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认为迁移的实质是“两种学习活动中目的观念、方法观念、普通原理观念和基本事实四个方面的共同分子在学习者脑神经中的联结。”是( )。
A. 认知结构说
B. 相同要素说
C. 概括原理说
D. 形式训练说
满分:3 分
2. ( )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A. 学习
B. 情感
C. 经历
D. 行动
满分:3 分
3. ( )是指学生只能按照数学事实、数据、定理、概念、法则等所表现的形式进行记忆。
A. 理解记忆
B. 概括记忆
C. 机械记忆
D. 短时记忆
满分:3 分
4. ()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或促进。
A. 负迁移
B. 正迁移
C. 顺向迁移
D. 逆向迁移
满分:3 分
5. 在派生类属学习中所学习新概念是( )。
A. 下位概念中的一个特例
B. 上位概念中的一个特例
C. 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
D. 下位概念中的一个新概念
满分:3 分
6. ( )提出成功智力说。
A. 加涅
B. 斯腾伯格
C. 加德纳
D. 斯金纳
满分:3 分
7. ( )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 皮亚杰
D. 加德纳
满分:3 分
8. ( )是指为了完成数学任务、主要通过外部机体运动或操作去完成的技能。它是一种由各个局部动作按照一定的程序连贯而成的外部操作活动方式。
A. 操作技能
B. 心智技能
C. 运算技能
D. 感知技能
满分:3 分
9. ( )是数学能力的核心。
A. 数学应用能力
B. 数学理解能力
C. 数学思维能力
D. 数学计算能力
满分:3 分
10. ( )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
A. 记忆
B. 技能
C. 计算
D. 想象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小学生数学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概括为以下( )阶段。
A. 活动的认知阶段
B. 示范模仿阶段
C. 有意识的言语阶段
D. 无意识的内部言语阶段
满分:3 分
2. 奥苏伯尔提出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变量主要有( )。
A. 可利用性
B. 固定性
C. 可辨别性
D. 稳定性
满分:3 分
3. 在数学活动中,数学情感通过对它的有关功能对主体的认知行为产生制约作用。主要有( )功能。
A. 调节功能
B. 动力功能与评价功能
C. 信号功能
D. 泛化功能、桥梁和凝聚作用
满分:3 分
4.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若干外部因素( )。
A. 社会因素
B. 个人因素
C. 罗森塔尔效应
D. 厌倦感师生感情
满分:3 分
5. 奥苏伯尔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 )。
A. 机械学习
B. 有意义学习
C. 接受学习
D. 发现学习
满分:3 分
6. 根据人的实践活动的不同需要,可把思维活动分为( )。
A. 理解思维
B. 上升性思维
C. 求解性思维
D. 决策性思维
满分:3 分
7. 数学直觉思维是包括( )表现形式。
A. 数学抽象
B. 数学直觉
C. 数学概括
D. 数学灵感
满分:3 分
8. 下列是非智力因素的是( )。
A. 动机
B. 观察
C. 情感
D. 意志
E. 习惯
满分:3 分
9. 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反映为以下( )基本步骤。
A. 感知、理解问题
B. 确定求解方案
C. 实施问题解答
D. 总结评价
满分:3 分
10.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包括( )。
A. 确定求解方案
B. 巩固练习
C. 总结评价
D. 感知和理解问题
E. 实施问题解答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接受学习是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将这些内容加以内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中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和知识发展水平的局限,数学学习中思维活动水平的层次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学生良好情感品质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符号感不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没有本质不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就是被外化的动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保持是记忆的第二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数学知识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有机整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概括水平越低,迁移范围就越小,迁移效果也越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直接创造社会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有关人类智能观点,从根本上打破以往以“科学”、“理性”为中心的智能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有关人类智能的观点,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以“科学”、“理性”为中心的智能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概括水平越低,迁移范围就越小,迁移效果也越好;反之,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越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对数学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交给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这是无足轻重的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建构出来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数学美感的体验,不仅扩大了美的范围,而且也丰富了人们的道德情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认为迁移的实质是“两种学习活动中目的观念、方法观念、普通原理观念和基本事实四个方面的共同分子在学习者脑神经中的联结。”是( )。
A. 认知结构说
B. 相同要素说
C. 概括原理说
D. 形式训练说
满分:3 分
2. ( )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A. 学习
B. 情感
C. 经历
D. 行动
满分:3 分
3. ( )是指学生只能按照数学事实、数据、定理、概念、法则等所表现的形式进行记忆。
A. 理解记忆
B. 概括记忆
C. 机械记忆
D. 短时记忆
满分:3 分
4. ()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或促进。
A. 负迁移
B. 正迁移
C. 顺向迁移
D. 逆向迁移
满分:3 分
5. 在派生类属学习中所学习新概念是( )。
A. 下位概念中的一个特例
B. 上位概念中的一个特例
C. 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
D. 下位概念中的一个新概念
满分:3 分
6. ( )提出成功智力说。
A. 加涅
B. 斯腾伯格
C. 加德纳
D. 斯金纳
满分:3 分
7. ( )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 皮亚杰
D. 加德纳
满分:3 分
8. ( )是指为了完成数学任务、主要通过外部机体运动或操作去完成的技能。它是一种由各个局部动作按照一定的程序连贯而成的外部操作活动方式。
A. 操作技能
B. 心智技能
C. 运算技能
D. 感知技能
满分:3 分
9. ( )是数学能力的核心。
A. 数学应用能力
B. 数学理解能力
C. 数学思维能力
D. 数学计算能力
满分:3 分
10. ( )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
A. 记忆
B. 技能
C. 计算
D. 想象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小学生数学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概括为以下( )阶段。
A. 活动的认知阶段
B. 示范模仿阶段
C. 有意识的言语阶段
D. 无意识的内部言语阶段
满分:3 分
2. 奥苏伯尔提出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变量主要有( )。
A. 可利用性
B. 固定性
C. 可辨别性
D. 稳定性
满分:3 分
3. 在数学活动中,数学情感通过对它的有关功能对主体的认知行为产生制约作用。主要有( )功能。
A. 调节功能
B. 动力功能与评价功能
C. 信号功能
D. 泛化功能、桥梁和凝聚作用
满分:3 分
4.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若干外部因素( )。
A. 社会因素
B. 个人因素
C. 罗森塔尔效应
D. 厌倦感师生感情
满分:3 分
5. 奥苏伯尔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 )。
A. 机械学习
B. 有意义学习
C. 接受学习
D. 发现学习
满分:3 分
6. 根据人的实践活动的不同需要,可把思维活动分为( )。
A. 理解思维
B. 上升性思维
C. 求解性思维
D. 决策性思维
满分:3 分
7. 数学直觉思维是包括( )表现形式。
A. 数学抽象
B. 数学直觉
C. 数学概括
D. 数学灵感
满分:3 分
8. 下列是非智力因素的是( )。
A. 动机
B. 观察
C. 情感
D. 意志
E. 习惯
满分:3 分
9. 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反映为以下( )基本步骤。
A. 感知、理解问题
B. 确定求解方案
C. 实施问题解答
D. 总结评价
满分:3 分
10.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包括( )。
A. 确定求解方案
B. 巩固练习
C. 总结评价
D. 感知和理解问题
E. 实施问题解答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接受学习是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将这些内容加以内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中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和知识发展水平的局限,数学学习中思维活动水平的层次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学生良好情感品质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符号感不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没有本质不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就是被外化的动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保持是记忆的第二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数学知识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有机整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概括水平越低,迁移范围就越小,迁移效果也越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直接创造社会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有关人类智能观点,从根本上打破以往以“科学”、“理性”为中心的智能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有关人类智能的观点,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以“科学”、“理性”为中心的智能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概括水平越低,迁移范围就越小,迁移效果也越好;反之,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越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对数学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交给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这是无足轻重的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建构出来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数学美感的体验,不仅扩大了美的范围,而且也丰富了人们的道德情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