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判断题(共 25 道试题,共 62.5 分。)
V
1.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明代小说已达到很高的境界,当时出现大量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和拟话本,如《封神演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三言二拍等,特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堪称不朽巨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清朝统治者在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置上,基本沿袭明制,并加损益,形成了以强化皇权、“首崇满洲”为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西游记》为吴敬梓所写,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把唐初贞观年间青年僧人玄奘,不必艰险、赴天竺取经的历史铺陈为小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周人特别讲究礼,他们把礼看成是维护统治秩序的规章和手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周人的分封大致有两类:其一为褒封,主要为先圣王后裔;其二、封亲戚功臣谋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一种多层次的宗族贵族占有制。周王室是西周王朝最高一级的土地占有者,依次类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孔子用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了《诗》、《书》、《乐》,删修了鲁国史书《春秋》,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政治上认为“仁”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为实现“仁”而制定的制度和行为准则称之为“礼”。把我国古代有关政治和社会伦理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战国时期, 也是士阶层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获得巨大提高的时代。当时各国为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都积极招揽人才,养士之风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宗法制度由早期宗法现象的萌芽,至周代而形成,其中周王是宗法制度的制定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关于并田制的剥削形式,文献中有“贡”、“助”、“彻”的说法。“贡”是向贵族交纳贡物。“助”是助耕公田,与“借民力以治公田”同义,从劳动者方面说是“彻”,从贵族方面说是“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春秋战国的社会动荡、政治分裂为士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秦始皇五十一年(公元前216年),秦政府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这是由于秦对东方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很难掌握。这次登记,在于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稳定赋税收入。这样,秦朝也就以国家统一法令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的所有权,促进了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6. 在基层单位里的土地占有、耕作、以及田赋的收取等,采取的是井田制的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7. 东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8. 周幽王专制,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而暴动,厉王出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9. 经过甲骨四堂的著录、断代和考释、证史及综合论史的努力,甲骨文终于凿破鸿蒙,成为商史研究的资料大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 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1. 各级贵族占有土地的最基层单位是邑、里、书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2.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因此被成为盛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3. 宗法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仍然为小宗等为组织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4. 秦始皇设置御史大夫,其主要职责是监察,成为全国最高的监察长官。但御史大夫还兼有丞相副手的职责,既是监察官,也是行政官,这说明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的情况下,监察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不完整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5. 井田制度是我国上古时期基层土地占有与耕作的主要形式,这种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公有原则,分为公田与私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2.5 分。)
V
1. 960年,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A. 赵匡胤
B. 赵雍
C. 赵武灵王
D. 赵籍
满分:2.5 分
2. 人殉人祭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广泛流行,在殷商早、中期就很普遍,但用人数量较少;盘庚迁殷以后进入鼎盛时期,用人数量达到最高峰;()之后又逐渐有所减少。
A. 周代
B. 武丁
C. 贞元
D. 原始社会
满分:2.5 分
3. 西周分封制度的原则是()
A. 礼乐制度
B. 宗统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王朝官制
满分:2.5 分
4. 殷商人殉人祭制度下的牺牲者,其身份有所不同。用作人殉的,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死者的妻妾宠幸及其亲近的奴仆武士;人祭则大都是以()为主体的奴隶。
A. 妻妾
B. 武士
C. 战俘
D. 奴仆
满分:2.5 分
5. 人祭、人殉就是用人殉葬及杀人祭祀,其发生约出现于原始社会()。
A. 中期
B. 早期
C. 初期
D. 末期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A. 郭沫若(字鼎堂)
B. 董作宾(字彦堂)
C. 罗振玉(号雪堂)
D. 王国维(号观堂)
满分:2.5 分
2. 商鞅变法共有两次,第一次变法在前353年,其主要内容:
A. 是废除世卿世禄制
B. 是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C. 是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D. 是奖励耕织
满分:2.5 分
3.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
A. 集中军权,如将禁军指挥权收归皇帝、把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部分、“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设置枢密院、实行“更戍法”、选拔精壮充实禁军
B. 分割宰相权力,如在宰相之下,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与政事堂对掌大政、设“三司使”总理财政、设审官院、三班院、审刑院等机构,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如选派文臣担任州一级长官、节度使不得兼领支郡、在州一级设置通判、在地方设“道”、置“四司”等
D. 官与职殊、名与实分的职官制度,在任官制度中,实行“官”、“职”与“差遣”的区别
E. 文人政治的形成。
满分:2.5 分
4.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
A. 儒
B. 墨
C. 道
D. 法
满分:2.5 分
5. 清朝前期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举措包括:
A. 平定三藩之乱
B. 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立府、县行政机构,隶福建省
C. 土尔扈特蒙古回归
D. 抗击沙俄入侵与签订《尼布楚条约》
满分:2.5 分
6. 周人为巩固政权统治而制定的分封制,具体原因可归纳为:
A. 是对夏商以来邦国林立局面的总结改造
B. 总结夏商历史经验,分封诸侯藩屏王室
C. 分封诸侯是周代建立周天子及诸侯卿大夫等级维系的政治隶属结构的需要
D. 分封王室亲戚于战略要冲,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满分:2.5 分
7. “十国”南方先后存在过十国指()闽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九个政权,加上位于今山西中部的北汉。
A. 吴
B. 南唐
C. 吴越
D. 明
满分:2.5 分
8. 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
A. 社会制度先进
B. 生产发展水平高
C. 长期统一
D. 文化繁荣发达
E. 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满分:2.5 分
9. 商鞅变法涉及到领域有
A. 政治
B. 经济
C. 军事
D. 思想文化
E. 风俗习惯
满分:2.5 分
10. 隋朝政治革新的主要内容有:
A. 中央政权机构:最主要的就是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B. 地方政权机构:对南北朝以来州、郡、县三级机构混乱的现状,实行州县两级地方建制
C. 选拔官员制度:创立科举制
D. 军事制度:府兵制度的继承与变革
E. 法制:修订法律,制定《开皇律》。经济制度:均田制、租调役和整顿户籍。
满分:2.5 分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判断题(共 25 道试题,共 62.5 分。)
V
1.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明代小说已达到很高的境界,当时出现大量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和拟话本,如《封神演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三言二拍等,特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堪称不朽巨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清朝统治者在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置上,基本沿袭明制,并加损益,形成了以强化皇权、“首崇满洲”为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西游记》为吴敬梓所写,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把唐初贞观年间青年僧人玄奘,不必艰险、赴天竺取经的历史铺陈为小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周人特别讲究礼,他们把礼看成是维护统治秩序的规章和手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周人的分封大致有两类:其一为褒封,主要为先圣王后裔;其二、封亲戚功臣谋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一种多层次的宗族贵族占有制。周王室是西周王朝最高一级的土地占有者,依次类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孔子用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了《诗》、《书》、《乐》,删修了鲁国史书《春秋》,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政治上认为“仁”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为实现“仁”而制定的制度和行为准则称之为“礼”。把我国古代有关政治和社会伦理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战国时期, 也是士阶层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获得巨大提高的时代。当时各国为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都积极招揽人才,养士之风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宗法制度由早期宗法现象的萌芽,至周代而形成,其中周王是宗法制度的制定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关于并田制的剥削形式,文献中有“贡”、“助”、“彻”的说法。“贡”是向贵族交纳贡物。“助”是助耕公田,与“借民力以治公田”同义,从劳动者方面说是“彻”,从贵族方面说是“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春秋战国的社会动荡、政治分裂为士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秦始皇五十一年(公元前216年),秦政府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这是由于秦对东方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很难掌握。这次登记,在于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稳定赋税收入。这样,秦朝也就以国家统一法令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的所有权,促进了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6. 在基层单位里的土地占有、耕作、以及田赋的收取等,采取的是井田制的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7. 东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8. 周幽王专制,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而暴动,厉王出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9. 经过甲骨四堂的著录、断代和考释、证史及综合论史的努力,甲骨文终于凿破鸿蒙,成为商史研究的资料大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 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1. 各级贵族占有土地的最基层单位是邑、里、书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2.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因此被成为盛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3. 宗法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仍然为小宗等为组织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4. 秦始皇设置御史大夫,其主要职责是监察,成为全国最高的监察长官。但御史大夫还兼有丞相副手的职责,既是监察官,也是行政官,这说明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的情况下,监察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不完整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5. 井田制度是我国上古时期基层土地占有与耕作的主要形式,这种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公有原则,分为公田与私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2.5 分。)
V
1. 960年,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A. 赵匡胤
B. 赵雍
C. 赵武灵王
D. 赵籍
满分:2.5 分
2. 人殉人祭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广泛流行,在殷商早、中期就很普遍,但用人数量较少;盘庚迁殷以后进入鼎盛时期,用人数量达到最高峰;()之后又逐渐有所减少。
A. 周代
B. 武丁
C. 贞元
D. 原始社会
满分:2.5 分
3. 西周分封制度的原则是()
A. 礼乐制度
B. 宗统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王朝官制
满分:2.5 分
4. 殷商人殉人祭制度下的牺牲者,其身份有所不同。用作人殉的,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死者的妻妾宠幸及其亲近的奴仆武士;人祭则大都是以()为主体的奴隶。
A. 妻妾
B. 武士
C. 战俘
D. 奴仆
满分:2.5 分
5. 人祭、人殉就是用人殉葬及杀人祭祀,其发生约出现于原始社会()。
A. 中期
B. 早期
C. 初期
D. 末期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A. 郭沫若(字鼎堂)
B. 董作宾(字彦堂)
C. 罗振玉(号雪堂)
D. 王国维(号观堂)
满分:2.5 分
2. 商鞅变法共有两次,第一次变法在前353年,其主要内容:
A. 是废除世卿世禄制
B. 是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C. 是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D. 是奖励耕织
满分:2.5 分
3.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
A. 集中军权,如将禁军指挥权收归皇帝、把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部分、“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设置枢密院、实行“更戍法”、选拔精壮充实禁军
B. 分割宰相权力,如在宰相之下,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与政事堂对掌大政、设“三司使”总理财政、设审官院、三班院、审刑院等机构,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如选派文臣担任州一级长官、节度使不得兼领支郡、在州一级设置通判、在地方设“道”、置“四司”等
D. 官与职殊、名与实分的职官制度,在任官制度中,实行“官”、“职”与“差遣”的区别
E. 文人政治的形成。
满分:2.5 分
4.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
A. 儒
B. 墨
C. 道
D. 法
满分:2.5 分
5. 清朝前期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举措包括:
A. 平定三藩之乱
B. 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立府、县行政机构,隶福建省
C. 土尔扈特蒙古回归
D. 抗击沙俄入侵与签订《尼布楚条约》
满分:2.5 分
6. 周人为巩固政权统治而制定的分封制,具体原因可归纳为:
A. 是对夏商以来邦国林立局面的总结改造
B. 总结夏商历史经验,分封诸侯藩屏王室
C. 分封诸侯是周代建立周天子及诸侯卿大夫等级维系的政治隶属结构的需要
D. 分封王室亲戚于战略要冲,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满分:2.5 分
7. “十国”南方先后存在过十国指()闽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九个政权,加上位于今山西中部的北汉。
A. 吴
B. 南唐
C. 吴越
D. 明
满分:2.5 分
8. 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
A. 社会制度先进
B. 生产发展水平高
C. 长期统一
D. 文化繁荣发达
E. 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满分:2.5 分
9. 商鞅变法涉及到领域有
A. 政治
B. 经济
C. 军事
D. 思想文化
E. 风俗习惯
满分:2.5 分
10. 隋朝政治革新的主要内容有:
A. 中央政权机构:最主要的就是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B. 地方政权机构:对南北朝以来州、郡、县三级机构混乱的现状,实行州县两级地方建制
C. 选拔官员制度:创立科举制
D. 军事制度:府兵制度的继承与变革
E. 法制:修订法律,制定《开皇律》。经济制度:均田制、租调役和整顿户籍。
满分:2.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