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 )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是人的个性中的一部分,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
A. 个性
B. 性格
C. 品德
D. 道德
满分:2.5 分
2. ( )是把新概念归入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A. 类属学习
B. 总括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满分:2.5 分
3. 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必须排除过去经验中的习惯的干扰。
A. 认知阶段
B. 分解阶段
C. 联系定位阶段
D. 自动化阶段
满分:2.5 分
4.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A. 自然科学
B. 社会科学
C. 中间科学
D. 应用学科
满分:2.5 分
5.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 冯特
B. 桑代克
C. 巴浦洛夫
D. 华生
满分:2.5 分
6. 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 强调直观教学
B. 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 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满分:2.5 分
7. ()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 学习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满分:2.5 分
8.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属于
A. 策略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满分:2.5 分
9. ()是把新概念归入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A. 类属学习
B. 总括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满分:2.5 分
1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
A. 正强化和负强化
B. 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
C.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D. 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
满分:2.5 分
11. 加里、培林提出了()的理论。
A. 掌握学习
B. 观察学习
C. 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
D. 学习结果的分类
满分:2.5 分
12. ( )就是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基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满分:2.5 分
13. ()就是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基本性 、规律、机制和事实。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满分:2.5 分
14. ( )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A. 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策略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满分:2.5 分
15.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 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 复习越早越好
C. 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 当天复习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托尔曼学习理论中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是
A. 刺激
B. 目的
C. 认知
D. 反应
满分:2.5 分
2.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包括 .
A. 发展性教育
B. 补救性教育
C. 思想品德教育
D. 理想教育
满分:2.5 分
3.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
A. 注意过程
B. 保持过程
C. 复制过程
D. 动机过程
满分:2.5 分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 ) 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A. 学生学习
B. 教师教学
C. 技能形成
D. 知识学习
满分:2.5 分
5. 研究表明,专家与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差别:
A. 理解和表征问题上的差异
B. 问题解决速度上的差异
C. 问题解决过程中侧重点的差异
D. 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的差异
满分:2.5 分
6.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包括.
A. 发展性教育
B. 补救性教育
C. 思想品德教育
D. 理想教育
满分:2.5 分
7.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观点,通过信息加工,人们获得的知识有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自然科学知识
D. 社会科学知识
满分:2.5 分
8. 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为( )两类。
A. 动作技能
B. 智力技能
C. 学习技能
D. 劳动技能
满分:2.5 分
9.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A. 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
B. 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C. 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
D. 理论联系实际
满分:2.5 分
10. 尽管问题可以多种多样,心理学家们对“问题”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但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A. 起始状态
B. 目标状态
C. 结束状态
D. 障碍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完形派认为学习的成功和实现完全是由于 “顿悟”的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道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是人的个性中的一部分,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常是一些陈述性的知识,而经过大量的练习,这些知识具有了自动化的特点之后,就变成了程序性知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柯尔伯格认为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是最高的道德阶段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奥苏伯尔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掌握了知识就等于形成了技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两个基本成分 :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品德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而且认为这是初级学习的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 )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是人的个性中的一部分,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
A. 个性
B. 性格
C. 品德
D. 道德
满分:2.5 分
2. ( )是把新概念归入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A. 类属学习
B. 总括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满分:2.5 分
3. 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必须排除过去经验中的习惯的干扰。
A. 认知阶段
B. 分解阶段
C. 联系定位阶段
D. 自动化阶段
满分:2.5 分
4.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A. 自然科学
B. 社会科学
C. 中间科学
D. 应用学科
满分:2.5 分
5.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 冯特
B. 桑代克
C. 巴浦洛夫
D. 华生
满分:2.5 分
6. 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 强调直观教学
B. 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 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满分:2.5 分
7. ()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 学习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满分:2.5 分
8.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属于
A. 策略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满分:2.5 分
9. ()是把新概念归入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A. 类属学习
B. 总括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满分:2.5 分
1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
A. 正强化和负强化
B. 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
C.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D. 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
满分:2.5 分
11. 加里、培林提出了()的理论。
A. 掌握学习
B. 观察学习
C. 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
D. 学习结果的分类
满分:2.5 分
12. ( )就是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基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满分:2.5 分
13. ()就是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基本性 、规律、机制和事实。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满分:2.5 分
14. ( )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A. 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策略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满分:2.5 分
15.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 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 复习越早越好
C. 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 当天复习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托尔曼学习理论中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是
A. 刺激
B. 目的
C. 认知
D. 反应
满分:2.5 分
2.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包括 .
A. 发展性教育
B. 补救性教育
C. 思想品德教育
D. 理想教育
满分:2.5 分
3.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
A. 注意过程
B. 保持过程
C. 复制过程
D. 动机过程
满分:2.5 分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 ) 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A. 学生学习
B. 教师教学
C. 技能形成
D. 知识学习
满分:2.5 分
5. 研究表明,专家与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差别:
A. 理解和表征问题上的差异
B. 问题解决速度上的差异
C. 问题解决过程中侧重点的差异
D. 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的差异
满分:2.5 分
6.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包括.
A. 发展性教育
B. 补救性教育
C. 思想品德教育
D. 理想教育
满分:2.5 分
7.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观点,通过信息加工,人们获得的知识有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自然科学知识
D. 社会科学知识
满分:2.5 分
8. 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为( )两类。
A. 动作技能
B. 智力技能
C. 学习技能
D. 劳动技能
满分:2.5 分
9.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A. 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
B. 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C. 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
D. 理论联系实际
满分:2.5 分
10. 尽管问题可以多种多样,心理学家们对“问题”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但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A. 起始状态
B. 目标状态
C. 结束状态
D. 障碍
满分:2.5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完形派认为学习的成功和实现完全是由于 “顿悟”的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道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是人的个性中的一部分,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常是一些陈述性的知识,而经过大量的练习,这些知识具有了自动化的特点之后,就变成了程序性知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柯尔伯格认为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是最高的道德阶段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奥苏伯尔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掌握了知识就等于形成了技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两个基本成分 :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品德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而且认为这是初级学习的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