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秋奥鹏《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次作业

所属学校:其他大学 科目:马克思主义原理 2015-03-17 12:41:50

《马原第三次作业》

题号 题目 正确答案

1-1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

A、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B、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C、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D、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A

1-2 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工人工资的高低 C、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D、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A

1-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

A、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

1-4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 )

A、个别劳动时间 B、必要劳动时间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 C

1-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 )

A、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B、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1-6 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 )

A、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 B、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C、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D

1-7 剩余价值来源于    ( )

A、工人工资的扣除B、劳动力的价值C、不等价交换   D、工人的剩余劳动  D

1-8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B、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A

1-9 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

A、资本家为了实现自己省吃俭用的美德B、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 C、资本家为了社会进步而实行节欲 D、受两极分化的价值规律的作用所支配 B

1-10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

A、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B、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C、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D、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A

1-11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

A、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B、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C、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D、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

1-12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 )

A、不变资本之比 B、流动资本之比C、可变资本之比 D、固定资本之比 C

1-13 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 )

A、联合起来共同发展B、相互之间竞争 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D、避免两败俱伤 C

1-14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少量企业股票  (   )

A、意味着工人改变了雇佣劳动者地位B、从根本上解决了劳资矛盾C、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劳资双方的经济关系D、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 C

1-15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B、参与制 C、个人联合D、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B

1-16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 (   )

A、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C、有利于所有国家      D、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A

1-17   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 (   )

A、获得垄断利润B、操纵销售市场 C、垄断先进技术 D、控制商品生产 A

1-18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本质上是 (   )

A、资本全球化的过程 B、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C、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过程D、贸易全球化的过程 B

1-19 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   )

A、市场价格 B、垄断高价  C、垄断低价 D、自由价格  C

1-20 大量资本输出给资本输出国带来的是 ( )

A、大量利润回流,使本国完全消除失业B、资本收入增加,使输出国不再参加划分势力范围的竞争C、资本积累加快,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实力 D、大量资本外流,使本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C

2-1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 ( )

A、流动资本B、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 BCD

2-2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 )

A、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B、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C、社会分工的出现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D

2-3 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 )

A、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B、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ABD

2-4 下列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认识正确的有 ( )

A、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 B、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C、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D、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ABCD

2-5 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中得知( )

A、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只有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每时每刻都处在经济危机中D、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ABD

2-6 商品的二因素是 ( )

A、交换价值B、价格C、使用价值 D、价值 CD

2-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

A、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矛盾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资产阶级整体利益C、它并未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D、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 AC

2-8 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内在因素有 (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B、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饱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D、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本身 ABCD

2-9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具有的特征 ( )

A、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比重要的意义B、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C、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D、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ABCD

2-10 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 )

A、垄断资本通过再分配手段获得的利润B、垄断资本得自海外的利润 C、垄断本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非垄断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ABD

3-1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因此,不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 )

A、对B、错 错

3-2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 )

A、对B、错 对

3-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 )

A、对B、错 错

3-4 剩余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带来的。 ( )

A、对B、错 错

3-5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以,商品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大,单位的商品的价值量就大。 ( )

A、对B、错 错

3-6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 )

A、对B、错 对

3-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 )

A、对B、错 错

3-8 垄断组织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 )

A、对B、错 对

3-9 资本主义必将灭亡,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 )

A、对B、错 错

3-10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 )

A、对B、错 错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