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华中师范大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在线作业(随
华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V
1. ()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是人对外界一系列环境刺激的反应
A. 行为主义
B. 先天论
C. 认知派
D. 社会相互作用
满分:2 分
2.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可以分解为
A. 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三个层次
B. 终期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二个层次
C. 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二个层次
D. 终期目标和活动目标二个层次
满分:2 分
3. 认知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A. 乔姆斯基
B. 华生
C. 皮亚杰
D. 斯金纳
满分:2 分
4. 幼儿早期读写能力逐渐发展的现象被研究者称之为
A. 读写萌发
B. 早期阅读
C. 正式阅读
D. 书面学习
满分:2 分
5. 幼儿语言教育是专门研究()儿童语言发展及教育的学科
A. 0-3岁
B. 1-3岁
C. 3-6岁
D. 0-6岁
满分:2 分
6. ()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教育方式
A. 谈话活动
B. 讲述活动
C. 听说游戏
D. 文学活动
满分:2 分
7. 研究者将幼儿的语言发展划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的标界是
A. 儿童开始发出声音节
B. 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
C. 儿童开始与他人对话
D. 儿童的读的能力开始出现
满分:2 分
8. 幼儿文学活动可以分为多个层次,第一层次是()
A. 学习文学作品
B. 理解体验作品
C. 迁移作品经验
D. 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满分:2 分
9. 儿童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
A. 倾听行为
B. 表述行为
C. 欣赏文学作品行为
D. 早期阅读行为
满分:2 分
10. 研究显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岁期间形成的
A. 3-5
B. 3-8
C. 2-5
D. 2-8
满分:2 分
11. 把儿童语言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是()语言教育观
A. 完整
B. 全面
C. 系统
D. 整合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2.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以儿童的()的发展为基础和宗旨的
A. 书面语言
B. 口头语言
C. 手势语言
D. 第二语言
满分:2 分
13. ()指词和词相互间在传递信息及含义时的表征关系
A. 语言内容
B. 语言形式
C. 语言构成
D. 语言运用
满分:2 分
14. 幼儿的自我意识萌芽于
A. 1岁左右
B. 2岁左右
C. 3岁左右
D. 4岁左右
满分:2 分
15. ()是指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的实际需要、灵活而有效地调出已有语言及相关非语言知识,并恰当地用于交际过程的能力。
A. 语言运用
B. 语言交际
C. 语言操作能力
D. 语言辨识
满分:2 分
16. ()是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音及伴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现象
A. 前语言交际
B. 前语言感知
C. 前语言操作
D. 前语言运用
满分:2 分
17. ()强调儿童所处的语言环境和交往背景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
A. 先天论
B. 行为主义
C. 认知相互作用论
D. 社会相互作用论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华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V
1. 幼儿语言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以下哪些经验和习惯
A. 听得懂
B. 记得住
C. 想得出
D. 说得好
满分:2 分
2. 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可分为的等级有
A. 积极参与
B. 一般参与
C. 不参与
D. 参与
满分:2 分
3. 儿童学识字可分为的阶段有
A. 泛化阶段
B. 识字阶段
C. 再现阶段
D. 创造阶段
满分:2 分
4. 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来源于()的基本观念
A. 斯金纳
B. 巴甫洛夫
C. 华生
D. 班杜拉
满分:2 分
5. 评价的主要功能有
A. 交际功能
B. 鉴定筛选功能
C. 教育功能
D. 导向功能
满分:2 分
6. 学前儿童的语用技能可以从()方面进行考察
A. 语言操作能力
B. 对交际外在环境的感知能力
C. 心理预备能力
D. 语言辨识能力
满分:2 分
7. 语言的功能是
A. 交际工具
B. 学习工具
C. 思考工具
D. 劳动工具
满分:2 分
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包括()
A. 社会的要求
B. 学前儿童发展规律
C. 语言的学科性质
D.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满分:2 分
9. 根据儿童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程度,儿童句法结构的发展分为()阶段
A. 不完整句
B. 完整句
C. 简单句
D. 复合句
满分:2 分
10. 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划分为哪几大块面
A. 倾听
B. 表述
C. 欣赏文学作品
D. 早期阅读
满分:2 分
11. 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通常出现在哪几种情景之中
A.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
B. 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
C. 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交往
D. 随机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学习
满分:2 分
12. 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A. 教师参与评价的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全面性原则
D. 参照性原则
满分:2 分
13. 语言运用主要包括的因素是()
A. 语言的功能和目的
B. 语言情境
C. 语言环境
D. 语言内容
满分:2 分
1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完整语言教育观是指()
A. 目标的完整性
B. 内容的全面和完整
C. 活动过程的真实和形式多样
D. 活动效果的明显
满分:2 分
15. 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的结构可分为
A. 纵向结构
B. 静态结构
C. 横向结构
D. 动态结构
满分:2 分
16. 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由()主要方面构成
A. 语言意识
B. 语言形式
C. 语言内容
D. 语言运用
满分:2 分
17. 自然学习模式包括的部分有
A. 示范
B. 参与
C. 练习或扮演角色
D. 创造表达
满分:2 分
华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V
1. 语言形式指词和词相互间在传递信息及含义时的表征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完整的语言教育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儿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情感态度、认识和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也是学习的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活动教育观要求教师提供儿童充分的操作语言的机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幼儿编构故事是指幼儿在欣赏诗歌与散文、理解其内容及构成的基础上,仿照某一首诗歌或某一篇散文的框架调动个人经验进行扩展想象,编出自己的诗歌或散文段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语言是思维工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练习是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个方面,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故事表演游戏就是以整体表演的方式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应考虑社会的要求、幼儿发展的规律、语言的学科性质以及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幼儿的倾听技能包括辨析性倾听能力和理解性倾听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学前儿童是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皮亚杰提出了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的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听说游戏是介于活动与游戏之间的一种教育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幼儿语言的发展妨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V
1. ()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是人对外界一系列环境刺激的反应
A. 行为主义
B. 先天论
C. 认知派
D. 社会相互作用
满分:2 分
2.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可以分解为
A. 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三个层次
B. 终期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二个层次
C. 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二个层次
D. 终期目标和活动目标二个层次
满分:2 分
3. 认知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A. 乔姆斯基
B. 华生
C. 皮亚杰
D. 斯金纳
满分:2 分
4. 幼儿早期读写能力逐渐发展的现象被研究者称之为
A. 读写萌发
B. 早期阅读
C. 正式阅读
D. 书面学习
满分:2 分
5. 幼儿语言教育是专门研究()儿童语言发展及教育的学科
A. 0-3岁
B. 1-3岁
C. 3-6岁
D. 0-6岁
满分:2 分
6. ()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教育方式
A. 谈话活动
B. 讲述活动
C. 听说游戏
D. 文学活动
满分:2 分
7. 研究者将幼儿的语言发展划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的标界是
A. 儿童开始发出声音节
B. 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
C. 儿童开始与他人对话
D. 儿童的读的能力开始出现
满分:2 分
8. 幼儿文学活动可以分为多个层次,第一层次是()
A. 学习文学作品
B. 理解体验作品
C. 迁移作品经验
D. 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满分:2 分
9. 儿童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
A. 倾听行为
B. 表述行为
C. 欣赏文学作品行为
D. 早期阅读行为
满分:2 分
10. 研究显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岁期间形成的
A. 3-5
B. 3-8
C. 2-5
D. 2-8
满分:2 分
11. 把儿童语言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是()语言教育观
A. 完整
B. 全面
C. 系统
D. 整合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2.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以儿童的()的发展为基础和宗旨的
A. 书面语言
B. 口头语言
C. 手势语言
D. 第二语言
满分:2 分
13. ()指词和词相互间在传递信息及含义时的表征关系
A. 语言内容
B. 语言形式
C. 语言构成
D. 语言运用
满分:2 分
14. 幼儿的自我意识萌芽于
A. 1岁左右
B. 2岁左右
C. 3岁左右
D. 4岁左右
满分:2 分
15. ()是指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的实际需要、灵活而有效地调出已有语言及相关非语言知识,并恰当地用于交际过程的能力。
A. 语言运用
B. 语言交际
C. 语言操作能力
D. 语言辨识
满分:2 分
16. ()是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音及伴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现象
A. 前语言交际
B. 前语言感知
C. 前语言操作
D. 前语言运用
满分:2 分
17. ()强调儿童所处的语言环境和交往背景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
A. 先天论
B. 行为主义
C. 认知相互作用论
D. 社会相互作用论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华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V
1. 幼儿语言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以下哪些经验和习惯
A. 听得懂
B. 记得住
C. 想得出
D. 说得好
满分:2 分
2. 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可分为的等级有
A. 积极参与
B. 一般参与
C. 不参与
D. 参与
满分:2 分
3. 儿童学识字可分为的阶段有
A. 泛化阶段
B. 识字阶段
C. 再现阶段
D. 创造阶段
满分:2 分
4. 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来源于()的基本观念
A. 斯金纳
B. 巴甫洛夫
C. 华生
D. 班杜拉
满分:2 分
5. 评价的主要功能有
A. 交际功能
B. 鉴定筛选功能
C. 教育功能
D. 导向功能
满分:2 分
6. 学前儿童的语用技能可以从()方面进行考察
A. 语言操作能力
B. 对交际外在环境的感知能力
C. 心理预备能力
D. 语言辨识能力
满分:2 分
7. 语言的功能是
A. 交际工具
B. 学习工具
C. 思考工具
D. 劳动工具
满分:2 分
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包括()
A. 社会的要求
B. 学前儿童发展规律
C. 语言的学科性质
D.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满分:2 分
9. 根据儿童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程度,儿童句法结构的发展分为()阶段
A. 不完整句
B. 完整句
C. 简单句
D. 复合句
满分:2 分
10. 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划分为哪几大块面
A. 倾听
B. 表述
C. 欣赏文学作品
D. 早期阅读
满分:2 分
11. 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通常出现在哪几种情景之中
A.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
B. 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
C. 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交往
D. 随机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学习
满分:2 分
12. 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A. 教师参与评价的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全面性原则
D. 参照性原则
满分:2 分
13. 语言运用主要包括的因素是()
A. 语言的功能和目的
B. 语言情境
C. 语言环境
D. 语言内容
满分:2 分
1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完整语言教育观是指()
A. 目标的完整性
B. 内容的全面和完整
C. 活动过程的真实和形式多样
D. 活动效果的明显
满分:2 分
15. 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的结构可分为
A. 纵向结构
B. 静态结构
C. 横向结构
D. 动态结构
满分:2 分
16. 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由()主要方面构成
A. 语言意识
B. 语言形式
C. 语言内容
D. 语言运用
满分:2 分
17. 自然学习模式包括的部分有
A. 示范
B. 参与
C. 练习或扮演角色
D. 创造表达
满分:2 分
华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V
1. 语言形式指词和词相互间在传递信息及含义时的表征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完整的语言教育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儿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情感态度、认识和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也是学习的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活动教育观要求教师提供儿童充分的操作语言的机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幼儿编构故事是指幼儿在欣赏诗歌与散文、理解其内容及构成的基础上,仿照某一首诗歌或某一篇散文的框架调动个人经验进行扩展想象,编出自己的诗歌或散文段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语言是思维工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练习是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个方面,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故事表演游戏就是以整体表演的方式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应考虑社会的要求、幼儿发展的规律、语言的学科性质以及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幼儿的倾听技能包括辨析性倾听能力和理解性倾听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学前儿童是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皮亚杰提出了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的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听说游戏是介于活动与游戏之间的一种教育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幼儿语言的发展妨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