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关于《礼记》,叙述错误的是()
A.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
B. 《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
C. 戴德辑录了《小戴礼记》,戴圣辑录了《大戴礼记》
D. 《礼记》即《小戴礼记》。
满分:3 分
2.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中“选”的文中义是()
A. 选举者
B. 提拔的人
C. 选拔出来的人物
D. 当权者
满分:3 分
3.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爱”的文中义是()
A. 喜欢
B. 怜惜
C. 吝啬
D. 疼爱
满分:3 分
4.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 与“斑”的关系是()
A. 通假字
B. 古今字
C. 异体字
D. 繁简字
满分:3 分
5. 下列句子中,有倒装情况的是()
A.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C. 孟尝君就国于薛
D. 异乎三子者之撰。
满分:3 分
6.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中“兹”的词性和意思是()
A. 代词,这里
B. 名词,年
C. 介词,在
D. 连词,却
满分:3 分
7.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中的“凶”的文中义是()
A. 不幸
B. 凶险
C. 荒年
D. 厉害
满分:3 分
8.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中的“诚”字的特殊用法是()
A. 使动用法
B. 意动用法
C. 为动用法
D. 对动用法
满分:3 分
9.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中第一个“夫”字的词性是()
A. 语气词
B. 副词
C. 连词
D. 代词
满分:3 分
10. “如有不由此者,在 者去,众以为殃”中的“ ”与“势”的关系是()
A. 古今字
B. 异体字
C. 通假字
D. 繁简字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10.下列各句中,“是”字词性是指示代词的是()()()()
A. 如有不由此者,在 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B.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C.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 是非君子之道也。
满分:3 分
2. 关于“夫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说法正确的是()()()()
A. “夫子”是句子的主语
B. “疾”是“痛恨”的意思
C. 第二个“夫”是指示代词
D. 句子中的“之”两个都是代词
满分:3 分
3. 下列句子中,“与”词性是动词的是()()()()
A.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 于观之上
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C.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满分:3 分
4. 关于“擐甲执兵,固即死也”,说法正确的是()()()()
A. “擐”是动词,“穿”的意思
B. “执”是动词,“拿”的意思
C. “兵”是名词,“兵器”的意思
D. “即”是动词,“接近”的意思
满分:3 分
5. 下列句子中,“然”字的用法相同的是()()()()
A. 赵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B. 夫子怃然
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满分:3 分
6. 下列句子中,含有时间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有()()()()
A.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 月攘一鸡
C.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D.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满分:3 分
7. 下列句子中,“者”字用在时间词后面的是()()()()
A.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C.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满分:3 分
8. 下列句子中,有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B. 吾道一以贯之
C.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满分:3 分
9. 关于“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个“恶”和第一个“好”都是动词
B. 第二个“恶”和第二个“好”都是形容词
C. 第二个“好”是美好的意思
D. “色”指容貌。
满分:3 分
10.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语气助词“与”字的为()()()()
A.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 于观之上
B. 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 于予与何诛!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里的“以”字的词性和意义是 介词,因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如有不由此者,在 者去,众以为殃。”中的“ ”与“势”的关系是古今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与“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中的“是”用法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论语》通行的注本《论语注疏》,它的做注者和做疏者分别是左丘明和刘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子适卫,冉有仆。”中的“仆”的文中义是“做仆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中的“胖”的文中义“肥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中“然”是代词,译为这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保民而王,莫之能 也”中的“而”是连词,表示修饰限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大哉,尧之为君”是倒装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与“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中“走”的词义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汉初所传的《论语》有三种,除了齐论、鲁论外,还有古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与“大哉,尧之为君”都是倒装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中“缘”的意思是 攀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中“踵”是名词用做状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从左右,皆肘之”中的“肘”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人十能之,己千之”中的“千”是数词用作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或百步而后止”与“或谓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中的“或”两个字用法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今之从政者殆而”中的“殆”文中义是“危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鲁人欲勿殇童汪 。”中的“殇”字指未成年而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中“或”的词性是连词,词义是“或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关于《礼记》,叙述错误的是()
A.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
B. 《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
C. 戴德辑录了《小戴礼记》,戴圣辑录了《大戴礼记》
D. 《礼记》即《小戴礼记》。
满分:3 分
2.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中“选”的文中义是()
A. 选举者
B. 提拔的人
C. 选拔出来的人物
D. 当权者
满分:3 分
3.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爱”的文中义是()
A. 喜欢
B. 怜惜
C. 吝啬
D. 疼爱
满分:3 分
4.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 与“斑”的关系是()
A. 通假字
B. 古今字
C. 异体字
D. 繁简字
满分:3 分
5. 下列句子中,有倒装情况的是()
A.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C. 孟尝君就国于薛
D. 异乎三子者之撰。
满分:3 分
6.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中“兹”的词性和意思是()
A. 代词,这里
B. 名词,年
C. 介词,在
D. 连词,却
满分:3 分
7.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中的“凶”的文中义是()
A. 不幸
B. 凶险
C. 荒年
D. 厉害
满分:3 分
8.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中的“诚”字的特殊用法是()
A. 使动用法
B. 意动用法
C. 为动用法
D. 对动用法
满分:3 分
9.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中第一个“夫”字的词性是()
A. 语气词
B. 副词
C. 连词
D. 代词
满分:3 分
10. “如有不由此者,在 者去,众以为殃”中的“ ”与“势”的关系是()
A. 古今字
B. 异体字
C. 通假字
D. 繁简字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10.下列各句中,“是”字词性是指示代词的是()()()()
A. 如有不由此者,在 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B.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C.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 是非君子之道也。
满分:3 分
2. 关于“夫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说法正确的是()()()()
A. “夫子”是句子的主语
B. “疾”是“痛恨”的意思
C. 第二个“夫”是指示代词
D. 句子中的“之”两个都是代词
满分:3 分
3. 下列句子中,“与”词性是动词的是()()()()
A.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 于观之上
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C.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满分:3 分
4. 关于“擐甲执兵,固即死也”,说法正确的是()()()()
A. “擐”是动词,“穿”的意思
B. “执”是动词,“拿”的意思
C. “兵”是名词,“兵器”的意思
D. “即”是动词,“接近”的意思
满分:3 分
5. 下列句子中,“然”字的用法相同的是()()()()
A. 赵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B. 夫子怃然
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满分:3 分
6. 下列句子中,含有时间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有()()()()
A.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 月攘一鸡
C.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D.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满分:3 分
7. 下列句子中,“者”字用在时间词后面的是()()()()
A.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C.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满分:3 分
8. 下列句子中,有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B. 吾道一以贯之
C.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满分:3 分
9. 关于“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个“恶”和第一个“好”都是动词
B. 第二个“恶”和第二个“好”都是形容词
C. 第二个“好”是美好的意思
D. “色”指容貌。
满分:3 分
10.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语气助词“与”字的为()()()()
A.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 于观之上
B. 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 于予与何诛!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里的“以”字的词性和意义是 介词,因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如有不由此者,在 者去,众以为殃。”中的“ ”与“势”的关系是古今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与“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中的“是”用法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论语》通行的注本《论语注疏》,它的做注者和做疏者分别是左丘明和刘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子适卫,冉有仆。”中的“仆”的文中义是“做仆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中的“胖”的文中义“肥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中“然”是代词,译为这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保民而王,莫之能 也”中的“而”是连词,表示修饰限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大哉,尧之为君”是倒装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与“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中“走”的词义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汉初所传的《论语》有三种,除了齐论、鲁论外,还有古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与“大哉,尧之为君”都是倒装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中“缘”的意思是 攀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中“踵”是名词用做状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从左右,皆肘之”中的“肘”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人十能之,己千之”中的“千”是数词用作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或百步而后止”与“或谓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中的“或”两个字用法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今之从政者殆而”中的“殆”文中义是“危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鲁人欲勿殇童汪 。”中的“殇”字指未成年而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中“或”的词性是连词,词义是“或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学》复习资料(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