
D.聘用与试用
E.招聘评估
4.(B)是人力资源能力中最主要、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内容
A.情商
B.知识与技能水平
C.智力
D.价值观
5.从内涵上来说,员工绩效考评有(C)涵义。
A.4层
B.3层
C.2层
D.1层
6.把“员工视为活动主体、公司主人”是哪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C)
A.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B.以人为中心、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C.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
D.自我中心式、理性化团队管理
7.激励必须有(A)条件。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8.吸引现在正在企业任职的员工,填补企业空缺的职位。这种属于(B)。
A.外部征召
B.内部征召
C.内部调整
D.不确定
9.__C__也是使人具备目前和未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活动,但它更着眼于长期的目标,旨在潜在技能的挖掘。
A.培训
B.培养
C.开发
D.其他
10.动机可定义为(B)
A.一种需要
B.是指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行为发生的内在驱动力和直接原因
C.一种目标
D.做事的动力
11.内部征召的渠道通常有(D)。
A.4种
B.3种
C.5种
D.2种
12.通过员工的绩效考评,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工作中的误差,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这体现了员工绩效考评的哪一个目的。(A)
A.绩效考评是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及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
B.绩效考评是员工改进工作及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
C.绩效考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D.绩效考评是企业经营的依据
13.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C)。
A.长期规划
B.短期规划
C.中期规划
D.其他
14.对于员工而言,考核本身也是一种(C)。
A.威胁因素
B.压力
C.激励因素
D.限制
15.按照工人在生产中的不同岗位,以及同一岗位内技术复杂程度不同所划分的等级,确定工人工资的工资制度是(C)。
A.奖励工资制
B.职务工资制
C.岗位工资制
D.年功工资制
16.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不同,物质资源经过一定加工后就成为最终产品,而人力资源在开发使用后可以继续开发。这体现了人力资源的(C)特性。
A.能动性
B.社会性
C.开发的连续性
D.再生性
17.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D)
A.泰罗
B.孔茨
C.巴纳德
D.梅约
18.人事管理理论把组织的员工作为一个(A)来看待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理性人
D.复杂人
19.企业为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以适应他们现在或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称为(B)。
A.在职教育
B.员工培训
C.员工训练
D.其他
20.霍桑实验研究结果使人事管理从科学管理转向了对(C)的研究
A.工作行为
B.工作方式
C.人际关系
D.行为科学
、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人力资源思想的演进有四阶段(ACDE)
A.传统劳动管理时期
B.权变管理时期
C.泰罗制科学管理时期
D.人际关系与行为科学管理时期
E.新人际关系与泛人力资源管理时期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环境包括(ABCD)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技术因素
E.环境因素
3.现代企业的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从主要对员工补充知识发展成为对“企业人”、“公司人”的塑造
B.企业员工培训的对象已从以生产工人为主发展为全员培训
C.企业员工培训主要从岗前培训发展成为终身教育和在职培训
D.员工培训方式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
E.企业员工培训逐步发展成为资格证书培训
4.人力资源环境所面临的最普遍的挑战有(BCDE)
A.文化的多元化
B.组织的重建
C.人口多样化的问题
D.劳动力的可用性和质量问题
E.经济和技术的变化
5.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道有(ABCDE)。
A.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B.复转军人
C.职技校毕业生
D.失业人员
E.流动人员
6.五大人格又称大五人格,其把人格分为(ABCDE)
A.外向性
B.可靠性
C.合作性
D.开放性
E.情绪稳定性
7.人力资源是一种主体.客体兼于一身的颇为复杂的生产要素。其复杂性体现如下(ABCD)
A.个人条件的多样性
B.个性人格的差异性
C.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D.人文背景的广阔性
E.心理的复杂性
8.德尔菲法的基本特点是(ABCD)。
A.专家参与
B.匿名进行
C.多次反馈
D.采用统计方法
E.不确定
9.人事调整制度应包括(ABCDE)。
A.说明人事调整的依据
B.说明人事调整的审核权限
C.说明人事调整的程序
D.说明相应的移交手续即规定
E.说明人事调整的方法
10.从外延上说,员工绩效考评就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日常工作中的人员进行(ABC)作为以事实为基础的客观评价的依据。
A.观察
B.记录
C.分析
D.控制
E.管理
11.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劳动能力包括(ABCD)
A.体力
B.智力
C.知识
D.操作
E.技能
12.为了更好地做好人事调整工作,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ABC)。
A.建立、健全人事调整规章制度
B.拥有健全的人事调整资料
C.人事调整后的结果评价工作
D.人事调整越少越好
E.以上说法都不对
13.人力投资的收益具有以下特点(ABCDE)
A.收益者与投资主体的非一致性
B.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
C.不同内容投资的收益差异性
D.投资收益的多量性
E.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14.绩效考评可以为以下哪几项工作提供依据(ABCDE)。
A.人员任用
B.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
C.报酬制度的建立和调整
D.对员工的激励
E.对员工的奖励及惩罚
15.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类型有(CDE)
A.人力资源过剩
B.人力资源平衡
C.人力资源供过于求
D.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E.人力资源供求均衡
16.具体来说,员工绩效考评的目的体现在(ABC)。
A.绩效考评是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及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
B.绩效考评是员工改进工作及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
C.绩效考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D.绩效考评是企业经营的依据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7.霍兰德的六种职业人格类型,除了现实型.调研型,还有(ABCE)
A.艺术型
B.社会型
C.企业型
D.操作型
E.常规型
18.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义(ABCDE)
A.有利于把人的压力转化为财富
B.有利于完成改革的艰巨任务
C.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D.有利于塑造现代劳动者
E.有利于塑造现代组织
19.现代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CE)。
A.考核目的
B.考核对象
C.考核结果
D.考核过程
E.考核方法
20.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人事管理在下列哪些方面不同(ABCDE)
A.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
B.与员工的关系不同
C.工作的中心不同
D.管理人员不同
E.评价标准不同
、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人力资源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总体在不同方面的分布或构成。从总体上看,分为自然结构和经济结构两大方面(B)
A.错误
B.正确
2.“特性—因素匹配理论”是由帕森斯所创立(B)
A.错误
B.正确
3.“科技兴教”、“全面提高劳动的素质”,所说的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问题(A)
A.错误
B.正确
4.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发展战略、组织目标及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B)
A.错误
B.正确
5.人力投资收益,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使之形成或者强化劳动能力而取得的经济回报(B)
A.错误
B.正确
6.合理的人力资源质量结构不仅要求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处于一种适宜的比例,而且要求各等级、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内部的从事不同劳动、不同职业的人力资源也比较协调(B)
A.错误
B.正确
7.麦克利兰则认为,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友谊需要(B)
A.错误
B.正确
8.1935年美国学者沃尔什发表了《人力的资本观》,形成了人力资本理论(A)
A.错误
B.正确
9.人力资源是第一可宝贵的,因而人力资源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B)
A.错误
B.正确
10.微观组织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活动,是从市场中获得人力资源开始的,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市场状况也就成为各个组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提条件(B)
A.错误
B.正确
、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对于自尊心、荣誉感特别强的人,在由于失败、失足、犯错误而受人冷落和歧视时,其需要结构模式可能为(D)。
A.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
B.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
C.社会需要占主导地位
D.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
2.企业主管部门要求达到的或企业自己确定的目标工作率称为(C)。
A.一般工作率
B.企业工作率
C.标准工作率
D.部门工作率
3.对招聘地点的选择、招聘渠道或方法的选择、招聘时间的确定等工作在以下哪一阶段完成。(A)
A.确定招聘策略
B.征召
C.筛选
D.聘用与试用
E.招聘评估
4.(B)是人力资源能力中最主要、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内容
A.情商
B.知识与技能水平
C.智力
D.价值观
5.从内涵上来说,员工绩效考评有(C)涵义。
A.4层
B.3层
C.2层
D.1层
6.把“员工视为活动主体、公司主人”是哪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C)
A.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B.以人为中心、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C.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
D.自我中心式、理性化团队管理
7.激励必须有(A)条件。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8.吸引现在正在企业任职的员工,填补企业空缺的职位。这种属于(B)。
A.外部征召
B.内部征召
C.内部调整
D.不确定
9.__C__也是使人具备目前和未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活动,但它更着眼于长期的目标,旨在潜在技能的挖掘。
A.培训
B.培养
C.开发
D.其他
10.动机可定义为(B)
A.一种需要
B.是指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行为发生的内在驱动力和直接原因
C.一种目标
D.做事的动力
11.内部征召的渠道通常有(D)。
A.4种
B.3种
C.5种
D.2种
12.通过员工的绩效考评,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工作中的误差,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这体现了员工绩效考评的哪一个目的。(A)
A.绩效考评是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及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
B.绩效考评是员工改进工作及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
C.绩效考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D.绩效考评是企业经营的依据
13.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C)。
A.长期规划
B.短期规划
C.中期规划
D.其他
14.对于员工而言,考核本身也是一种(C)。
A.威胁因素
B.压力
C.激励因素
D.限制
15.按照工人在生产中的不同岗位,以及同一岗位内技术复杂程度不同所划分的等级,确定工人工资的工资制度是(C)。
A.奖励工资制
B.职务工资制
C.岗位工资制
D.年功工资制
16.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不同,物质资源经过一定加工后就成为最终产品,而人力资源在开发使用后可以继续开发。这体现了人力资源的(C)特性。
A.能动性
B.社会性
C.开发的连续性
D.再生性
17.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D)
A.泰罗
B.孔茨
C.巴纳德
D.梅约
18.人事管理理论把组织的员工作为一个(A)来看待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理性人
D.复杂人
19.企业为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以适应他们现在或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称为(B)。
A.在职教育
B.员工培训
C.员工训练
D.其他
20.霍桑实验研究结果使人事管理从科学管理转向了对(C)的研究
A.工作行为
B.工作方式
C.人际关系
D.行为科学
、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人力资源思想的演进有四阶段(ACDE)
A.传统劳动管理时期
B.权变管理时期
C.泰罗制科学管理时期
D.人际关系与行为科学管理时期
E.新人际关系与泛人力资源管理时期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环境包括(ABCD)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技术因素
E.环境因素
3.现代企业的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从主要对员工补充知识发展成为对“企业人”、“公司人”的塑造
B.企业员工培训的对象已从以生产工人为主发展为全员培训
C.企业员工培训主要从岗前培训发展成为终身教育和在职培训
D.员工培训方式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
E.企业员工培训逐步发展成为资格证书培训
4.人力资源环境所面临的最普遍的挑战有(BCDE)
A.文化的多元化
B.组织的重建
C.人口多样化的问题
D.劳动力的可用性和质量问题
E.经济和技术的变化
5.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道有(ABCDE)。
A.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B.复转军人
C.职技校毕业生
D.失业人员
E.流动人员
6.五大人格又称大五人格,其把人格分为(ABCDE)
A.外向性
B.可靠性
C.合作性
D.开放性
E.情绪稳定性
7.人力资源是一种主体.客体兼于一身的颇为复杂的生产要素。其复杂性体现如下(ABCD)
A.个人条件的多样性
B.个性人格的差异性
C.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D.人文背景的广阔性
E.心理的复杂性
8.德尔菲法的基本特点是(ABCD)。
A.专家参与
B.匿名进行
C.多次反馈
D.采用统计方法
E.不确定
9.人事调整制度应包括(ABCDE)。
A.说明人事调整的依据
B.说明人事调整的审核权限
C.说明人事调整的程序
D.说明相应的移交手续即规定
E.说明人事调整的方法
10.从外延上说,员工绩效考评就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日常工作中的人员进行(ABC)作为以事实为基础的客观评价的依据。
A.观察
B.记录
C.分析
D.控制
E.管理
11.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劳动能力包括(ABCD)
A.体力
B.智力
C.知识
D.操作
E.技能
12.为了更好地做好人事调整工作,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ABC)。
A.建立、健全人事调整规章制度
B.拥有健全的人事调整资料
C.人事调整后的结果评价工作
D.人事调整越少越好
E.以上说法都不对
13.人力投资的收益具有以下特点(ABCDE)
A.收益者与投资主体的非一致性
B.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
C.不同内容投资的收益差异性
D.投资收益的多量性
E.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14.绩效考评可以为以下哪几项工作提供依据(ABCDE)。
A.人员任用
B.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
C.报酬制度的建立和调整
D.对员工的激励
E.对员工的奖励及惩罚
15.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类型有(CDE)
A.人力资源过剩
B.人力资源平衡
C.人力资源供过于求
D.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E.人力资源供求均衡
16.具体来说,员工绩效考评的目的体现在(ABC)。
A.绩效考评是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及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
B.绩效考评是员工改进工作及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
C.绩效考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D.绩效考评是企业经营的依据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7.霍兰德的六种职业人格类型,除了现实型.调研型,还有(ABCE)
A.艺术型
B.社会型
C.企业型
D.操作型
E.常规型
18.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义(ABCDE)
A.有利于把人的压力转化为财富
B.有利于完成改革的艰巨任务
C.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D.有利于塑造现代劳动者
E.有利于塑造现代组织
19.现代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CE)。
A.考核目的
B.考核对象
C.考核结果
D.考核过程
E.考核方法
20.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人事管理在下列哪些方面不同(ABCDE)
A.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
B.与员工的关系不同
C.工作的中心不同
D.管理人员不同
E.评价标准不同
、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人力资源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总体在不同方面的分布或构成。从总体上看,分为自然结构和经济结构两大方面(B)
A.错误
B.正确
2.“特性—因素匹配理论”是由帕森斯所创立(B)
A.错误
B.正确
3.“科技兴教”、“全面提高劳动的素质”,所说的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问题(A)
A.错误
B.正确
4.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发展战略、组织目标及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B)
A.错误
B.正确
5.人力投资收益,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使之形成或者强化劳动能力而取得的经济回报(B)
A.错误
B.正确
6.合理的人力资源质量结构不仅要求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处于一种适宜的比例,而且要求各等级、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内部的从事不同劳动、不同职业的人力资源也比较协调(B)
A.错误
B.正确
7.麦克利兰则认为,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友谊需要(B)
A.错误
B.正确
8.1935年美国学者沃尔什发表了《人力的资本观》,形成了人力资本理论(A)
A.错误
B.正确
9.人力资源是第一可宝贵的,因而人力资源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B)
A.错误
B.正确
10.微观组织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活动,是从市场中获得人力资源开始的,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市场状况也就成为各个组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提条件(B)
A.错误
B.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奥鹏浙江大学2014秋《现代护理学》在线作业
下一篇 : 奥鹏浙江大学2014秋《人力资源管理》在线作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