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文学理论研究》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随机)第1份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文学理论研究 2015-03-17 12:36:22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人的( )是指人们面对外在世界时所产生的内在感受,以及伴随着全部人生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A. 思想
B. 感情
C. 内心世界
D. 情感经验
满分:3 分
2. 人们进行阅读活动时的主观立场及其理论依据是( )
A. 阅读心境
B. 阅读立场
C. 阅读期待
D. 阅读身份
满分:3 分
3. 下列哪个世纪被称为“小说的世纪”:( )
A. 16世纪
B. 17世纪
C. 18世纪
D. 19世纪
满分:3 分
4. ( )是作家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的个性的文体
A. 散文
B. 小说
C. 诗歌
D. 戏剧
满分:3 分
5. 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文学阅读
B. 文学创作
C. 文学接受
D. 文学消费
满分:3 分
6. 戏剧性的重要来源:
A. 冲突
B. 动作
C. 语言
D. 表情
满分:3 分
7. 自我建构的目的是使作家不仅具有能够欣赏美的眼睛,而且在不断培养和提炼自己( )的过程中,诗化自己的灵魂和人格。
A. 审美情感
B. 审美能力
C. 审美方法
D. 审美原则
满分:3 分
8. 阅读身份不包括( )
A. 阅读前的期待
B. 阅读前的预见
C. 阅读过程中的揣摩
D. 阅读后的反思和检查
满分:3 分
9. 最具民族特色的抒情话语形式是( )
A. 反复
B. 反讽
C. 对偶
D. 悖论
满分:3 分
10. 亚里士多德强调,叙事艺术的首要因素是( )
A. 语言
B. 心理
C. 行动
D. 情节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19世纪法国批评家希波吕特•泰纳将各民族文学的差异归结为( )三要素
A. 种族
B. 时代
C. 环境
D. 背景
满分:4 分
2. 抒情性作品包括( )
A. 抒情诗
B. 抒情戏剧
C. 抒情散文
D. 抒情小品
满分:4 分
3.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手段包括( )
A. 肖像描写
B. 语言描写
C. 行动描写
D. 心理描写
满分:4 分
4. 阅读身份它包括( )
A. 阅读前的期待
B. 阅读前的预见
C. 阅读过程中的揣摩
D. 阅读后的反思和检查
E. 阅读前的社会地位
满分:4 分
5. 语言由众多的( )组成,它们之间整体关系的不同便构成了不同的音调。
A. 字
B. 词
C. 句
D. 声
满分:4 分
6. 一个社会的总体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即( )
A. 非主流文化
B. 精英文化
C. 主流文化
D. 大众文化
满分:4 分
7. 五四以来在中国最流行的文学分类主要是( )
A. 多元法
B. 二分法
C. 三分法
D. 四分法
满分:4 分
8. 文学阅读的基本目的包括( )
A. 知识的需要
B. 审美的需要
C. 评价的需要
D. 娱乐的需要
满分:4 分
9. 五四以来在中国最流行的文学分类之一“三分法”,按照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文学分为:( )
A. 叙事文学
B. 抒情文学
C. 戏剧文学
D. 影视文学
满分:4 分
10. 常见的抒情角色有( )
A. 直接的抒情方式
B. 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
C. 代言的抒情方式
D. 第二人称的抒情方式
满分:4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第二文本”即作者意义的文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抒情话语,对比主要不体现在形式上,而重在内容。(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就一篇抒情作品而言,抒情动机是多方面的、交叉的,而不是单一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启蒙运动中,小说作为启蒙思想的武器迅速崛起于英法德诸国,因此17世纪被称为“小说的世纪”。(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在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体验中,一定隐含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阅读在现实的意义上是功利的、有目的的,有时他人的立场也会在阅读中产生意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戏剧文学是代言的艺术,但是它和其它体裁没有显著区别。(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在摹仿对象上,“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9. 越是伟大的作品,积聚的文化内涵越复杂而深刻,就越不容易成功地翻译出来。(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10. 越是追求意义的对应,越容易背离原作的形式。(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