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V1.下列属于《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体现的四条原则的是:(C)
A.特别照顾权原则
B.最大受益性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快乐成长原则
2.(A)是指进入幼儿园教育过程、发挥直接和间接教育作用的各种物质资源。
A.幼儿园教育物的要素
B.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要素
C.幼儿园教育人的要素
D.幼儿园教育集体的要素
3.(A)一般是由教师有计划组织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整个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为主。
A.班级活动
B.小组活动
C.自选活动
D.户外自由活动
4.(A)是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文书。
A.《儿童权利公约》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幼儿园法》
D.《母婴保健法》
5.儿童观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D)、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教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等间题。
A.儿童身心健康
B.儿童受保护权益
C.儿童行为规范
D.儿童期的意义与价值
6.总之,把(D)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职能,将有利于深化幼教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A.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B.保护幼儿身心健康
C.尊重幼儿
D.保障幼儿权利
7.(A)是由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园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A.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
B.幼儿园的课程安排
C.幼儿园的教学大纲
D.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8.儿童(A)是指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代的更新,其身体生长、发育的速度加快,逐渐早期化的现象。
A.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
B.心理方面的变化
C.食量的变化
D.运动强度的变化
9.在教师作用于幼儿的方式中,属于直接控制方式的是:(A)
A.教幼儿学唱歌
B.摆积木
C.学做值日生
D.玩角色游戏
10.(D)是指幼儿与成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和幼儿同伴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某种关系与联系的社会性活动。
A.实物操作活动
B.幼儿园活动
C.模拟游戏活动
D.人际交往活动
11.(A)的原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将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这不仅由长期的幼儿园教育经验所证实,也为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所证实。
A.保教合一
B.游戏为基本活动
C.教育的活动性
D.活动的多样性
12.在教师使用直接控制方式时,与直接的“教”相应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C)
A.直接学习
B.间接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13.儿童观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B)
A.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
B.从古代到文艺复兴前。
C.大致从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D.从19世纪到现在
14.幼儿的(C)是为了满足自身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需要,与外界积极地进行相互作用的需要的内部活动。
A.体力活动
B.脑力活动
C.心理活动
D.生理活动
15.满足幼儿机体的发展需要以适应外界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活动的是:(D)
A.实践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活动
D.生理活动
16.(B)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A.幼儿园的设备
B.幼儿园环境
C.社区的物质环境
D.幼儿园的园舍
17.在直接控制方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处于:(C)
A.隐性状态
B.主导地位
C.显性状态
D.次要地位
18.儿童观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D)、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教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等间题。
A.儿童身心健康
B.儿童受保护权益
C.儿童行为规范
D.儿童期的意义与价值
19.综观宏观、中观两个层次可以看到,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既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又是不平等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A)的关系。
A.保护者与被保护者
B.监护者与被监护者
C.守护者与被守护者
D.控制者与被控制者
20.下列不属于幼儿教育教学过程评估重点的是:(D)
A.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
B.是否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在其中灵活而主动地学习
C.是否重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
D.是否让幼儿家长满意
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V1.班级活动的特点是:(AB)
A.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
B.整个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为主
C.幼儿可以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
D.幼儿可以和同伴及老师谈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ABC)
A.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具体化
B.是幼儿园人才培养的规格
C.是幼儿园人才培养的要求
D.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据
3.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ABC)
A.物质条件
B.人的要素
C.幼儿园文化
D.社会资源
4.教师通过人际环境为中介,作用于幼儿的方式是(AC)
A.学做值日生
B.摆积木
C.玩角色游戏
D.布置活动角
5.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层面包括:(BCD)
A.知识层面
B.情感层面
C.行为层面
D.认知层面
6.幼儿权利的特殊性是指:(AC)
A.其权利的范围与成人不同
B.幼儿的年龄小
C.权利的行使必须接受社会的保护、教育和指导
D.幼儿权利不明确性
7.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途径包括:(AB)
A.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B.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
C.以社区文化为底蕴,充分发展幼儿园素质教育
D.以社区的环境为基础,培养幼儿社交能力
8.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可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从参与活动的自主性程度来看,大体上可以分成:(ABCD)
A.班级活动
B.小组活动
C.自选活动
D.户外自由活动
9.幼儿园教育物的要素是指:(ABC)
A.进入幼儿园教育过程
B.发挥直接作用的
C.发挥间接教育作用的各种物质资源
D.教育所需资金
10.教育教学计划可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教育目标)的层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CD)
A.——年龄班(学年)计划
B.——学期计划
C.——月(周)计划
D.——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
11.教育教学过程评估的重点是:(ABCD)
A.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经验
B.所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C.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感到安全、自信、快乐
D.是否重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
12.一般来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AC)
A.物质条件
B.教学设施
C.精神环境
D.社区文化
13.教育实践中使用间接控制方式时出现的问题的解决策略:(ACD)
A.与直接控制方式相结合并灵活地相互转换
B.尽量避免使用间接方式
C.注意环境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
D.必须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变化,灵活地转变自己的角色
14.下列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因素中属于人的因素的是:(AC)
A.教师的观念
B.幼儿园的管理设备
C.教师的专业水平
D.幼儿园的艺术品展览活动
15.在拟定教育教学计划过程中,始终要遵循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属于这些原则的有:(ABCDE)
A.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
B.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
C.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D.充分利用幼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E.保教合一的原则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V
1.在进行设计环境时可以偏重智育(A)
A.错误
B.正确
2.教师在对物品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和指导属于间接控制方式(A)
A.错误
B.正确
3.外部活动指可见的幼儿的实践活动以及幼儿的生理活动(A)
A.错误
B.正确
4.外部活动指可见的幼儿的实践活动以及幼儿的生理活动(A)
A.错误
B.正确
5.自我选择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独立性形成,帮助幼儿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B)
A.错误
B.正确
6.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综合化。(A)
A.错误
B.正确
7.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
A.错误
B.正确
8.1837年德国儿童教育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名为幼稚园的社会教育机构是(B)
A.错误
B.正确
9.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的的内容(A)
A.错误
B.正确
10.只要进行了教育,幼儿就一定得到发展(A)
A.错误
B.正确
11.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B)
A.错误
B.正确
12.幼儿园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使之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活动(B)
A.错误
B.正确
13.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B)
A.错误
B.正确
14.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B)
A.错误
B.正确
15.协调作用:即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作用(B)
A.错误
B.正确
A.特别照顾权原则
B.最大受益性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快乐成长原则
2.(A)是指进入幼儿园教育过程、发挥直接和间接教育作用的各种物质资源。
A.幼儿园教育物的要素
B.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要素
C.幼儿园教育人的要素
D.幼儿园教育集体的要素
3.(A)一般是由教师有计划组织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整个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为主。
A.班级活动
B.小组活动
C.自选活动
D.户外自由活动
4.(A)是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文书。
A.《儿童权利公约》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幼儿园法》
D.《母婴保健法》
5.儿童观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D)、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教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等间题。
A.儿童身心健康
B.儿童受保护权益
C.儿童行为规范
D.儿童期的意义与价值
6.总之,把(D)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职能,将有利于深化幼教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A.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B.保护幼儿身心健康
C.尊重幼儿
D.保障幼儿权利
7.(A)是由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园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A.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
B.幼儿园的课程安排
C.幼儿园的教学大纲
D.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8.儿童(A)是指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代的更新,其身体生长、发育的速度加快,逐渐早期化的现象。
A.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
B.心理方面的变化
C.食量的变化
D.运动强度的变化
9.在教师作用于幼儿的方式中,属于直接控制方式的是:(A)
A.教幼儿学唱歌
B.摆积木
C.学做值日生
D.玩角色游戏
10.(D)是指幼儿与成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和幼儿同伴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某种关系与联系的社会性活动。
A.实物操作活动
B.幼儿园活动
C.模拟游戏活动
D.人际交往活动
11.(A)的原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将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这不仅由长期的幼儿园教育经验所证实,也为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所证实。
A.保教合一
B.游戏为基本活动
C.教育的活动性
D.活动的多样性
12.在教师使用直接控制方式时,与直接的“教”相应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C)
A.直接学习
B.间接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13.儿童观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B)
A.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
B.从古代到文艺复兴前。
C.大致从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D.从19世纪到现在
14.幼儿的(C)是为了满足自身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需要,与外界积极地进行相互作用的需要的内部活动。
A.体力活动
B.脑力活动
C.心理活动
D.生理活动
15.满足幼儿机体的发展需要以适应外界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活动的是:(D)
A.实践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活动
D.生理活动
16.(B)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A.幼儿园的设备
B.幼儿园环境
C.社区的物质环境
D.幼儿园的园舍
17.在直接控制方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处于:(C)
A.隐性状态
B.主导地位
C.显性状态
D.次要地位
18.儿童观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D)、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教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等间题。
A.儿童身心健康
B.儿童受保护权益
C.儿童行为规范
D.儿童期的意义与价值
19.综观宏观、中观两个层次可以看到,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既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又是不平等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A)的关系。
A.保护者与被保护者
B.监护者与被监护者
C.守护者与被守护者
D.控制者与被控制者
20.下列不属于幼儿教育教学过程评估重点的是:(D)
A.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
B.是否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在其中灵活而主动地学习
C.是否重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
D.是否让幼儿家长满意
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V1.班级活动的特点是:(AB)
A.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
B.整个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为主
C.幼儿可以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
D.幼儿可以和同伴及老师谈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ABC)
A.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具体化
B.是幼儿园人才培养的规格
C.是幼儿园人才培养的要求
D.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据
3.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ABC)
A.物质条件
B.人的要素
C.幼儿园文化
D.社会资源
4.教师通过人际环境为中介,作用于幼儿的方式是(AC)
A.学做值日生
B.摆积木
C.玩角色游戏
D.布置活动角
5.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层面包括:(BCD)
A.知识层面
B.情感层面
C.行为层面
D.认知层面
6.幼儿权利的特殊性是指:(AC)
A.其权利的范围与成人不同
B.幼儿的年龄小
C.权利的行使必须接受社会的保护、教育和指导
D.幼儿权利不明确性
7.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途径包括:(AB)
A.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B.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
C.以社区文化为底蕴,充分发展幼儿园素质教育
D.以社区的环境为基础,培养幼儿社交能力
8.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可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从参与活动的自主性程度来看,大体上可以分成:(ABCD)
A.班级活动
B.小组活动
C.自选活动
D.户外自由活动
9.幼儿园教育物的要素是指:(ABC)
A.进入幼儿园教育过程
B.发挥直接作用的
C.发挥间接教育作用的各种物质资源
D.教育所需资金
10.教育教学计划可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教育目标)的层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CD)
A.——年龄班(学年)计划
B.——学期计划
C.——月(周)计划
D.——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
11.教育教学过程评估的重点是:(ABCD)
A.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经验
B.所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C.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感到安全、自信、快乐
D.是否重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
12.一般来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AC)
A.物质条件
B.教学设施
C.精神环境
D.社区文化
13.教育实践中使用间接控制方式时出现的问题的解决策略:(ACD)
A.与直接控制方式相结合并灵活地相互转换
B.尽量避免使用间接方式
C.注意环境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
D.必须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变化,灵活地转变自己的角色
14.下列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因素中属于人的因素的是:(AC)
A.教师的观念
B.幼儿园的管理设备
C.教师的专业水平
D.幼儿园的艺术品展览活动
15.在拟定教育教学计划过程中,始终要遵循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属于这些原则的有:(ABCDE)
A.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
B.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
C.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D.充分利用幼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E.保教合一的原则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V
1.在进行设计环境时可以偏重智育(A)
A.错误
B.正确
2.教师在对物品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和指导属于间接控制方式(A)
A.错误
B.正确
3.外部活动指可见的幼儿的实践活动以及幼儿的生理活动(A)
A.错误
B.正确
4.外部活动指可见的幼儿的实践活动以及幼儿的生理活动(A)
A.错误
B.正确
5.自我选择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独立性形成,帮助幼儿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B)
A.错误
B.正确
6.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综合化。(A)
A.错误
B.正确
7.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
A.错误
B.正确
8.1837年德国儿童教育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名为幼稚园的社会教育机构是(B)
A.错误
B.正确
9.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的的内容(A)
A.错误
B.正确
10.只要进行了教育,幼儿就一定得到发展(A)
A.错误
B.正确
11.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B)
A.错误
B.正确
12.幼儿园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使之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活动(B)
A.错误
B.正确
13.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B)
A.错误
B.正确
14.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B)
A.错误
B.正确
15.协调作用:即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作用(B)
A.错误
B.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