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行为强化法是指
A. 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B. 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较符合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C. 教师利用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观察并模仿榜样的行为,使自身受到强化,从而实现受训练的目的。
D. 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满分:3 分
2. 专栏咨询是指
A. 通过电话进行交谈,这是一种较为方便而又迅速及时的心理咨询方式。
B.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C. 通过书信形式进行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可以打破空间距离的限制,向心理咨询机构请求书面帮助。
D. 指当事人到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登门求询。它是个别咨询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形式。
满分:3 分
3. 弗洛依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由三个不同部分所组成即
A. 下意识,无意识和意识
B. 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C. 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
D. 潜意识,下意识和意识
满分:3 分
4. 想象是
A. 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B. 指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C.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D. 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或形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 )是指让患者躺在舒适的躺椅上,在肌肉和情绪放松的状态下,无拘无束地把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或精神创伤叙述出来,从中发现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
A. 梦的分析
B. 自由联想
C. 阐释与自我了解
D. 转移与移情
满分:3 分
6. 解释“榜样引导法”
A. 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B. 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较符合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C. 教师利用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观察并模仿榜样的行为,使自身受到强化,从而实现受训练的目的。
D. 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满分:3 分
7.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各阶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论述有误的是
A. 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认知结构决定儿童的行为水平和行为特点
B. 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不是固定不变的
C. 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D. 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固定不变
满分:3 分
8.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进行观察技巧训练,以下不属于观察技巧训练的是
A. 观察程序训练法
B. 视觉想象训练法
C. 多感官参与法
D. 比较法
满分:3 分
9. 哑剧表演是
A. 把幽默、讽刺或赞许的语言与滑稽的动作结合起来,展示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B. 是让学生先后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学会不同角色应有的社会言行。
C. 表演者以通俗幽默的话语向学生展示深刻的心理学道理。
D. 根据活动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肢体、面部、体语等表情达意,学会非言语交往。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0. 以下不属于行为矫正技术的为
A. 松弛反应训练
B. 生物反馈治疗
C. 大脑风暴
D. 厌恶疗法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可以分成三种:
A. 现实焦虑
B. 道德焦虑
C. 神经性焦虑
D. 主观焦虑
满分:2 分
2. 以下属于行为矫正技术的是那些
A. 松弛反应训练
B. 生物反馈治疗
C. 大脑风暴
D. 厌恶疗法
满分:2 分
3.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具有的特征:
A.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立足点应是面向现在的
B.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C.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立足点应是面向未来的
D. 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应是多层面的
满分:2 分
4.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 )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A. 精神上
B. 身体上
C. 心理上
D. 社会适应
满分:2 分
5.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方法:
A. 引导方法
B. 反馈方法
C. 明朗化
D. 面质
满分:2 分
6.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为:
A. 无意注意的比重日益加大
B. 带有显著的情绪色彩
C. 有意注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D.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满分:2 分
7. 小学生正确自我意识的培养通途径包括哪些:
A. 倾听别人的评价
B. 自我反省与体验
C. 在比较中认识自己
D. 自信心的培养
满分:2 分
8. 斯滕伯格指出,智力不良儿童的元成分操作具有如下特点
A. 不能充分去监控其他两种成分以获得构建策略的必要资源
B. 智力落后的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能有效协调自动化与非自动化过程
C. 智力落后的个体往往缺乏那种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形成或产生一种新策略以解决新问题的灵活性
D. 不能进行必要的迁移和转换。
满分:2 分
9.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A. 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B. 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C. 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D. 从努力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满分:2 分
10. 有关认知的论述,正确的有哪些
A. 认知具体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
B. 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主体内在的认知过程,但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主体认知活动的外在行为来推断其大脑内部进行的认知活动。
C. 它受遗传因素、生活经验、环境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D. 从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满分:2 分
11. 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两项基本任务
A. 心理健康教育
B. 心理素质教育
C. 心理咨询
D. 心理发展教育
满分:2 分
12. 下面哪些属于自我防御机制:
A. 压 抑
B. 投 射
C. 退 行
D. 隔 离
满分:2 分
13. 以下关于脑力激荡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 “脑力激荡”是美国奥斯本博士提出的一种发展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B. 是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使思想相互激荡,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导出创新思维。
C. “脑力激荡”法以“群言堂”为特征。
D. 它通过3-5人的小组讨论,使参与者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修正、相互补充,使创造性设想产生共鸣,从而诱发出更多的新见解、新观点、直到获得创新性问题解决的方案。
满分:2 分
14. 精神分析的方法具体有:
A. 梦的分析
B. 自由联想
C. 阐释与自我了解
D. 转移与移情
满分:2 分
15. 1985年斯滕伯格提出了认知结构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组成认知结构的成分有三种:
A. 元成分
B. 操作成分
C. 知识获得成分
D. 运算成分
满分:2 分
16. 小学生观察品质的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 观察的目的性
B. 观察的精确性
C. 观察的有序性
D. 观察中的判断力
满分:2 分
17. 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A. 心理健康教育
B. 心理素质教育
C. 心理咨询
D. 心理发展教育
满分:2 分
18. 以下有关认知的论述正确的有哪些
A. 认知具体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
B. 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主体内在的认知过程,但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主体认知活动的外在行为来推断其大脑内部进行的认知活动。
C. 它受遗传因素、生活经验、环境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D. 从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满分:2 分
19.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通过:
A. 赏识教育,激发起学生自信和自强
B. 目标分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欢乐
C. 正确地面对竞争,提高耐挫能力
D. 倾听别人的评价
满分:2 分
20.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
A. 现实焦虑
B. 道德焦虑
C. 神经性焦虑
D. 主观焦虑
满分:2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学习生活适应良好;人际关系良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随意的交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自我中心是指在观察事物或考虑问题时,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经验去对待有关事物,不能设想他人观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原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在个别心理辅导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沉默的出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榜样引导法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较符合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等,依次为:一基本生理需要;二安全的需要;三自我实现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社会交往的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9. 行为塑造法是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10. 系统脱敏疗法是指循序渐进地,有系统地把那些由于不良条件反射(即学习)而形成的、强弱不同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应(即我们所要治疗的靶行为)也予以消除(即脱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行为强化法是指
A. 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B. 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较符合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C. 教师利用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观察并模仿榜样的行为,使自身受到强化,从而实现受训练的目的。
D. 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满分:3 分
2. 专栏咨询是指
A. 通过电话进行交谈,这是一种较为方便而又迅速及时的心理咨询方式。
B.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C. 通过书信形式进行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可以打破空间距离的限制,向心理咨询机构请求书面帮助。
D. 指当事人到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登门求询。它是个别咨询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形式。
满分:3 分
3. 弗洛依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由三个不同部分所组成即
A. 下意识,无意识和意识
B. 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C. 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
D. 潜意识,下意识和意识
满分:3 分
4. 想象是
A. 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B. 指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C.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D. 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或形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 )是指让患者躺在舒适的躺椅上,在肌肉和情绪放松的状态下,无拘无束地把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或精神创伤叙述出来,从中发现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
A. 梦的分析
B. 自由联想
C. 阐释与自我了解
D. 转移与移情
满分:3 分
6. 解释“榜样引导法”
A. 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B. 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较符合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C. 教师利用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观察并模仿榜样的行为,使自身受到强化,从而实现受训练的目的。
D. 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满分:3 分
7.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各阶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论述有误的是
A. 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认知结构决定儿童的行为水平和行为特点
B. 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不是固定不变的
C. 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D. 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固定不变
满分:3 分
8.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进行观察技巧训练,以下不属于观察技巧训练的是
A. 观察程序训练法
B. 视觉想象训练法
C. 多感官参与法
D. 比较法
满分:3 分
9. 哑剧表演是
A. 把幽默、讽刺或赞许的语言与滑稽的动作结合起来,展示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B. 是让学生先后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学会不同角色应有的社会言行。
C. 表演者以通俗幽默的话语向学生展示深刻的心理学道理。
D. 根据活动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肢体、面部、体语等表情达意,学会非言语交往。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0. 以下不属于行为矫正技术的为
A. 松弛反应训练
B. 生物反馈治疗
C. 大脑风暴
D. 厌恶疗法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可以分成三种:
A. 现实焦虑
B. 道德焦虑
C. 神经性焦虑
D. 主观焦虑
满分:2 分
2. 以下属于行为矫正技术的是那些
A. 松弛反应训练
B. 生物反馈治疗
C. 大脑风暴
D. 厌恶疗法
满分:2 分
3.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具有的特征:
A.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立足点应是面向现在的
B.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C.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立足点应是面向未来的
D. 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应是多层面的
满分:2 分
4.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 )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A. 精神上
B. 身体上
C. 心理上
D. 社会适应
满分:2 分
5.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方法:
A. 引导方法
B. 反馈方法
C. 明朗化
D. 面质
满分:2 分
6.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为:
A. 无意注意的比重日益加大
B. 带有显著的情绪色彩
C. 有意注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D.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满分:2 分
7. 小学生正确自我意识的培养通途径包括哪些:
A. 倾听别人的评价
B. 自我反省与体验
C. 在比较中认识自己
D. 自信心的培养
满分:2 分
8. 斯滕伯格指出,智力不良儿童的元成分操作具有如下特点
A. 不能充分去监控其他两种成分以获得构建策略的必要资源
B. 智力落后的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能有效协调自动化与非自动化过程
C. 智力落后的个体往往缺乏那种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形成或产生一种新策略以解决新问题的灵活性
D. 不能进行必要的迁移和转换。
满分:2 分
9.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A. 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B. 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C. 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D. 从努力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满分:2 分
10. 有关认知的论述,正确的有哪些
A. 认知具体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
B. 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主体内在的认知过程,但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主体认知活动的外在行为来推断其大脑内部进行的认知活动。
C. 它受遗传因素、生活经验、环境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D. 从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满分:2 分
11. 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两项基本任务
A. 心理健康教育
B. 心理素质教育
C. 心理咨询
D. 心理发展教育
满分:2 分
12. 下面哪些属于自我防御机制:
A. 压 抑
B. 投 射
C. 退 行
D. 隔 离
满分:2 分
13. 以下关于脑力激荡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 “脑力激荡”是美国奥斯本博士提出的一种发展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B. 是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使思想相互激荡,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导出创新思维。
C. “脑力激荡”法以“群言堂”为特征。
D. 它通过3-5人的小组讨论,使参与者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修正、相互补充,使创造性设想产生共鸣,从而诱发出更多的新见解、新观点、直到获得创新性问题解决的方案。
满分:2 分
14. 精神分析的方法具体有:
A. 梦的分析
B. 自由联想
C. 阐释与自我了解
D. 转移与移情
满分:2 分
15. 1985年斯滕伯格提出了认知结构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组成认知结构的成分有三种:
A. 元成分
B. 操作成分
C. 知识获得成分
D. 运算成分
满分:2 分
16. 小学生观察品质的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 观察的目的性
B. 观察的精确性
C. 观察的有序性
D. 观察中的判断力
满分:2 分
17. 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A. 心理健康教育
B. 心理素质教育
C. 心理咨询
D. 心理发展教育
满分:2 分
18. 以下有关认知的论述正确的有哪些
A. 认知具体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
B. 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主体内在的认知过程,但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主体认知活动的外在行为来推断其大脑内部进行的认知活动。
C. 它受遗传因素、生活经验、环境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D. 从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满分:2 分
19.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通过:
A. 赏识教育,激发起学生自信和自强
B. 目标分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欢乐
C. 正确地面对竞争,提高耐挫能力
D. 倾听别人的评价
满分:2 分
20.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
A. 现实焦虑
B. 道德焦虑
C. 神经性焦虑
D. 主观焦虑
满分:2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学习生活适应良好;人际关系良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随意的交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自我中心是指在观察事物或考虑问题时,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经验去对待有关事物,不能设想他人观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原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在个别心理辅导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沉默的出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榜样引导法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较符合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等,依次为:一基本生理需要;二安全的需要;三自我实现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社会交往的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9. 行为塑造法是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10. 系统脱敏疗法是指循序渐进地,有系统地把那些由于不良条件反射(即学习)而形成的、强弱不同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应(即我们所要治疗的靶行为)也予以消除(即脱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