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C
A. 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 缺乏良好的情感C. 道德意志薄弱D. 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满分:2 分
2. 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D
A. 场依存性B. 发散型C. 冲动性D. 沉思型 满分:2 分
3. 不属于严重程度上由低到高几类心理健康问题范畴的是( )。D A. 心理困扰B. 心理障碍C. 心理疾病D. 心理异常 满分:2 分
4. 一个集体中多数的道德情感可以形成道德气氛,成为一种心理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主要表明道德情感的( )功能。D A. 选择功能B. 鉴别功能C. 动力功能D. 陶冶功能 满分:2 分
5. 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 A. 能力B. 努力C. 身心D. 运气 满分:2 分
6.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B A. 顺向正迁移B. 逆向正迁移C. 顺向负迁移D. 逆向负迁移 满分:2 分
7. 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C
A. 说到做到B. 敬业精神C. 热心和同情心D. 重义气讲交情 满分:2 分
8. ( )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A A. 认知过程B. 问题解决C. 自我意识D. 行动过程 满分:2 分
9.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B
A. 构造一种完形B.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 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满分:2 分
10.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
A. 积极的社会功能B. 应有的责任能力C. 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 道德精神面貌 满分:2 分
11.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D
A. 痕迹消退说B. 动机说C. 同化说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满分:2 分
12.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B
A. 形象思维B. 发散思维C. 辐合思维D. 直觉思维 满分:2 分
13.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 )。B
A. 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B. 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C. 近景的动机与远景的动机D. 直接性动机与间接性动机 满分:2 分
14.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
A. 自我控制B. 自我认知C. 自我指导D. 自我学习 满分:2 分
15. 下列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C
A. 计划策略B. 监视策略C.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D. 调节策略 满分:2 分
16.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D
A. 时快时慢B. 不快不慢C. 先慢后快D. 先快后慢 满分:2 分
17.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D
A. 自我期待感B. 自我归因感C. 自我预期感D. 自我效能感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 评定量表的评定等级一般有( )。ACE
A. 3级B. 4级C. 5级D. 6级E. 7级 满分:2 分
2. 为了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些感知规律包括( )ABDE
A. 强度律B. 活动律C. 层次律D. 差异律E. 组合律 满分:2 分
3. 要想使学生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 )。ABCD
A. 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B. 使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C. 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D. 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满分:2 分
4. 知识学习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ABC
A. 知识获得B. 知识保持C. 知识的提取D. 知识的遗忘E. 知识的建构 满分:2 分
5. 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 )。ABCDE
A. 辅导教师的示范B. 角色的示范C. 他人提供的示范D. 电视、录像的示范 E. 有关读物的示范 满分:2 分
6. 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CDE
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计划策略D. 监视策略E. 调节策略 满分:2 分
7. 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ABC A. 效果律B. 练习律C. 准备律D. 尝试律 满分:2 分
8. 以下各项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BCD
A. 创造力测验B. 兴趣测验C. 成就动机测验D. 态度量表 满分:2 分
9.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ABDE
A. 描述B. 解释C. 验证D. 预测E. 控制 满分:2 分
10. 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各种内在关系如( )。ACE
A. 上下关系B. 平行关系C. 并列关系D. 网络关系E. 交叉关系 满分:2 分
11. 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ABCD
A. 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B. 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C. 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 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E. 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满分:2 分
12.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哪些方面:( )ABCD
A.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B. 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C. 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D. 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满分:2 分
13.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 )。ABC
A. 给定的条件B. 要达到的目标C. 存在的限制或障碍D. 存在的疑点 满分:2 分
14.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ABC
A. 学习过程B. 教学过程C. 评价与反思过程D. 互动过程E. 管理过程 满分:2 分
15.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ACE
A. 家庭教养方式B. 道德认知C. 社会风气D. 态度定势E. 同伴群体 满分:2 分
16. 教授心智技能或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ABC
A. 使学生学会学习B. 学会解决问题
C. 成为一个自主的、自我调控的有效的学者D. 获得很多知识 满分:2 分
17. 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像直观的是( )。ACDE
A. 图片B. 演示实验C. 图表D. 模型E. 教学电影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1. 抽象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阶段的依据。A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2. 对问题的表征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和深层特征,其中表面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3. 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记忆,对于篇幅较长或者较难、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A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4. 如果学生把教师看做是榜样,教师必须言行一致、幽默、开朗、守纪律等。B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5.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B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6. “身教重于言教”是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B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7. 依从阶段的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B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8.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B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9.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强化。A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10. 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B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学习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A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美国杜威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A A. 错误B. 正确
13. 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A A. 错误B. 正确
14. 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相同。A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学生可以从个性差异和性别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A A. 错误B. 正确
16.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B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