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列文艺作品中能够体现飘逸之美的是()。
A. 王羲之《兰亭序》帖
B.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C. 米芾《蜀素帖》
D. 王献之《中秋帖》
满分:3 分
2. 下列文学作品中能够体现出沉郁之美的是()。
A. 曹操《短歌行》
B. 陶渊明《饮酒》
C. 杜甫《登高》
D.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满分:3 分
3. “科学美”的审美属性有()。
A. “科学美”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B. “科学美”表现为物理学理论的简约、和谐、统一之美
C. “科学美”是诉诸理智的,是一种理智美
D. 自然界的“美”和“真”是统一的
满分:3 分
4. 中西传统美学概念体系差异颇大,下列术语中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有()
A. 意境
B. 阴柔
C. 风骨
D. 气韵
满分:3 分
5. 美感有哪些方面的特性?()
A. 无功利性
B. 超越性
C. 直觉性
D. 愉悦性
满分:3 分
6. 下列著作(文章)谈到“悲剧”的有()
A. 《论雷峰塔的倒掉》
B. 《红楼梦评论》
C. 《宋元戏曲考》
D. 《论“睁了眼看”》
满分:3 分
7. “优美”的主要美学特征包括()。
A. 和谐
B. 悲壮
C. 静穆
D. 单纯
满分:3 分
8. 中国美学中与优美和崇高相对应的一对美学范畴是()。
A. 婉约之美
B. 豪放之美
C. 阴柔之美
D. 阳刚之美
满分:3 分
9. 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是()
A. 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
B. 情感对想象有支配作用
C. 情感是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D. 情感对想象有调节作用
满分:3 分
10. 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
A. 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
B. 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C. 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
D. 事物与人的关系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德育包括美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斯宾诺莎认为,美感要以快感为基础,而一种 “松弛舒畅是美所特有的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飘逸”这一美学范畴所呈现的文化内涵是以道家出世思想为内核的“神与物游”的精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丑”虽然与美不同,但同样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而且“丑”在美学理论以及艺术表现领域的兴起,也丰富了感性学的研究视野,完善了人多方面的情感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艺术活动是在审美活动独立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丑”不能成为审美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真正的技术美应该是良好的实用功能在审美形式中的体现,即功能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黑格尔把崇高与古代象征艺术相联系,认为崇高是理念压倒了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审美教育书简》共20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惯例说。即认为艺术是由特定时代人们的习俗规定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博克认为,美感要以快感为基础,而一种 “松弛舒畅是美所特有的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美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不可或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美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悲剧都具有一种崇高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人生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喜剧是中国美学特有的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姚鼐对自古以来的各种各样的美学概念系统地作了总结,归结成阳刚、阴柔两大审美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沉郁”作为明确的美学范畴,用来概括诗歌的美学风貌,始于屈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美育对某些沉溺灯红酒绿的当代人无能为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豪放派的意象世界属于().
A. 优美
B. 壮美
C. 崇高
D. 阴柔之美
满分:3 分
2.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 感性的
B. 愉快的
C. 不可抗拒的
D. 自然而然的
满分:3 分
3. 美学主要是一门()
A. 人文学科
B. 自然科学
C. 社会科学
D. 实验科学
满分:3 分
4. 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 精神产品
B. 物质产品
C. 人工制品
D. 自然物
满分:3 分
5. 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A. 表现
B. 再现
C. 抽象
D. 和谐
满分:3 分
6. 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A. 培养审美能力
B. 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C. 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D. 规范社会文化
满分:3 分
7. 中国古代的“风骨”理论属于美学范畴中的()。
A. 优美
B. 祟高
C. 悲剧
D. 喜剧
满分:3 分
8.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姚鼐在这里所述的风格特征是()。
A. 喜剧
B. 悲剧
C. 优美
D. 崇高
满分:3 分
9. 在五十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中,赞成美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学者是()
A. 吕荧
B. 李泽厚
C. 朱光潜
D. 蔡仪
满分:3 分
10. 属于崇高范畴的作品是()。
A. 《浮士德》
B. 《堂吉诃德》
C. 《西游记》
D. 《金瓶梅》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列文艺作品中能够体现飘逸之美的是()。
A. 王羲之《兰亭序》帖
B.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C. 米芾《蜀素帖》
D. 王献之《中秋帖》
满分:3 分
2. 下列文学作品中能够体现出沉郁之美的是()。
A. 曹操《短歌行》
B. 陶渊明《饮酒》
C. 杜甫《登高》
D.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满分:3 分
3. “科学美”的审美属性有()。
A. “科学美”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B. “科学美”表现为物理学理论的简约、和谐、统一之美
C. “科学美”是诉诸理智的,是一种理智美
D. 自然界的“美”和“真”是统一的
满分:3 分
4. 中西传统美学概念体系差异颇大,下列术语中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有()
A. 意境
B. 阴柔
C. 风骨
D. 气韵
满分:3 分
5. 美感有哪些方面的特性?()
A. 无功利性
B. 超越性
C. 直觉性
D. 愉悦性
满分:3 分
6. 下列著作(文章)谈到“悲剧”的有()
A. 《论雷峰塔的倒掉》
B. 《红楼梦评论》
C. 《宋元戏曲考》
D. 《论“睁了眼看”》
满分:3 分
7. “优美”的主要美学特征包括()。
A. 和谐
B. 悲壮
C. 静穆
D. 单纯
满分:3 分
8. 中国美学中与优美和崇高相对应的一对美学范畴是()。
A. 婉约之美
B. 豪放之美
C. 阴柔之美
D. 阳刚之美
满分:3 分
9. 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是()
A. 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
B. 情感对想象有支配作用
C. 情感是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D. 情感对想象有调节作用
满分:3 分
10. 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
A. 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
B. 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C. 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
D. 事物与人的关系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德育包括美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斯宾诺莎认为,美感要以快感为基础,而一种 “松弛舒畅是美所特有的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飘逸”这一美学范畴所呈现的文化内涵是以道家出世思想为内核的“神与物游”的精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丑”虽然与美不同,但同样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而且“丑”在美学理论以及艺术表现领域的兴起,也丰富了感性学的研究视野,完善了人多方面的情感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艺术活动是在审美活动独立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丑”不能成为审美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真正的技术美应该是良好的实用功能在审美形式中的体现,即功能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黑格尔把崇高与古代象征艺术相联系,认为崇高是理念压倒了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审美教育书简》共20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惯例说。即认为艺术是由特定时代人们的习俗规定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博克认为,美感要以快感为基础,而一种 “松弛舒畅是美所特有的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美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不可或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美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悲剧都具有一种崇高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人生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喜剧是中国美学特有的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姚鼐对自古以来的各种各样的美学概念系统地作了总结,归结成阳刚、阴柔两大审美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沉郁”作为明确的美学范畴,用来概括诗歌的美学风貌,始于屈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美育对某些沉溺灯红酒绿的当代人无能为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列文艺作品中能够体现飘逸之美的是()。
A. 王羲之《兰亭序》帖
B.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C. 米芾《蜀素帖》
D. 王献之《中秋帖》
满分:3 分
2. 下列文学作品中能够体现出沉郁之美的是()。
A. 曹操《短歌行》
B. 陶渊明《饮酒》
C. 杜甫《登高》
D.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满分:3 分
3. “科学美”的审美属性有()。
A. “科学美”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B. “科学美”表现为物理学理论的简约、和谐、统一之美
C. “科学美”是诉诸理智的,是一种理智美
D. 自然界的“美”和“真”是统一的
满分:3 分
4. 中西传统美学概念体系差异颇大,下列术语中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有()
A. 意境
B. 阴柔
C. 风骨
D. 气韵
满分:3 分
5. 美感有哪些方面的特性?()
A. 无功利性
B. 超越性
C. 直觉性
D. 愉悦性
满分:3 分
6. 下列著作(文章)谈到“悲剧”的有()
A. 《论雷峰塔的倒掉》
B. 《红楼梦评论》
C. 《宋元戏曲考》
D. 《论“睁了眼看”》
满分:3 分
7. “优美”的主要美学特征包括()。
A. 和谐
B. 悲壮
C. 静穆
D. 单纯
满分:3 分
8. 中国美学中与优美和崇高相对应的一对美学范畴是()。
A. 婉约之美
B. 豪放之美
C. 阴柔之美
D. 阳刚之美
满分:3 分
9. 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是()
A. 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
B. 情感对想象有支配作用
C. 情感是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D. 情感对想象有调节作用
满分:3 分
10. 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
A. 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
B. 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C. 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
D. 事物与人的关系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德育包括美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斯宾诺莎认为,美感要以快感为基础,而一种 “松弛舒畅是美所特有的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飘逸”这一美学范畴所呈现的文化内涵是以道家出世思想为内核的“神与物游”的精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丑”虽然与美不同,但同样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而且“丑”在美学理论以及艺术表现领域的兴起,也丰富了感性学的研究视野,完善了人多方面的情感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艺术活动是在审美活动独立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丑”不能成为审美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真正的技术美应该是良好的实用功能在审美形式中的体现,即功能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黑格尔把崇高与古代象征艺术相联系,认为崇高是理念压倒了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审美教育书简》共20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惯例说。即认为艺术是由特定时代人们的习俗规定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博克认为,美感要以快感为基础,而一种 “松弛舒畅是美所特有的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美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不可或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美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悲剧都具有一种崇高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人生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喜剧是中国美学特有的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姚鼐对自古以来的各种各样的美学概念系统地作了总结,归结成阳刚、阴柔两大审美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沉郁”作为明确的美学范畴,用来概括诗歌的美学风貌,始于屈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美育对某些沉溺灯红酒绿的当代人无能为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豪放派的意象世界属于().
A. 优美
B. 壮美
C. 崇高
D. 阴柔之美
满分:3 分
2.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 感性的
B. 愉快的
C. 不可抗拒的
D. 自然而然的
满分:3 分
3. 美学主要是一门()
A. 人文学科
B. 自然科学
C. 社会科学
D. 实验科学
满分:3 分
4. 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 精神产品
B. 物质产品
C. 人工制品
D. 自然物
满分:3 分
5. 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A. 表现
B. 再现
C. 抽象
D. 和谐
满分:3 分
6. 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A. 培养审美能力
B. 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C. 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D. 规范社会文化
满分:3 分
7. 中国古代的“风骨”理论属于美学范畴中的()。
A. 优美
B. 祟高
C. 悲剧
D. 喜剧
满分:3 分
8.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姚鼐在这里所述的风格特征是()。
A. 喜剧
B. 悲剧
C. 优美
D. 崇高
满分:3 分
9. 在五十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中,赞成美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学者是()
A. 吕荧
B. 李泽厚
C. 朱光潜
D. 蔡仪
满分:3 分
10. 属于崇高范畴的作品是()。
A. 《浮士德》
B. 《堂吉诃德》
C. 《西游记》
D. 《金瓶梅》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列文艺作品中能够体现飘逸之美的是()。
A. 王羲之《兰亭序》帖
B.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C. 米芾《蜀素帖》
D. 王献之《中秋帖》
满分:3 分
2. 下列文学作品中能够体现出沉郁之美的是()。
A. 曹操《短歌行》
B. 陶渊明《饮酒》
C. 杜甫《登高》
D.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满分:3 分
3. “科学美”的审美属性有()。
A. “科学美”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B. “科学美”表现为物理学理论的简约、和谐、统一之美
C. “科学美”是诉诸理智的,是一种理智美
D. 自然界的“美”和“真”是统一的
满分:3 分
4. 中西传统美学概念体系差异颇大,下列术语中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有()
A. 意境
B. 阴柔
C. 风骨
D. 气韵
满分:3 分
5. 美感有哪些方面的特性?()
A. 无功利性
B. 超越性
C. 直觉性
D. 愉悦性
满分:3 分
6. 下列著作(文章)谈到“悲剧”的有()
A. 《论雷峰塔的倒掉》
B. 《红楼梦评论》
C. 《宋元戏曲考》
D. 《论“睁了眼看”》
满分:3 分
7. “优美”的主要美学特征包括()。
A. 和谐
B. 悲壮
C. 静穆
D. 单纯
满分:3 分
8. 中国美学中与优美和崇高相对应的一对美学范畴是()。
A. 婉约之美
B. 豪放之美
C. 阴柔之美
D. 阳刚之美
满分:3 分
9. 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是()
A. 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
B. 情感对想象有支配作用
C. 情感是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D. 情感对想象有调节作用
满分:3 分
10. 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
A. 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
B. 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C. 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
D. 事物与人的关系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德育包括美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斯宾诺莎认为,美感要以快感为基础,而一种 “松弛舒畅是美所特有的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飘逸”这一美学范畴所呈现的文化内涵是以道家出世思想为内核的“神与物游”的精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丑”虽然与美不同,但同样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而且“丑”在美学理论以及艺术表现领域的兴起,也丰富了感性学的研究视野,完善了人多方面的情感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艺术活动是在审美活动独立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丑”不能成为审美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真正的技术美应该是良好的实用功能在审美形式中的体现,即功能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黑格尔把崇高与古代象征艺术相联系,认为崇高是理念压倒了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审美教育书简》共20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惯例说。即认为艺术是由特定时代人们的习俗规定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博克认为,美感要以快感为基础,而一种 “松弛舒畅是美所特有的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美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不可或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美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悲剧都具有一种崇高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人生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喜剧是中国美学特有的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姚鼐对自古以来的各种各样的美学概念系统地作了总结,归结成阳刚、阴柔两大审美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沉郁”作为明确的美学范畴,用来概括诗歌的美学风貌,始于屈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美育对某些沉溺灯红酒绿的当代人无能为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