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基下列各个选项中,属于性质命题的是
A. △ABC≌△CDE
B. a + b > c
C. x = y
D. 负数没有平方根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 下列有关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简缩性和快速性
B. 思维的敏捷性与正确的程度没有关系
C. 思维的敏捷性要求记忆具有条理性
D.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敏捷性主要表现为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
满分:3 分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中小学数学学习是在人类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
B. 中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C. 中小学数学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
D. 中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满分:3 分
4. 数学思想方法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细化为若干种典型的类别,其中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指的是
A. 对应思想方法
B. 数形结合思想
C. 转化思想方法
D. 整体思想方法
满分:3 分
5. 反证法、数学归纳法、极限的方法等,都是重要的数学方法,都充满了抽象性,这说明
A. 数学的抽象可以达到人们感知所不能达到的领域
B. 数学的抽象性是逐层递进的
C. 数学的方法是高度抽象的
D. 数学的表现形式是高度抽象的
满分:3 分
6. 由数到式,由式到函数,又由函数到关系等,都是一个个的抽象过程。这样的抽象过程说明
A. 数学的抽象可以达到人们感知所不能达到的领域
B. 数学的抽象性是逐层递进的
C. 数学的方法是高度抽象的
D. 数学的表现形式是高度抽象的
满分:3 分
7. 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现实材料和教学语言来引入和阐明新的数学概念等内容,体现了教学的
A.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B.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 主动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原则
D.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8. 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又联系,也有不同。下面关于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教学原则是由人们自己制定的,试图反映教学规律
B. 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
C. 教学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D. 教学原则能否客观、真实地再现教学规律,需要教学实践的检验
满分:3 分
9. 反证法、数学归纳法、极限的方法、微积分的方法等,都是重要的数学方法,都充满了抽象性,这说明
A. 数学的抽象可以达到人们感知所不能达到的领域
B. 数学的抽象性是逐层递进的
C. 数学的方法是高度抽象的
D. 数学的表现形式是高度抽象的
满分:3 分
10. 我国关于数学学科教育的研究最早开始于
A. 18世纪末
B. 19世纪初
C. 19世纪末
D. 18世纪末
满分:3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属于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课程目标的发展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的。
B. 研究课程目标要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C. 课程目标是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向和性质的表征。
D. 课程目标是决定一切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
满分:3 分
2.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下列评价方法中属于终结性评价的是
A. 期末考试
B. 升学考试
C. 作业分析
D. 课堂观察
满分:3 分
3.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大约15年的时间,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全盘“苏化”的做法, 1950年颁布了《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提出了大量可行的改革措施,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包括
A. 明确了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目标
B. 指出要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C. 提出要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 指出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满分:3 分
4. 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是关于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 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B. 中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方法与手段
C. 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D. 中小学数学的现代基础研究
满分:3 分
5. 对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研究属于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课程目标的发展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的。
B. 研究课程目标要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C. 课程目标是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向和性质的表征。
D. 课程目标是决定一切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
满分:3 分
6. 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取、组织和安排,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
A. 社会的需要
B. 科学技术的发展
C. 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D. 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满分:3 分
7. 按照命题所判定的对象是关系还是性质可将命题分为
A. 简单命题
B. 复合命题
C. 关系命题
D. 性质命题
满分:3 分
8.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方式,他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
A. 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
B. 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C. 有助于学生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
D.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满分:3 分
9. 学习和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研究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掌握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B. 可以帮助教师和研究者提出和思考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
C. 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
D. 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满分:3 分
10. 基本的逻辑连接词有
A. 或
B. 但
C. 且
D. 非
满分:3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能力的形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数学三大能力指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命题“如果 a2 + b2 = 0 ,则 a 和b 都为0 ”的否定形式是“如果 a2 + b2 = 0,则 a 和b 不都为0”。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数学学科教育研究在我国始于19世纪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2002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代数、几何、统计三部分数学知识混合编排。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直线a和直线b平行吗?”是命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计算器或计算机应用于数学教学就一定会削弱学生的运算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19世纪初,我国就开始了关于数学学科教育的研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课程属于经验课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3是有理数吗?”不是判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教学原则是由人们自己制定的,试图反映教学规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在中小学数学中,数学模型比比皆是,按其功能可分为概念型和方法型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注重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包括现实问题与数学内部的探究问题),赋予数学教学以新的内容与着重点的国家是英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对于不同的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指导同一节课的教学原则也可以是灵活多变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计算器或计算机已经进入中小学数学教学,这样势必会削弱学生的运算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一切正方形都有外接圆”是关系命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为未来生活、工作、学习与在数学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论证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肯定判断与否定判断,这两个相矛盾的判断必有一个是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以下的相同点:注重问题解决;注重理论;注重数学应用;注重数学交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基下列各个选项中,属于性质命题的是
A. △ABC≌△CDE
B. a + b > c
C. x = y
D. 负数没有平方根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 下列有关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简缩性和快速性
B. 思维的敏捷性与正确的程度没有关系
C. 思维的敏捷性要求记忆具有条理性
D.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敏捷性主要表现为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
满分:3 分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中小学数学学习是在人类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
B. 中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C. 中小学数学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
D. 中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满分:3 分
4. 数学思想方法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细化为若干种典型的类别,其中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指的是
A. 对应思想方法
B. 数形结合思想
C. 转化思想方法
D. 整体思想方法
满分:3 分
5. 反证法、数学归纳法、极限的方法等,都是重要的数学方法,都充满了抽象性,这说明
A. 数学的抽象可以达到人们感知所不能达到的领域
B. 数学的抽象性是逐层递进的
C. 数学的方法是高度抽象的
D. 数学的表现形式是高度抽象的
满分:3 分
6. 由数到式,由式到函数,又由函数到关系等,都是一个个的抽象过程。这样的抽象过程说明
A. 数学的抽象可以达到人们感知所不能达到的领域
B. 数学的抽象性是逐层递进的
C. 数学的方法是高度抽象的
D. 数学的表现形式是高度抽象的
满分:3 分
7. 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现实材料和教学语言来引入和阐明新的数学概念等内容,体现了教学的
A.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B.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 主动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原则
D.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8. 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又联系,也有不同。下面关于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教学原则是由人们自己制定的,试图反映教学规律
B. 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
C. 教学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D. 教学原则能否客观、真实地再现教学规律,需要教学实践的检验
满分:3 分
9. 反证法、数学归纳法、极限的方法、微积分的方法等,都是重要的数学方法,都充满了抽象性,这说明
A. 数学的抽象可以达到人们感知所不能达到的领域
B. 数学的抽象性是逐层递进的
C. 数学的方法是高度抽象的
D. 数学的表现形式是高度抽象的
满分:3 分
10. 我国关于数学学科教育的研究最早开始于
A. 18世纪末
B. 19世纪初
C. 19世纪末
D. 18世纪末
满分:3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属于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课程目标的发展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的。
B. 研究课程目标要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C. 课程目标是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向和性质的表征。
D. 课程目标是决定一切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
满分:3 分
2.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下列评价方法中属于终结性评价的是
A. 期末考试
B. 升学考试
C. 作业分析
D. 课堂观察
满分:3 分
3.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大约15年的时间,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全盘“苏化”的做法, 1950年颁布了《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提出了大量可行的改革措施,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包括
A. 明确了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目标
B. 指出要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C. 提出要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 指出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满分:3 分
4. 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是关于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 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B. 中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方法与手段
C. 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D. 中小学数学的现代基础研究
满分:3 分
5. 对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研究属于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课程目标的发展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的。
B. 研究课程目标要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C. 课程目标是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向和性质的表征。
D. 课程目标是决定一切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
满分:3 分
6. 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取、组织和安排,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
A. 社会的需要
B. 科学技术的发展
C. 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D. 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满分:3 分
7. 按照命题所判定的对象是关系还是性质可将命题分为
A. 简单命题
B. 复合命题
C. 关系命题
D. 性质命题
满分:3 分
8.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方式,他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
A. 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
B. 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C. 有助于学生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
D.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满分:3 分
9. 学习和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研究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掌握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B. 可以帮助教师和研究者提出和思考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
C. 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
D. 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满分:3 分
10. 基本的逻辑连接词有
A. 或
B. 但
C. 且
D. 非
满分:3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能力的形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数学三大能力指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命题“如果 a2 + b2 = 0 ,则 a 和b 都为0 ”的否定形式是“如果 a2 + b2 = 0,则 a 和b 不都为0”。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数学学科教育研究在我国始于19世纪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2002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代数、几何、统计三部分数学知识混合编排。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直线a和直线b平行吗?”是命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计算器或计算机应用于数学教学就一定会削弱学生的运算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19世纪初,我国就开始了关于数学学科教育的研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课程属于经验课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3是有理数吗?”不是判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教学原则是由人们自己制定的,试图反映教学规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在中小学数学中,数学模型比比皆是,按其功能可分为概念型和方法型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注重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包括现实问题与数学内部的探究问题),赋予数学教学以新的内容与着重点的国家是英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对于不同的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指导同一节课的教学原则也可以是灵活多变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计算器或计算机已经进入中小学数学教学,这样势必会削弱学生的运算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一切正方形都有外接圆”是关系命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为未来生活、工作、学习与在数学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论证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肯定判断与否定判断,这两个相矛盾的判断必有一个是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以下的相同点:注重问题解决;注重理论;注重数学应用;注重数学交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