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王安石变法时规定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其目的在于()。
A. 纠正科举制的弊端
B. 简化科举考试的程序
C. 扩大科举取士的数量
D. 严格控制士人思想
满分:3 分
2. 辽统治者实行“蕃汉分治”的制度,主要是因为当时()。
A.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B. 民族习俗和心理不同
C. 宗教信仰不同
D. 民族矛盾激化
满分:3 分
3. 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 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
B. 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 皇帝任人唯亲
D. 专制皇权加强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4. 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 决定军国大事
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 笔录、传达皇帝旨意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 游牧民族农业化
C.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是在()。
A. 魏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南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满分:3 分
7.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 在西藏设立行省
B. 以宜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 在西藏设置卫所
D. 设置驻藏大臣
满分:3 分
8. 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
A. 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 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
C. 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
D. 制造瓷器、印刷书籍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9. 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 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B.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
C. 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海洋时代的要求
D. 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
满分:3 分
10. 清朝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税改革有利于()。
A. 促成人口的自由流动
B. 加速土地兼并的进程
C. 自然经济的稳固发展
D. 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元朝时,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包括()。
A. 河北
B. 河南
C. 山西
D. 山东
满分:3 分
2. 秦、隋、元三朝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是()。
A. 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
B. 完成统一的政权军事经济力量强大
C. 民族融合加强
D. 统一者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
满分:3 分
3. 元朝统一后,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 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
B. 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C. 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
D.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满分:3 分
4.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以下属于明清的是()。
A. 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 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 设立军机处
D. 设置宣政院
满分:3 分
5. 通过改革赋税制度,简化税制,从而减轻封建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的政策是()。
A. 两税法
B. 方田均税法
C. 一条鞭法
D. 地丁银制度
满分:3 分
6. 下列历史事件,旨在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有()。
A. 台州战役
B. “长庆会盟”
C. 改土归流
D.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满分:3 分
7. 下列属于庆历新政的内容是()。
A. 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B. 整顿太学,重新编篡教科书
C. 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D. 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满分:3 分
8. 以下对元杂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元曲”是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
B. 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念白等熔合一起
C. 元杂剧是元曲和散曲的合成
D. 关汉卿是元杂剧著名剧作家
满分:3 分
9.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将兵法
D. 市易法
满分:3 分
10. 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局势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喀尔喀是明代蒙古中兴之汗后裔,而准噶尔部不属于喀尔喀蒙古。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王夫之的代表作是《读通鉴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明初,罢中书省,六部的地位上升,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宰相的事权,与六部合称“七卿”的是都察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荥阳大会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领袖共聚一堂商讨大计,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北宋时期印书业的四大中心是开封、成都、杭州、温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北宋的军队可划分为禁军、厢兵、乡兵、蕃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明朝前期,西藏喇嘛教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教派,俗名“黄教”,又称格鲁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海运航线的开辟是元代的创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时的身份是枢密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中国古代最大、也是最后一部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在明的中央机构中,三法司指刑部、通政司、大理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刻印行的封建法规是《开皇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宋代时,北京先后被称为幽州、南京、燕京、中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女真长期处于契丹统治之下,饱受奴役和压迫之苦。女真在南者,编入契丹户籍,号生女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雍正年间,曾经推行过“摊丁入亩”,负责督课农业生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以大小和卓的败死为标志,贯穿康雍乾三朝的平准大业以全胜宣告结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康熙亲政后,以为三大事,书悬于宫中柱上,此三大事不包括准噶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乾隆年间的税种有地丁银和商品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金石学是宋代史学新开拓的领域,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研究专著是欧阳修的《金石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投充是满族统治者强行推行的掠夺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王安石变法时规定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其目的在于()。
A. 纠正科举制的弊端
B. 简化科举考试的程序
C. 扩大科举取士的数量
D. 严格控制士人思想
满分:3 分
2. 辽统治者实行“蕃汉分治”的制度,主要是因为当时()。
A.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B. 民族习俗和心理不同
C. 宗教信仰不同
D. 民族矛盾激化
满分:3 分
3. 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 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
B. 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 皇帝任人唯亲
D. 专制皇权加强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4. 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 决定军国大事
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 笔录、传达皇帝旨意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 游牧民族农业化
C.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是在()。
A. 魏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南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满分:3 分
7.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 在西藏设立行省
B. 以宜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 在西藏设置卫所
D. 设置驻藏大臣
满分:3 分
8. 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
A. 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 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
C. 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
D. 制造瓷器、印刷书籍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9. 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 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B.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
C. 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海洋时代的要求
D. 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
满分:3 分
10. 清朝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税改革有利于()。
A. 促成人口的自由流动
B. 加速土地兼并的进程
C. 自然经济的稳固发展
D. 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元朝时,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包括()。
A. 河北
B. 河南
C. 山西
D. 山东
满分:3 分
2. 秦、隋、元三朝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是()。
A. 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
B. 完成统一的政权军事经济力量强大
C. 民族融合加强
D. 统一者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
满分:3 分
3. 元朝统一后,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 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
B. 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C. 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
D.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满分:3 分
4.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以下属于明清的是()。
A. 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 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 设立军机处
D. 设置宣政院
满分:3 分
5. 通过改革赋税制度,简化税制,从而减轻封建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的政策是()。
A. 两税法
B. 方田均税法
C. 一条鞭法
D. 地丁银制度
满分:3 分
6. 下列历史事件,旨在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有()。
A. 台州战役
B. “长庆会盟”
C. 改土归流
D.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满分:3 分
7. 下列属于庆历新政的内容是()。
A. 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B. 整顿太学,重新编篡教科书
C. 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D. 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满分:3 分
8. 以下对元杂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元曲”是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
B. 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念白等熔合一起
C. 元杂剧是元曲和散曲的合成
D. 关汉卿是元杂剧著名剧作家
满分:3 分
9.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将兵法
D. 市易法
满分:3 分
10. 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局势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喀尔喀是明代蒙古中兴之汗后裔,而准噶尔部不属于喀尔喀蒙古。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王夫之的代表作是《读通鉴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明初,罢中书省,六部的地位上升,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宰相的事权,与六部合称“七卿”的是都察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荥阳大会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领袖共聚一堂商讨大计,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北宋时期印书业的四大中心是开封、成都、杭州、温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北宋的军队可划分为禁军、厢兵、乡兵、蕃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明朝前期,西藏喇嘛教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教派,俗名“黄教”,又称格鲁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海运航线的开辟是元代的创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时的身份是枢密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中国古代最大、也是最后一部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在明的中央机构中,三法司指刑部、通政司、大理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刻印行的封建法规是《开皇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宋代时,北京先后被称为幽州、南京、燕京、中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女真长期处于契丹统治之下,饱受奴役和压迫之苦。女真在南者,编入契丹户籍,号生女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雍正年间,曾经推行过“摊丁入亩”,负责督课农业生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以大小和卓的败死为标志,贯穿康雍乾三朝的平准大业以全胜宣告结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康熙亲政后,以为三大事,书悬于宫中柱上,此三大事不包括准噶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乾隆年间的税种有地丁银和商品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金石学是宋代史学新开拓的领域,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研究专著是欧阳修的《金石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投充是满族统治者强行推行的掠夺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