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刑法学》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随机)第1份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刑法学 2015-03-17 12:37:23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甲系A国公民,某年夏天甲在我国旅游后,乘坐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班回A国,在飞行途中甲因为锁事与邻坐乙(我国公民)发生争吵,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按
A. A国刑法处理
B. 我国刑法处理
C. 飞机最初降落国刑法处理
D. 既可以按A国也可以按我国刑法处理
满分:2.5 分
2. 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
A. 社会关系
B. 人际关系
C. 物质关系
D. 思想关系
满分:2.5 分
3. 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 6 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 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 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 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满分:2.5 分
4. 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 只能小于危害可能造成的损害
D. 特殊情况下可以大于或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满分:2.5 分
5. 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开始时间是
A.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时候
B. 行为人作为被告人被提起诉讼的时候
C. 行为人被确认有罪判处刑罚的时候
D. 对行为人的有罪判决生效的时候
满分:2.5 分
6. 某乙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线线路,对他应
A. 按牵连犯进行数罪并罚
B. 仅按破坏电信设施罪处罚
C. 仅按盗窃罪处罚
D. 按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7.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 :
A. 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在被公安机关通缉期间,甲某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B. 甲某伙同他人盗掘古墓葬被抓获归案。在羁押审查期间,甲某主动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单独一次盗掘古墓葬的犯罪事实。
C. 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后来被公安机关机关抓获,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
D. 甲某因犯盗窃罪被逮捕审查,期间,甲某还交待了和自己一同盗窃的共犯乙某,并带领公安人员到乙某家中,将乙某抓获。
满分:2.5 分
8. 行为人在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的,其行为构成: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不构成犯罪
满分:2.5 分
9. 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满分:2.5 分
10. 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 危害行为
B. 危害结果
C. 危害行为和时间、地点
D.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满分:2.5 分
11. 某甲想杀害乙,以为树林中的黑影为乙,但实质上黑影是动物。甲的行为属于 .
A. 认识对象的错误
B. 具体目标的错误
C. 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
D. 客体的错误
满分:2.5 分
12. 某甲欲毒死妻子,不料儿子抢误食。其幼子与妻子一起死亡。甲对其子的死亡是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满分:2.5 分
13. 下列犯罪中 ,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A. 诬告陷害罪
B. 故意杀人罪
C. 盗窃罪
D. 诈骗罪
满分:2.5 分
14. 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 只能小于危害可能造成的损害
D. 特殊情况下可以大于或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满分:2.5 分
15. 行为人欲杀害乙,但开一枪打死乙,另外却重伤一人,属于 :
A. 结果加重犯
B. 想象竞合犯
C. 法规竞合犯
D. 转化犯
满分:2.5 分
16. 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A. 对前段的补充
B. 对前段的限制
C. 前段的例外
D. 前段的递进
满分:2.5 分
17. 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
A.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
B.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接近作案目标
C.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
满分:2.5 分
18. 甲某为赖掉欠丁某的5万元债务,将丁某杀害,并将尸体肢解,用塑料编织袋打包。对某乙谎称是毒品,托其从××市运至×市,并声称事成后必有重酬。某乙按吩咐打出租车将该塑料编织袋打成包裹运至×市,存放在火车站小件寄存处。
A. 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不构成犯罪
B. 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
C. 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
D. 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包庇罪
满分:2.5 分
19. 犯罪分子自动投案以后的下列表现中,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是
A. 交代了自己所犯数罪中的次要罪行
B. 共同犯罪的主犯交代了自己所犯的全部罪行
C. 共同犯罪的从犯承认了共同犯罪其他共犯的全部罪行
D. 如实供述了所犯之罪的主要情节和基本过程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20. 某甲抢劫乙 ,行为实施中发现乙是熟人 ,并称自己在开玩笑。某甲的行为构成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属于应当使用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的是 ?
A. 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
B. 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 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
D. 犯抢劫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
满分:2.5 分
2.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主犯包括以下哪几种人?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首要分子
B.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 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D. 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满分:2.5 分
3. 关于吸收犯,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吸收犯必须是数个独立的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行为
B. 吸收犯的数行为必须存在吸收关系,即前行为是后行为所经的发展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的当然结果。
C. 伪造货币后又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属于吸收犯
D. 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属于吸收犯
满分:2.5 分
4. 甲开摩托车,乙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在某工厂门口伺机夺妇女的提包。甲、乙见妇女丙某肩挎背包走出,即驾摩托车尾随、加速,在擦身而过之际,乙某抓住丙某的挎包。但是因为挎包被丙某紧紧抓住,乙某从摩托车后座被拖下来,甲某驾车离去。乙某从地上起身后,一边夺挎包一边踢打丙某。丙某大声叫喊,周围群众赶到,乙某慌忙逃离。对此案,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甲某和乙某共同构成抢劫罪(未遂)
B. 甲某和乙某共同构成抢夺罪(未遂)
C. 甲某构成抢夺罪(未遂)
D. 乙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满分:2.5 分
5. 某甲小偷小摸行为,自己认为属于犯罪,到处躲藏 ,实质上
A. 不构成犯罪
B. 构成犯罪
C. 构成盗窃罪
D. 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满分:2.5 分
6. 关于罚金的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甲犯两罪,法院依法对其分别判处罚金3000元和5000元,则某甲最终被执行的罚金总额应为8000元
B. 某乙犯有数罪,同时被判处罚金和没收全部财产,则某乙应实际被执行没收财产
C. 某丙犯有数罪,同时被判处罚金3000元和没收部分财产,则某丙应被实际执行罚金3000元和没收部分财产
D. 某丙实施犯罪被判处罚金,但其抚养的近亲属患有重病,需要支付巨额医药费等,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最后酌情予以免除罚金的执行
满分:2.5 分
7. 某甲1984年9月5日因为犯强奸罪被逮捕,同年12月3日被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某甲提起上诉,上诉于1995年2月2日被二审法院驳回 。关于此案 ,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对某甲不得适用假释
B. 某甲至少要服刑到1998年9月5日,才有可能出狱
C. 某甲至少要服刑到1998年12月3日,才有可能出狱
D. 某甲至少要服刑到1999年2月2日,才有可能出狱
满分:2.5 分
8. 甲以出卖为目的,将乙女拐骗至外地后关押于一地下室,并曾强奸乙女。甲在寻找买主的过程中因形迹可疑被他人告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前往解救时,甲的朋友丙却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解救行为。对本案应如柯处理 ?
A. 对甲的行为以拐卖妇女罪论处
B. 由于甲尚未出卖乞女;对铝卖妇女罪应认定为犯罪未遂
C. 对丙应以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论处
D. 对丙应以拐卖妇女罪的共犯论处
满分:2.5 分
9. 刑事责任能力一般分为
A.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B. 完全没有刑事责任能力
C.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D. 绝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满分:2.5 分
10. 现行刑法对下列哪种情形有溯及力 :
A. 1997年9月30日以前(现行刑法生效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对该犯罪行为的规定是完全相同的。
B. 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继续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的,但现行刑法处罚较重的。
C. 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连续现行刑法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新法处罚较重的。
D. 行为发生在1995年7月6日,法院在1997年5月3日判决有罪处有期徒刑10年。该案件在1997年12月6日提起再审。现行刑法比判决适用的行为时刑法处罚较轻。
满分:2.5 分
11. .甲与乙共媒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 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 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 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满分:2.5 分
12.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 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 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 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满分:2.5 分
13.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刑罚消灭的主要法定原因包括
A. 超过追诉时效
B. 经特赦免除刑罚
C.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没有告诉
D. 犯罪人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被免除罚金的
满分:2.5 分
14. 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法定原则,_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_和承担的_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A. 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B. 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C. 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D. 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15.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裁量情节有 .
A. 免除处罚
B. 从重处罚
C. 从轻处罚
D. 减轻处罚
满分:2.5 分
16. 某晚,崔某身穿警服,冒充交通民警,骗租到个体女司机何某的夏利出租车。当车行至市郊时,崔某持假枪抢走何某人民币1000元,并将何某一脚踹出车外,使何某身受重伤,崔某乘机将出租车开走。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有哪些?
A. 持枪抢劫
B.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C. 抢劫致人重伤
D.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满分:2.5 分
17. 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A. 拐卖妇女又奸淫被拐卖妇女
B. 司法工作人员枉法裁判又构成受贿罪
C. 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又杀人
D.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又强奸被组织人
满分:2.5 分
18. 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包括 :
A. 剥夺政治权利
B. 罚金
C. 没收财产
D. 驱逐出境
满分:2.5 分
19. 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不包括 .
A. 一般预防
B. 特殊预防
C. 教育守法公民
D. 显示政府打击犯罪的决心
满分:2.5 分
20.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重大立功表现 :
A. 检举、揭发某贩卖毒品犯罪分子贩卖海洛因400克的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的
B. 张三与李四犯故意杀人罪后,张三自动投案,并协助司法机关抓获李四。经查李四是该案的主犯
C. 张三在同室关押的罪犯逃跑时,及时向看守所告发,制止其脱逃的
D. 张三检举李四盗窃财物数额巨大的事实,经查证属实的
满分:2.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