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即( )。
A.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国和面向世界
B.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C. 教育要面向四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D. 教育要面向四化、面向全国和面向世界
满分:3 分
2. 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
A. 引导法
B. 榜样法
C. 谈话法
D. 讨论法
满分:3 分
3. 正确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 )。
A.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 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 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 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满分:3 分
4. 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三种教学计划。
A. 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 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 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 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满分:3 分
5. 写出《爱弥尔》一书的教育家是( )。
A. 卢梭
B. 洛克
C. 斯宾塞
D. 康德
满分:3 分
6.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 )。
A. 知识拓展能力
B. 设计教学的能力
C. 教学创新能力
D. 教育教学能力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7.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满分:3 分
8.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 1996年3月
B. 1996年5月
C. 1987年5月
D. 1989年6月
满分:3 分
9. 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
A. 教育途径
B. 教育内容
C. 教育方法
D. 教育方针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0. 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
A. 育德
B. 促智
C. 育美
D. 健体
满分:3 分
11.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
A.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 培养劳动者
D. 推进素质教育
满分:3 分
12. 涂尔干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
A. 神学教育目的论
B.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满分:3 分
13. 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 感知
B. 理解
C. 判断
D. 创造
满分:3 分
14.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信息的方法是( )。
A. 实践法
B. 谈话法
C. 参观法
D. 讲授法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5. 以下哪种方法属于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A. 讲授法
B. 演示法
C. 暗示法
D. 练习法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6. 德育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起( )。
A. 决定作用
B. 保证作用
C. 主导作用
D. 条件作用
满分:3 分
17.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 课程设置
B. 学科顺序
C. 课时分配
D. 学年编制
满分:3 分
18.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杜威
满分:3 分
19. 教学原则反映了( )。
A. 教育现象
B. 教学规律
C. 教学现象
D. 师生关系
满分:3 分
20. 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是( )。
A.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B. 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C. 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 重视能力的培养
满分:2 分
2.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
A. 课程改革本身
B. 学校管理者
C. 教师
D. 学校外部因素
满分:2 分
3. 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中( )。
A. 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B.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C.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
D. 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满分:2 分
4. 教学原则包括( )。
A. 整体性原则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D.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
满分:2 分
5. 班主任应具备的素养 ( )。
A. 热爱事业、热爱学生
B. 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有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
C. 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D. 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满分:2 分
6. 赞可夫提出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 )。
A.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
B.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
C.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D.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满分:2 分
7. 我国学制的层次结构有 ( )。
A. 幼儿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满分:2 分
8. 教育目的规定着( )。
A.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B.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D. 教育内容和方法
满分:2 分
9. 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
A. 学科设置
B. 学科顺序
C. 课时分配
D.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满分:2 分
10. 小学生下列劳动中,哪些属于自我服务劳动?( )。
A. 整理书包
B. 打扫教室
C. 打扫校园
D. 清扫街道
满分:2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学科课程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适用于任何学科的教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德育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学生的“自我中心”,是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班级授课制”和因材施教是相互矛盾的,要取消班级授课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即( )。
A.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国和面向世界
B.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C. 教育要面向四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D. 教育要面向四化、面向全国和面向世界
满分:3 分
2. 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
A. 引导法
B. 榜样法
C. 谈话法
D. 讨论法
满分:3 分
3. 正确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 )。
A.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 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 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 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满分:3 分
4. 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三种教学计划。
A. 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 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 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 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满分:3 分
5. 写出《爱弥尔》一书的教育家是( )。
A. 卢梭
B. 洛克
C. 斯宾塞
D. 康德
满分:3 分
6.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 )。
A. 知识拓展能力
B. 设计教学的能力
C. 教学创新能力
D. 教育教学能力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7.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满分:3 分
8.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 1996年3月
B. 1996年5月
C. 1987年5月
D. 1989年6月
满分:3 分
9. 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
A. 教育途径
B. 教育内容
C. 教育方法
D. 教育方针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0. 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
A. 育德
B. 促智
C. 育美
D. 健体
满分:3 分
11.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
A.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 培养劳动者
D. 推进素质教育
满分:3 分
12. 涂尔干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
A. 神学教育目的论
B.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满分:3 分
13. 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 感知
B. 理解
C. 判断
D. 创造
满分:3 分
14.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信息的方法是( )。
A. 实践法
B. 谈话法
C. 参观法
D. 讲授法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5. 以下哪种方法属于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A. 讲授法
B. 演示法
C. 暗示法
D. 练习法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6. 德育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起( )。
A. 决定作用
B. 保证作用
C. 主导作用
D. 条件作用
满分:3 分
17.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 课程设置
B. 学科顺序
C. 课时分配
D. 学年编制
满分:3 分
18.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杜威
满分:3 分
19. 教学原则反映了( )。
A. 教育现象
B. 教学规律
C. 教学现象
D. 师生关系
满分:3 分
20. 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满分:3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是( )。
A.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B. 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C. 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 重视能力的培养
满分:2 分
2.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
A. 课程改革本身
B. 学校管理者
C. 教师
D. 学校外部因素
满分:2 分
3. 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中( )。
A. 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B.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C.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
D. 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满分:2 分
4. 教学原则包括( )。
A. 整体性原则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D.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
满分:2 分
5. 班主任应具备的素养 ( )。
A. 热爱事业、热爱学生
B. 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有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
C. 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D. 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满分:2 分
6. 赞可夫提出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 )。
A.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
B.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
C.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D.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满分:2 分
7. 我国学制的层次结构有 ( )。
A. 幼儿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满分:2 分
8. 教育目的规定着( )。
A.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B.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D. 教育内容和方法
满分:2 分
9. 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
A. 学科设置
B. 学科顺序
C. 课时分配
D.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满分:2 分
10. 小学生下列劳动中,哪些属于自我服务劳动?( )。
A. 整理书包
B. 打扫教室
C. 打扫校园
D. 清扫街道
满分:2 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学科课程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适用于任何学科的教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德育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学生的“自我中心”,是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班级授课制”和因材施教是相互矛盾的,要取消班级授课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