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从632年到732年,阿拉伯一跃成为横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与其疆域相邻的国家不包括()。
A. 大唐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查理曼帝国
D. 莫斯科公国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 在阿拉伯帝国的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是()。
A. 农业
B. 畜牧业
C. 手工业
D. 商业
满分:3 分
3. “大翻译运动”主要引进那个地区的哲学和思想()。
A. 拜占庭
B. 希腊
C. 罗马
D. 法兰克
满分:3 分
4.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为重要、最为完整的律书是()。
A. 《开皇律》
B. 《唐律》
C. 《唐令》
D. 《唐律疏议》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关于默罕默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伟大的宗教家和社会改革家
B. 推动了阿拉伯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创立
C. 把阿拉伯人由被征服者转为征服者
D. 其关于宗教和社会变革的一些结论被整理下来成为《圣训》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对于佛教衰落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养尊处优,脱离广大民众
B. 说教理论不被世人所理解
C. 各宗各派偏执一端,相互争辩不已
D. 对于社会转变能做出信服的解释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7. 公元4、5世纪的时候,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北部的主要居民是()。
A. 赛白人
B. 希米亚人
C. 贝杜因人
D. 也门人
满分:3 分
8. 幕府制定的有关武士的成文法规是()。
A. 《贞永式目》
B. 《三世一身法》
C. 《大宝律令》
D. 《近江令》
满分:3 分
9. 元朝在中央设置的宣政院主管哪个地区的事务()。
A. 台湾
B. 云南
C. 澎湖
D. 西藏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0. 3世纪以后,强盛一时的贵霜帝国渐趋衰败,随后兴起的是()。
A. 戒日帝国
B. 笈多王朝
C. 孔雀帝国
D. 巴拉王朝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印度教的主要派别有()。
A. 尸摩多
B. 毗湿奴
C. 湿婆派
D. 性力派
满分:3 分
2. 关于《天方夜谭》的叙述争正确的是()。
A. 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
B. 10世纪前半期形成初稿,16世纪定性
C. 内容包括童话、寓言、传奇、轶事以及历险、恋爱等
D. 生动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和印度、希腊等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
满分:3 分
3. 在成吉思汗称霸之前,蒙古高原存在的势力集团有()。
A. 塔塔儿
B. 蒙古
C. 古烈
D. 乃蛮
满分:3 分
4. 伊斯兰教的产生是当时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实现政治统一的愿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反映了阿拉伯社会在两个社会之间的过渡()。
A. 原始社会
B. 阶级社会
C. 封建社会
D. 奴隶社会
满分:3 分
5. 阿拉伯帝国历史上神权共和时代的几任哈里发包括()。
A. 穆阿维叶
B. 伯克尔
C. 奥斯曼
D. 阿里
满分:3 分
6. 幕府维护中负责地方社会治安,掌管庄园事务的是()。
A. 政所
B. 仕所
C. 守护
D. 地头
满分:3 分
7. 阿拉伯的哈里发帝国走向没落的原因有()。
A. 不同的民族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和矛盾
B. 广大人民群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
C. 穆斯林内部因复杂的矛盾而四分五裂
D. 帝国内部的离异势力
满分:3 分
8. 关于蒙古帝国统治期间西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征期间被征服地区的生产力遭到了大规模破坏
B. 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和文明分布状况,并促成了特殊人口的流徙
C. 各地的政治、文化联系十分密切
D. 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满分:3 分
9. 对于宋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分析正确的是()。
A. 以地主制经济为核心的封建小生产
B. 以皇权专制为依托的官僚政治
C. 以程朱理学为基调的儒家文化
D. 一直延续积极对外开放的交流模式
满分:3 分
10. 下列学说流派和儒学相关的有()。
A. 今文经学
B. 古文经学
C. 谶纬之学
D. 理学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蒙古军队向西进攻的主要目标是攻打西夏、金、南宋等东亚国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哈里发政权的颠覆与阿拉伯帝国的解体只是阿拉伯历史上特定阶段的结束,而伊斯兰文明依然存在,并发展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镰仓幕府的建立是以贵族外戚为首的中央集权统治体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突厥人的扩张开始于8世纪,先后建立起塞尔柱帝国、德里苏丹国和奥斯曼帝国。三个政权都信奉伊斯兰教,都继承了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体制和土地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赵宋王朝的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原则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与稳固,但官僚体系的负责机构臃肿,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冗政之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佛教在中国的长期传播发展,既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外在面貌和内在机制,又使自身中国化,因此,中国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7世纪初圣德太子的改革拉开了日本社会大变革的序幕,触及部民制度,对消除当时各种社会积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天方夜谭》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的内容和写作风格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从事东西方贸易的骆驼商队在贝杜因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国际中介贸易成为他们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高丽王朝的“田柴科”实质上是土地国有制度的再次确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在阿拉伯帝国的官僚机构中,最高行政长官称“维齐尔”,即宰相,代理哈里发总理万机,权势极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伊斯兰教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其社会政策也反映了这个变革时期的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精神的神圣源泉,也是阿拉伯社会的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体制的理论基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大翻译运动”即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古时代得以新生与继承,也为阿拉伯文化的创新与升华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幕府政治是中国先进的典章制度与日本残留的原始血缘关系相结合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经国大典》的编订奠定朝鲜高丽王朝数百年统治的法律基础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一千零一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它对后来西方各国的文学、音乐、戏剧和绘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尔基誉其为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标志着阿拉伯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阿拉伯的扩张不仅改变了被征服地区的政治地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宗教信仰、语言、文化和社会风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大化改新是一次社会政治变革,通过革新,废除了部民制,确立了律令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日本由此进入奴隶社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从632年到732年,阿拉伯一跃成为横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与其疆域相邻的国家不包括()。
A. 大唐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查理曼帝国
D. 莫斯科公国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 在阿拉伯帝国的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是()。
A. 农业
B. 畜牧业
C. 手工业
D. 商业
满分:3 分
3. “大翻译运动”主要引进那个地区的哲学和思想()。
A. 拜占庭
B. 希腊
C. 罗马
D. 法兰克
满分:3 分
4.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为重要、最为完整的律书是()。
A. 《开皇律》
B. 《唐律》
C. 《唐令》
D. 《唐律疏议》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关于默罕默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伟大的宗教家和社会改革家
B. 推动了阿拉伯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创立
C. 把阿拉伯人由被征服者转为征服者
D. 其关于宗教和社会变革的一些结论被整理下来成为《圣训》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对于佛教衰落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养尊处优,脱离广大民众
B. 说教理论不被世人所理解
C. 各宗各派偏执一端,相互争辩不已
D. 对于社会转变能做出信服的解释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7. 公元4、5世纪的时候,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北部的主要居民是()。
A. 赛白人
B. 希米亚人
C. 贝杜因人
D. 也门人
满分:3 分
8. 幕府制定的有关武士的成文法规是()。
A. 《贞永式目》
B. 《三世一身法》
C. 《大宝律令》
D. 《近江令》
满分:3 分
9. 元朝在中央设置的宣政院主管哪个地区的事务()。
A. 台湾
B. 云南
C. 澎湖
D. 西藏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0. 3世纪以后,强盛一时的贵霜帝国渐趋衰败,随后兴起的是()。
A. 戒日帝国
B. 笈多王朝
C. 孔雀帝国
D. 巴拉王朝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印度教的主要派别有()。
A. 尸摩多
B. 毗湿奴
C. 湿婆派
D. 性力派
满分:3 分
2. 关于《天方夜谭》的叙述争正确的是()。
A. 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
B. 10世纪前半期形成初稿,16世纪定性
C. 内容包括童话、寓言、传奇、轶事以及历险、恋爱等
D. 生动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和印度、希腊等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
满分:3 分
3. 在成吉思汗称霸之前,蒙古高原存在的势力集团有()。
A. 塔塔儿
B. 蒙古
C. 古烈
D. 乃蛮
满分:3 分
4. 伊斯兰教的产生是当时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实现政治统一的愿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反映了阿拉伯社会在两个社会之间的过渡()。
A. 原始社会
B. 阶级社会
C. 封建社会
D. 奴隶社会
满分:3 分
5. 阿拉伯帝国历史上神权共和时代的几任哈里发包括()。
A. 穆阿维叶
B. 伯克尔
C. 奥斯曼
D. 阿里
满分:3 分
6. 幕府维护中负责地方社会治安,掌管庄园事务的是()。
A. 政所
B. 仕所
C. 守护
D. 地头
满分:3 分
7. 阿拉伯的哈里发帝国走向没落的原因有()。
A. 不同的民族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和矛盾
B. 广大人民群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
C. 穆斯林内部因复杂的矛盾而四分五裂
D. 帝国内部的离异势力
满分:3 分
8. 关于蒙古帝国统治期间西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征期间被征服地区的生产力遭到了大规模破坏
B. 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和文明分布状况,并促成了特殊人口的流徙
C. 各地的政治、文化联系十分密切
D. 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满分:3 分
9. 对于宋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分析正确的是()。
A. 以地主制经济为核心的封建小生产
B. 以皇权专制为依托的官僚政治
C. 以程朱理学为基调的儒家文化
D. 一直延续积极对外开放的交流模式
满分:3 分
10. 下列学说流派和儒学相关的有()。
A. 今文经学
B. 古文经学
C. 谶纬之学
D. 理学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蒙古军队向西进攻的主要目标是攻打西夏、金、南宋等东亚国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哈里发政权的颠覆与阿拉伯帝国的解体只是阿拉伯历史上特定阶段的结束,而伊斯兰文明依然存在,并发展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镰仓幕府的建立是以贵族外戚为首的中央集权统治体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突厥人的扩张开始于8世纪,先后建立起塞尔柱帝国、德里苏丹国和奥斯曼帝国。三个政权都信奉伊斯兰教,都继承了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体制和土地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赵宋王朝的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原则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与稳固,但官僚体系的负责机构臃肿,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冗政之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佛教在中国的长期传播发展,既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外在面貌和内在机制,又使自身中国化,因此,中国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7世纪初圣德太子的改革拉开了日本社会大变革的序幕,触及部民制度,对消除当时各种社会积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天方夜谭》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的内容和写作风格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从事东西方贸易的骆驼商队在贝杜因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国际中介贸易成为他们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高丽王朝的“田柴科”实质上是土地国有制度的再次确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在阿拉伯帝国的官僚机构中,最高行政长官称“维齐尔”,即宰相,代理哈里发总理万机,权势极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伊斯兰教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其社会政策也反映了这个变革时期的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精神的神圣源泉,也是阿拉伯社会的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体制的理论基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大翻译运动”即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古时代得以新生与继承,也为阿拉伯文化的创新与升华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幕府政治是中国先进的典章制度与日本残留的原始血缘关系相结合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经国大典》的编订奠定朝鲜高丽王朝数百年统治的法律基础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一千零一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它对后来西方各国的文学、音乐、戏剧和绘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尔基誉其为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标志着阿拉伯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阿拉伯的扩张不仅改变了被征服地区的政治地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宗教信仰、语言、文化和社会风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大化改新是一次社会政治变革,通过革新,废除了部民制,确立了律令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日本由此进入奴隶社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