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教育学原理》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随机)第1份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教育学原理 2015-03-17 12:11:24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种思想称为:( )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教育决定论
D. 自然发生论
满分:2 分
2. “教育即生长”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 )
A. 神学教育目的论
B.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 教育无目的论
D.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满分:2 分
3.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A. 理论加实践
B.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 读书加劳动
D.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满分:2 分
4.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 1996年3月
B. 1996年5月
C. 1987年5月
D. 1989年6月
满分:2 分
5. 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 )
A. 对话行为
B. 讲述行为
C. 指导行为
D. 提问行为
满分:2 分
6. 小学劳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 )
A. 自我服务劳动
B. 社会生产劳动
C. 社会公益活动
D. 勤工俭学活动
满分:2 分
7.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 )。
A. 负责教学
B. 负责德育工作
C. 教书育人
D. 关心学生身心
满分:2 分
8. 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 )
A. 巩固性谈话
B. 自发性谈话
C. 指导性谈话
D. 接交性谈话
满分:2 分
9.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
A. 教学改革和实验
B.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 实施素质教育
D. 个性发展
满分:2 分
10.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满分:2 分
11. 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 融合课程
B. 广域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合并课程
满分:2 分
12.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满分:2 分
13. 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
A. 15世纪初
B. 16世纪初
C. 18世纪
D. 19世纪初
满分:2 分
14. 将真诚、信赖、尊重等观念引入学校教育,表现新型师生关系特征的方法是( )
A. 讲授法
B. 对话法
C. 讲演法
D. 参观法
满分:2 分
15. 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
A. 发展学生的智力
B.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 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 形成学生的品行
满分:2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
A. 课程改革本身
B. 学校管理者
C. 教师
D. 学校外部因素
满分:4 分
2. 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导向作用
B. 选择作用
C. 激励作用
D. 评价作用
满分:4 分
3. 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是: ( )
A. 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B. 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C.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D. 培养良好的班风和传统
满分:4 分
4. 教学的任务是:()
A.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B.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体力
C.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思想品德
D. 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满分:4 分
5.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
A. 政治活动
B. 文艺活动
C. 群众性活动
D. 小组活动
满分:4 分
6. 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 )
A. 布鲁纳
B. 赞可夫
C. 杜威
D. 克伯屈
满分:4 分
7. 加纳德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所提出的多元智力是 ( )。
A. 存在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
B. 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C. 人际关系智力
D. 合作交往智力
满分:4 分
8.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社会关系
C.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D. 教育规律
满分:4 分
9. 教育目的规定着:( )
A.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B.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D. 教育内容和方法
满分:4 分
10. 教学方法中的语言法包括:()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演示法
D. 讨论法
满分:4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种思想称为:( )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教育决定论
D. 自然发生论
满分:2 分
2. “教育即生长”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 )
A. 神学教育目的论
B.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 教育无目的论
D.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满分:2 分
3.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A. 理论加实践
B.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 读书加劳动
D.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满分:2 分
4.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 1996年3月
B. 1996年5月
C. 1987年5月
D. 1989年6月
满分:2 分
5. 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 )
A. 对话行为
B. 讲述行为
C. 指导行为
D. 提问行为
满分:2 分
6. 小学劳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 )
A. 自我服务劳动
B. 社会生产劳动
C. 社会公益活动
D. 勤工俭学活动
满分:2 分
7.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 )。
A. 负责教学
B. 负责德育工作
C. 教书育人
D. 关心学生身心
满分:2 分
8. 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 )
A. 巩固性谈话
B. 自发性谈话
C. 指导性谈话
D. 接交性谈话
满分:2 分
9.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
A. 教学改革和实验
B.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 实施素质教育
D. 个性发展
满分:2 分
10.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满分:2 分
11. 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 融合课程
B. 广域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合并课程
满分:2 分
12.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满分:2 分
13. 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
A. 15世纪初
B. 16世纪初
C. 18世纪
D. 19世纪初
满分:2 分
14. 将真诚、信赖、尊重等观念引入学校教育,表现新型师生关系特征的方法是( )
A. 讲授法
B. 对话法
C. 讲演法
D. 参观法
满分:2 分
15. 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
A. 发展学生的智力
B.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 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 形成学生的品行
满分:2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
A. 课程改革本身
B. 学校管理者
C. 教师
D. 学校外部因素
满分:4 分
2. 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导向作用
B. 选择作用
C. 激励作用
D. 评价作用
满分:4 分
3. 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是: ( )
A. 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B. 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C.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D. 培养良好的班风和传统
满分:4 分
4. 教学的任务是:()
A.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B.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体力
C.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思想品德
D. 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满分:4 分
5.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
A. 政治活动
B. 文艺活动
C. 群众性活动
D. 小组活动
满分:4 分
6. 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 )
A. 布鲁纳
B. 赞可夫
C. 杜威
D. 克伯屈
满分:4 分
7. 加纳德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所提出的多元智力是 ( )。
A. 存在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
B. 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C. 人际关系智力
D. 合作交往智力
满分:4 分
8.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社会关系
C.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D. 教育规律
满分:4 分
9. 教育目的规定着:( )
A.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B.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D. 教育内容和方法
满分:4 分
10. 教学方法中的语言法包括:()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演示法
D. 讨论法
满分:4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学校管理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个人全面发展,就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都获得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学科课程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最优的”、“最理想的”、“最好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学校抓德育和体育必然会影响智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体、音、美等方面素质的特长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9. 布鲁纳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10. 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因此,教育学实质上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