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春《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科目:城镇体系规划 2015-03-17 11:44:55
一、单选题(共8道试题,共16分。)
V
1.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是什么?1.制订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组织结构;2.协调和部署影响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确定开发建设管治区划;3.按照规划提出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确定城镇体系组织机制建设方向;4.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落实(A)动态平衡的战略要求;5.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A.耕地总量
B.建筑规模总量
满分:2分
2.都市圈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A),而且是一种具有具体职能的社会实体。
A.地域构造
B.区域实力
C.环境条件
满分:2分
3.空间差异性:区域(A)性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各个城镇之间经济活动表现出空间差异性。
A.经济空间差异
B.环境空间差异
C.区域空间差异
满分:2分
4.要达到城乡一体化水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城乡(A)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二是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均衡;三是城镇相当密集;四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能适应或超前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A.生产力
B.环境保护
C.基础建设
满分:2分
5.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是:1、(A);2、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3、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4、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5、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8、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A.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
B.评价城镇建设发展规模
满分:2分
6.促进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应从改革入手,遵循市场经济的(A),逐步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
A.价值规律
B.货币政策
C.市场经济规律
满分:2分
7.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位是什么?1.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2.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3.引导(B)流动、集聚。
A.群体
B.生产要素
满分:2分
8.区域经济的增长规律: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A)。研究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有助于判断一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握具未来走向。
A.阶段特征
B.区域特征
C.局部特征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7道试题,共54分。)
V
1.城市发展要走集约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1、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2、开展(AB)土地;3、培育和规范地产市场;4、进行制度创新;5、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相结合
A.土地整理
B.盘活存量
C.打击囤地卖地
满分:2分
2.城市与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一对共同体,它们(AB)。每个区域均有其自己的主体、每个主体也都拥有自己的区域。
A.相互依存
B.互为作用
C.共同发展
满分:2分
3.都市圈的形成机理:是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双向流动的结果,健全的都市圈的运作是以内在的社会经济紧密联系为基础,以便利(AB)条件为支撑,以行政的协调领导为保障的。
A.交通
B.通讯
C.居住
满分:2分
4.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首要目标,应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任何小城镇试点都必须做到(),缓和农村“(AB)”这一基本国情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
A.有效地吸纳农业剩余人口
B.人地关系高度紧张
C.改善提高土地利用率
满分:2分
5.规划的基本方法:(AB)。
A.组织方法
B.技术方法
C.新技术应用
满分:2分
6.规划的重点内容:1、(AB);2、协调和部署影响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确定开发建设管治区划;3、按照规划提出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确定城镇体系组织机制建设方向;4、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要求;5、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A.制订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
B.规划城镇体系组织结构
C.确定改善环境目标
满分:2分
7.城镇体系规划中分区管治与协调可概括为:1、落实(AB)战略的分区对策;2、针对不同发展条件和发展目标空间的分类指导。
A.城镇化
B.城镇发展
C.经济发展
满分:2分
8.项目管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鼓励投资和禁止投资的方向,(AB)等。
A.鼓励跨区域投资
B.联合投资
C.国际引资
满分:2分
9.交通发展目标:1、高标准、高起点建设(ABC)及枢纽。2、建立双快交通体系(“双快”交通体系是:建立基于高快速道路交通系统及快速轨道线服务系统的“双快”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对城市空间拓展、区域及枢纽间联系、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重要支持。井通过缩短时空距离,加强广州与用边地区的联系,强化中心城市的影响与地位)。3、确立公交优先原则。4、强调新技术的运用。5、维护并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设施与公共设施。6、重视并改善行人步行系统与步行环境。
A.空港
B.海港
C.铁路
D.公路
满分:2分
10.城镇体系中所研究的区域经济包括哪些?是指与之对应的区域内(ABC)的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共生互动关系。
A.各产业之间
B.城镇之间
C.经济区之间
D.环境之间
满分:2分
11.城镇体系规划应对生产要素的(CD)发挥引导作用。
A.投入
B.产出
C.流动
D.集聚
满分:2分
12.环境管理: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环保力度,促进(AB),促进城镇集聚和城市化进程。
A.生产力布局调整
B.经济结构调整
C.环境治理调整
满分:2分
13.管治与协调的准则:1、(BCD);2、强制、控制并用
A.法律法规应用
B.整体利益
C.长远利益
D.制度保障优先
满分:2分
14.自下而上放任型:由于自由经济意识形态在(AB)的全面渗透,“控制”的观念在这些国家并不受欢迎。市场的盲动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规划缺乏稳定的地位,时而镇政府当作防止市场失效的工具,时而被视为避免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发生的权宜之计。
A.政治
B.文化领域
C.经济基础
满分:2分
15.区域经济政策指政府(BC)的旨在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法令、条例和措施。
A.管理
B.制定
C.实施
满分:2分
16.服务业输出阶段。在这个阶段,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服务业的输出。(ABC)性服务的输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继续增长的行业。
A.资本
B.技术
C.专业
D.区域规模
满分:2分
17.在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中制定城市化战略要从(ABC)、资源环境、国际背景等全方位、多角度揭示城市化机制和作用,提出城市化的主导原则,制定城市化目标,确定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
A.体制
B.政策
C.宏观经济
D.区域发展
满分:2分
18.平衡开发战略的基本观点是:区域开发要推动所有产业部门(BC);保持各个地区之间发展的平衡,由此来实现区域经济全面、持续增长。
A.同时开发
B.同时发展
C.齐头并进
满分:2分
19.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AB)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
A.经济结构
B.战略调整
C.城镇
满分:2分
20.概念规划的主要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1、(BCD);2、强调多目标,多方案比较;3、强调规划弹性,操作灵活。
A.环境优化
B.强调战略性
C.内容简化
D.重点突出
满分:2分
21.技术方法:设立有限的规划目标,根据(ABC),确定规划内容;深入研究发展机制和宏观的、长期性的影响因素,排除短期行为和单方利益的干扰;在规划中增强和发挥工程学科的作用;保证合理的规划弹性,注重多方案比选和技术经济论证。
A.需求
B.问题
C.条件
D.范围
满分:2分
22.区域开发模式有:(BCD)、优势区位开发模式、梯度开发模式、跳跃开发模式。
A.联合开发模式
B.据点开发模式
C.点轴开发模式
D.网络开发模式
满分:2分
23.城乡一体化有两个基本特征:是经济上(AB),而城乡间发达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网络是对这一切的基础支撑。
A.整体协调
B.空间上整体协调
C.经济上互补
满分:2分
24.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是:(BC),通过交通引导和支持城市空间形态的拓展,并具有前瞻性和适当超前性。
A.城乡路网贯通
B.系统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C.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
D.生态环境协调
满分:2分
25.城镇空间管治与协调:是针对不同的城镇空间组织形式,提出相应的(BCD)等方面的措施与策略,引导和控制区域开发建设活动,其目的是保护空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A.空间规模
B.城乡建设
C.生态保护
D.资源开发
满分:2分
26.发挥城市化的引擎作用有哪些?(ABC)、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A.推动就业结构调整
B.有利于保护耕地
C.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D.有利于改善环境条件
满分:2分
27.加紧城市化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BC);2、进一步改革城市户籍制度,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与安置;3、改革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4、改革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
A.改善环境条件
B.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V
1.传统的区域规划尤其是城镇体系规划,是以生产力的布局为核心任务。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顺应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3.系统整体性:是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的基础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4.按规划范围全覆盖划分的次区域。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5.随着区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加速,区域性宏观调控日渐体现出了其无法替代的巨大价值。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6.传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城镇发展战略和规划城镇地域空间结构、职能组合结构与规模等级结构。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7.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一直是我国区域体系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8.规划的组织方法:规划是政府行为.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属于政府行为的城镇体系规划,为适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事权比较利于实施管理,其性质、作用、目的和意义的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0.大都市圈:以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核心都市圈”,常简称为“大都市圈”。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1.对城建投入要有硬性指标主要包括:国家和省明文规定专项用于城市建设的专项资金,要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城市建设,各地不得擅自减免。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2.由城镇为重点转向区域、城乡整体规划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3.明确各级各类城镇与周围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和协调建设的基本要求。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4.区域开发政策:就是开发利用区域所能支配的资源包括区内资源和可以利用的区外资源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5.不平衡开发战略的理论根据是: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平衡性,在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产业之间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