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满分:2 分
2.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认识随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满分:2 分
3.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 )
A. 议会制
B. 两党制或多党制
C. 分权制
D. 普选制
满分:2 分
4. 相对静止是____。
A. 事物绝对不动
B. 事物永恒不变
C. 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满分:2 分
5. 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 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 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 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 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6.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A. 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 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 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满分:2 分
8. 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 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哲学基本问题是____。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C. 精神与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满分:2 分
10.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____。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变动性和稳定性
满分:2 分
11. “我思故我在”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2.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
A. 垄断
B. 剥削
C. 国家 调节
D. 对外掠夺
满分:2 分
13.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4.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
A. 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B. 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 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满分:2 分
15. 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社会财富的多寡
C. 生产方式的性质
D. 生产工具的进步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 唯物史观
C. 无产阶级专政
D. 国家政权
满分:2 分
17. 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A. 地理环境
B. 劳动
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满分:2 分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 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D. 消灭利益差别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9.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 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 运动范畴
D. 意识范畴
满分:2 分
20.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____。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问世
C. 《哲学的贫困》的问世
D. 《神圣家族》的问世
满分:2 分
21. 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 民主自由
B. 提倡人本主义
C. 反对封建束缚
D. 利己主义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2.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
A. 社会化大生产
B. 国际化大生产
C. 剩余价值生产
D. 现代商品生产
满分:2 分
23. 偶然性是指____。
A. 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
B. 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
C. 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
D. 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满分:2 分
24.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物的关系
C. 人与人的关系
D. 物与物的关系
满分:2 分
25.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____。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50年代
满分:2 分
26. 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 由谁来进行统治
B. 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 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 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满分:2 分
27. 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 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 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满分:2 分
2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___。
A. 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B. 个人和社会、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C. 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9.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_。
A. 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满分:2 分
30. 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
A.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 规律的平等性
C. 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 规律的能动作用
满分:2 分
31.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____。
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 感觉――知觉――表象
D. 概念――判断――推理
满分:2 分
32.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____。
A. 事物的积极方面
B. 事物的消极方面
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商品的两因素是____。
A. 使用价值和价值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满分:2 分
34. 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____。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 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5.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
A. 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 人的个体差异性
C. 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 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6.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____。
A. 伟人之言
B. 吾人之心
C. 众人意见
D. 社会实践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7.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
A. 劳动过程
B. 价值增殖过程
C. 价值形成过程
D. 价值实现过程
满分:2 分
38.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B. 两种不同的状态
C. 两种不同的方式
D. 两种不同的结果
满分:2 分
3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 人的社会属性
B. 人的生理结构
C. 人的心理状况
D. 人的自然属性
满分:2 分
40.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 科学性与革命性
B. 世界观与方法论
C. 唯物论与辩证法
D. 政治与经济
满分:2 分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 坚持改革开放
满分:2 分
2.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A. 立法司法职能
B. 对内职能
C. 对外职能
D. 行政职能
满分:2 分
3.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在实践中形成的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方式
满分:2 分
4.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满分:2 分
5. 下列各项中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 )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渗透
D. 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满分:2 分
6.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有____。
A. 机械性
B. 形而上学性
C. 不彻底性
D. 朴素性
满分:2 分
7.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
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满分:2 分
8. 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状态的有()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满分:2 分
9.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 政治组织形式
C. 选举制度
D. 政党制度
满分:2 分
10.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包括()
A. 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 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满分:2 分
2.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认识随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满分:2 分
3.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 )
A. 议会制
B. 两党制或多党制
C. 分权制
D. 普选制
满分:2 分
4. 相对静止是____。
A. 事物绝对不动
B. 事物永恒不变
C. 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满分:2 分
5. 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 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 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 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 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6.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A. 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 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 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满分:2 分
8. 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 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哲学基本问题是____。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C. 精神与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满分:2 分
10.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____。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变动性和稳定性
满分:2 分
11. “我思故我在”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2.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
A. 垄断
B. 剥削
C. 国家 调节
D. 对外掠夺
满分:2 分
13.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4.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
A. 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B. 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 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满分:2 分
15. 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社会财富的多寡
C. 生产方式的性质
D. 生产工具的进步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 唯物史观
C. 无产阶级专政
D. 国家政权
满分:2 分
17. 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A. 地理环境
B. 劳动
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满分:2 分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 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D. 消灭利益差别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9.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 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 运动范畴
D. 意识范畴
满分:2 分
20.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____。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问世
C. 《哲学的贫困》的问世
D. 《神圣家族》的问世
满分:2 分
21. 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 民主自由
B. 提倡人本主义
C. 反对封建束缚
D. 利己主义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2.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
A. 社会化大生产
B. 国际化大生产
C. 剩余价值生产
D. 现代商品生产
满分:2 分
23. 偶然性是指____。
A. 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
B. 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
C. 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
D. 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满分:2 分
24.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物的关系
C. 人与人的关系
D. 物与物的关系
满分:2 分
25.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____。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50年代
满分:2 分
26. 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 由谁来进行统治
B. 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 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 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满分:2 分
27. 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 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 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满分:2 分
2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___。
A. 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B. 个人和社会、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C. 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9.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_。
A. 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满分:2 分
30. 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
A.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 规律的平等性
C. 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 规律的能动作用
满分:2 分
31.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____。
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 感觉――知觉――表象
D. 概念――判断――推理
满分:2 分
32.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____。
A. 事物的积极方面
B. 事物的消极方面
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商品的两因素是____。
A. 使用价值和价值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满分:2 分
34. 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____。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 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5.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
A. 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 人的个体差异性
C. 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 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6.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____。
A. 伟人之言
B. 吾人之心
C. 众人意见
D. 社会实践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7.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
A. 劳动过程
B. 价值增殖过程
C. 价值形成过程
D. 价值实现过程
满分:2 分
38.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B. 两种不同的状态
C. 两种不同的方式
D. 两种不同的结果
满分:2 分
3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 人的社会属性
B. 人的生理结构
C. 人的心理状况
D. 人的自然属性
满分:2 分
40.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 科学性与革命性
B. 世界观与方法论
C. 唯物论与辩证法
D. 政治与经济
满分:2 分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 坚持改革开放
满分:2 分
2.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A. 立法司法职能
B. 对内职能
C. 对外职能
D. 行政职能
满分:2 分
3.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在实践中形成的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方式
满分:2 分
4.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满分:2 分
5. 下列各项中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 )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渗透
D. 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满分:2 分
6.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有____。
A. 机械性
B. 形而上学性
C. 不彻底性
D. 朴素性
满分:2 分
7.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
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满分:2 分
8. 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状态的有()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满分:2 分
9.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 政治组织形式
C. 选举制度
D. 政党制度
满分:2 分
10.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包括()
A. 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 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