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为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批准,当日兹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
A. 《联合国家宣言》
B. 《欧盟宪法条约》
C. 《美国独立宣言》
D. 《核不扩散条约》
满分:3 分
2. ()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
A. 华沙条约组织
B. 上海合作组织
C. 联合国
D. 东南亚联盟
满分:3 分
3.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
A. 战争与和平
B. 文明与冲突
C. 国际和平与安全
D. 历史与文化
满分:3 分
4. 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
A. 无产阶级
B. 资产阶级
C. 地主阶级
D. 封建阶级
满分:3 分
5. 国际合作按照合作的正式程度可分为默契、()和国际组织。
A. 国际舆论
B. 国际冲突
C. 国际条约
D. 国际战争
满分:3 分
6. 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
A. 垄断组织
B. 国家联盟
C. 政府组织
D. 军事同盟
满分:3 分
7. 国际公约是指国际间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多边()。
A. 规定
B. 条约
C. 说明
D. 文本
满分:3 分
8. 国际合作按合作的领域可分为政治合作、经济合作、()、科技合作、文化合作等。
A. 军事合作
B. 外交合作
C. 民间合作
D. 政府合作
满分:3 分
9. 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相互联系性、层次性与功能性。
A. 不稳定性
B. 整体性
C. 可塑性
D. 敌对性
满分:3 分
10. 1963年5月22~26日,31个非洲独立国家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首脑会议。会议于5月25日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决定成立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组织或非统),确定5月25日为“非洲解放日”。在2001年的首脑会议中,改名为()。
A. 欧洲联盟
B. 非洲联盟
C. 美洲联盟
D. 亚洲联盟
满分:3 分
11. 普法战争,在德法两国称为德法战争,是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前者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A. 普鲁士
B. 意大利
C. 匈牙利
D. 摩洛哥
满分:3 分
12. 一般而言,国际冲突是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间为争夺稀有的权力、地位和资源而进行的压制、伤害或消灭对方的行为,包括一般冲突、国际危机和国际()三个阶段。
A. 贸易
B. 战争
C. 合作
D. 主义
满分:3 分
13. 即某一个主要的大国或政治力量于某一历史时期内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体系中的其他国家或政治单位在实力上与它相差较大,不能构成与之相抗衡的力量()。
A. 单极格局
B. 两极格局
C. 多极格局
D. 均势格局
满分:3 分
14. 是由主权国家的官方政府参与的国际组织,它具有独立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其成立是为了处理国家间正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系列关系,并通过政府间的双边或多边条约的形式加以固定化()。
A. 政府间国际组织
B. 军事同盟组织
C. 国际贸易组织
D. 国际恐怖组织
满分:3 分
15. 多元均势又称复杂均势,是指由()的国家或国家联盟所组成的权力平衡格局。
A. 两个
B. 五个
C. 三个或三个以上
D. 六个
满分:3 分
16. 国际条约是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并确定其相互关系中和义务的一种国际书面协议()。
A. 权力
B. 权利
C. 功能
D. 说明
满分:3 分
17. 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秘书处的长官。依照(),秘书长是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指定的,是这一机构的“行政首长”(联合国宪章),负责秘书处的工作,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家和平和安全的任何事项提请安理会关注,并执行安理会、联合国大会和其他主要机构托付的“其它职务”。
A. 联合国宪章
B. 北大西洋公约
C. 非战公约
D. 核不扩散条约
满分:3 分
18. 国际体系即指由某些()(或称国际基本单元),依据各自的力量,遵从某些国际行为准则,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某种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或秩序。
A. 国际组织
B. 国际行为体
C. 国际制度
D. 国际条约
满分:3 分
19. 对称均势又称简单均势,是指由()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相互制衡,反复争夺形成的一种国际力量状态。
A. 四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多个
满分:3 分
20.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及平息国际纠纷。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所取代()。
A. 美国
B. 北约
C. 苏联
D. 联合国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没有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超国家权威,国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独立和生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国际制度是指在国际关系某一特定领域国际角色在认识上趋于一致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克格勃是美国政府的情报、间谍和反间谍机构,主要职责是收集和分析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美国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情报上报美国政府各部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指由社会团体或个人等非政府、非官方的主体根据民间条约或协定成立的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多以某一具体的问题领域为活动目标,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民族、宗教、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联合国秘书长的任期为五年,可以连任。秘书长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任命若干名副秘书长,协助其工作。联合国秘书长,常被看作是“世界的总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的公共社会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乒乓球外交指1971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乒乓外交实际上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两国的外交恢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战略性合作是指在国家战略目标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的国家间合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多国部队就是由两个以上国家的军事力量组成的军队.在第三国进行军事行动,救援行动,治安行动等使命的部队,现在所说的多国部队也就泛指在联合国决议下,组建并对目标进行军事行动的部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武力威胁或恫吓是指不直接发动战争,不直接攻击对方领土、军事设施或人员,而是通过显示即将发动战争来威胁他国从事某一行为或制止他国不从事某一行为,达到“对敌人斩草除根”的目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 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中央情报局简称CIA,中情局是此三个俄文字母的音译,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阿富汗战争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盖达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标志着反恐战争的开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乔治•布什是基地组织的首领,现被指为美国2001年“9•11”袭击事件的幕后总策划人,并被放在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名单的首位,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通缉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伊拉克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为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批准,当日兹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
A. 《联合国家宣言》
B. 《欧盟宪法条约》
C. 《美国独立宣言》
D. 《核不扩散条约》
满分:3 分
2. ()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
A. 华沙条约组织
B. 上海合作组织
C. 联合国
D. 东南亚联盟
满分:3 分
3.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
A. 战争与和平
B. 文明与冲突
C. 国际和平与安全
D. 历史与文化
满分:3 分
4. 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
A. 无产阶级
B. 资产阶级
C. 地主阶级
D. 封建阶级
满分:3 分
5. 国际合作按照合作的正式程度可分为默契、()和国际组织。
A. 国际舆论
B. 国际冲突
C. 国际条约
D. 国际战争
满分:3 分
6. 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
A. 垄断组织
B. 国家联盟
C. 政府组织
D. 军事同盟
满分:3 分
7. 国际公约是指国际间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多边()。
A. 规定
B. 条约
C. 说明
D. 文本
满分:3 分
8. 国际合作按合作的领域可分为政治合作、经济合作、()、科技合作、文化合作等。
A. 军事合作
B. 外交合作
C. 民间合作
D. 政府合作
满分:3 分
9. 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相互联系性、层次性与功能性。
A. 不稳定性
B. 整体性
C. 可塑性
D. 敌对性
满分:3 分
10. 1963年5月22~26日,31个非洲独立国家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首脑会议。会议于5月25日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决定成立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组织或非统),确定5月25日为“非洲解放日”。在2001年的首脑会议中,改名为()。
A. 欧洲联盟
B. 非洲联盟
C. 美洲联盟
D. 亚洲联盟
满分:3 分
11. 普法战争,在德法两国称为德法战争,是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前者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A. 普鲁士
B. 意大利
C. 匈牙利
D. 摩洛哥
满分:3 分
12. 一般而言,国际冲突是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间为争夺稀有的权力、地位和资源而进行的压制、伤害或消灭对方的行为,包括一般冲突、国际危机和国际()三个阶段。
A. 贸易
B. 战争
C. 合作
D. 主义
满分:3 分
13. 即某一个主要的大国或政治力量于某一历史时期内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体系中的其他国家或政治单位在实力上与它相差较大,不能构成与之相抗衡的力量()。
A. 单极格局
B. 两极格局
C. 多极格局
D. 均势格局
满分:3 分
14. 是由主权国家的官方政府参与的国际组织,它具有独立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其成立是为了处理国家间正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系列关系,并通过政府间的双边或多边条约的形式加以固定化()。
A. 政府间国际组织
B. 军事同盟组织
C. 国际贸易组织
D. 国际恐怖组织
满分:3 分
15. 多元均势又称复杂均势,是指由()的国家或国家联盟所组成的权力平衡格局。
A. 两个
B. 五个
C. 三个或三个以上
D. 六个
满分:3 分
16. 国际条约是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并确定其相互关系中和义务的一种国际书面协议()。
A. 权力
B. 权利
C. 功能
D. 说明
满分:3 分
17. 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秘书处的长官。依照(),秘书长是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指定的,是这一机构的“行政首长”(联合国宪章),负责秘书处的工作,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家和平和安全的任何事项提请安理会关注,并执行安理会、联合国大会和其他主要机构托付的“其它职务”。
A. 联合国宪章
B. 北大西洋公约
C. 非战公约
D. 核不扩散条约
满分:3 分
18. 国际体系即指由某些()(或称国际基本单元),依据各自的力量,遵从某些国际行为准则,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某种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或秩序。
A. 国际组织
B. 国际行为体
C. 国际制度
D. 国际条约
满分:3 分
19. 对称均势又称简单均势,是指由()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相互制衡,反复争夺形成的一种国际力量状态。
A. 四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多个
满分:3 分
20.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及平息国际纠纷。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所取代()。
A. 美国
B. 北约
C. 苏联
D. 联合国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没有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超国家权威,国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独立和生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国际制度是指在国际关系某一特定领域国际角色在认识上趋于一致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克格勃是美国政府的情报、间谍和反间谍机构,主要职责是收集和分析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美国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情报上报美国政府各部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指由社会团体或个人等非政府、非官方的主体根据民间条约或协定成立的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多以某一具体的问题领域为活动目标,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民族、宗教、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联合国秘书长的任期为五年,可以连任。秘书长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任命若干名副秘书长,协助其工作。联合国秘书长,常被看作是“世界的总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的公共社会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乒乓球外交指1971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乒乓外交实际上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两国的外交恢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战略性合作是指在国家战略目标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的国家间合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多国部队就是由两个以上国家的军事力量组成的军队.在第三国进行军事行动,救援行动,治安行动等使命的部队,现在所说的多国部队也就泛指在联合国决议下,组建并对目标进行军事行动的部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武力威胁或恫吓是指不直接发动战争,不直接攻击对方领土、军事设施或人员,而是通过显示即将发动战争来威胁他国从事某一行为或制止他国不从事某一行为,达到“对敌人斩草除根”的目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 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中央情报局简称CIA,中情局是此三个俄文字母的音译,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阿富汗战争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盖达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标志着反恐战争的开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乔治•布什是基地组织的首领,现被指为美国2001年“9•11”袭击事件的幕后总策划人,并被放在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名单的首位,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通缉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伊拉克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