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春《幼儿园教育》在线作业一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科目:幼儿园教育 2015-03-17 11:45:40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V
1.下列哪个不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B)
A.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
B.尊重儿童的原则
C.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D.保障幼儿基本权利的原则
2.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方式有(B)的两种。
A.隐性的和显性的
B.非言语的和言语
C.口头的和书面的
D.直接的和间接的
3.幼儿教育是指(A)
A.凡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
B.对不满3岁的幼儿进行的教育
C.家庭中对幼儿的教育
D.幼儿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4.在社会大背景中,幼儿、教师、(B)三者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其相互关系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
A.学校
B.家长
C.教委
D.监护人
5.综观宏观、中观两个层次可以看到,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既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又是不平等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A)的关系。

A.保护者与被保护者
B.监护者与被监护者
C.守护者与被守护者
D.控制者与被控制者
6.幼儿的(A)主要指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它是与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交融为一体、统合进行的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
A.实践活动
B.脑力活动
C.体力活动
D.心理活动
7.若以教育目标的范围来划分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下列哪个不是:(D)
A.幼儿园教育目标为总目标,指导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
B.指导一个幼儿园的目标,包括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身心发展各方面的教育目标。
C.指导一个单元活动的目标
D.幼儿园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8.20世纪初期国际联盟通过的()首次向全世界提出了保障儿童权利这一儿童观的核心间题(B)
A.《儿童权利公约》
B.《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母婴保健法》
9.幼儿的(C)是为了满足自身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需要,与外界积极地进行相互作用的需要的内部活动。
A.体力活动
B.脑力活动
C.心理活动
D.生理活动
10.幼儿教育是指(A)
A.凡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
B.对不满3岁的幼儿进行的教育
C.家庭中对幼儿的教育
D.幼儿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11.(A)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
A.有计划的观察
B.随机观察
C.有意观察
D.留意观察
12.(B)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A.幼儿园的设备
B.幼儿园环境
C.社区的物质环境
D.幼儿园的园舍
13.下列哪个不是幼儿园内环境创设的原则(D)。
A.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的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规模尽量的大原则
14.(A)是由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园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A.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
B.幼儿园的课程安排
C.幼儿园的教学大纲
D.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15.儿童观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D)、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教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等间题。
A.儿童身心健康
B.儿童受保护权益
C.儿童行为规范
D.儿童期的意义与价值
16.(B)是幼儿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识的动作、摆弄和操作实际物体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A.模拟游戏活动
B.实物操作活动
C.幼儿园活动
D.与他人交往活动
17.(B)是教师能力的基础。
A.扎实的理论基础
B.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C.正确的教育观念
D.良好的基本功
18.在教师作用于幼儿的方式中,属于直接控制方式的是:(A)
A.教幼儿学唱歌
B.摆积木
C.学做值日生
D.玩角色游戏
19.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溶入自己的生命之中。”,这句话强调的是幼儿园内环境创设的下列哪个原则(C)
A.发展适宜性原则
B.大环境和小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C.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D.幼儿参与的原则
20.幼儿的(C)是为了满足自身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需要,与外界积极地进行相互作用的需要的内部活动。
A.体力活动
B.脑力活动
C.心理活动
D.生理活动
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V1.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包括:(BCD)
A.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可以锻炼个体动手能力
B.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认知能力,特别是其核心的思维能力。
C.幼儿的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D.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
2.教育实践中教师使用直接控制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出现的问题包括:(ABCD)
A.单向
B.单一
C.量少
D.质差
3.一般来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AC)
A.物质条件
B.教学设施
C.精神环境
D.社区文化
4.教师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可能的出发点是:(ABC)
A.从对幼儿的观察或评估入手
B.从系统的课程目标入手
C.从幼儿已经进行的活动入手
D.从幼儿的年龄入手
5.幼儿园内环境的特点:(AC)
A.环境的教育性
B.环境的适应性
C.环境的可控性
D.环境的单一性
6.教育教学计划可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教育目标)的层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CD)
A.——年龄班(学年)计划
B.——学期计划
C.——月(周)计划

D.——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
7.幼儿的学习方式包括(AB)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直接学习
D.被动学习
8.在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注意哪些方面:(BCD)
A.对幼儿进行实时的心理辅导
B.有针对性地进行
C.从教育观念的转变人手
D.作为开放型的系统工程
9.教育实践中教师使用直接控制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出现的问题包括:(ABCD)
A.单向
B.单一
C.量少
D.质差
10.班级活动的特点是:(AB)
A.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
B.整个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为主
C.幼儿可以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
D.幼儿可以和同伴及老师谈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11.儿童生理的加速发展表现在两方面:(CD)
A.身高增长加速
B.儿童平均体重增加的现象
C.生长加速
D.儿童的成熟加速现象
12.幼儿园内环境的特点:(AC)
A.环境的教育性
B.环境的适应性
C.环境的可控性
D.环境的单一性
13.人际交往活动是指幼儿与成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和幼儿同伴之间相互作用,其作用表现在:(ABD)
A.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
B.是幼儿重要的信息源
C.是幼儿获得尊重的重要途径
D.是幼儿实际的社会生活
14.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可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从参与活动的自主性程度来看,大体上可以分成:(ABCD)
A.班级活动
B.小组活动
C.自选活动
D.户外自由活动
15.教育教学过程评估的重点是:(ABCD)
A.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经验
B.所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C.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感到安全、自信、快乐
D.是否重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V
1.家庭教育属于正式教育(A)
A.错误
B.正确
2.环境的可控性表现在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B)
A.错误
B.正确
3.幼儿园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使之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活动(B)
A.错误
B.正确
4.自选活动是幼儿有范围的选择活动(B)
A.错误
B.正确
5.游戏是幼儿各类活动赖以进行的最好载体(B)
A.错误
B.正确
6.个体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B)
A.错误
B.正确
7.幼儿园教育中的“教”和“学”是可以分开独立进行的(A)
A.错误
B.正确
8.因地制宜、勤俭节约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B)
A.错误
B.正确
9.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B)
A.错误
B.正确
10.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
A.错误
B.正确
11.在阶级社会中,幼儿园教育是有阶级性的(B)
A.错误
B.正确
12.儿童的身高、体重比过去有明显的增长,这属于儿童的成熟加速现象(A)
A.错误
B.正确
13.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综合化。(A)
A.错误
B.正确
14.自选活动是幼儿有范围的选择活动(B)
A.错误
B.正确
15.小组活动特点是幼儿被动积极地操作材料(A)
A.错误
B.正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