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教育技术学》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育传播环境的是()
A. 校园环境
B. 教室环境
C. 人际关系
D. 教师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2.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五个方面
A. 监督
B. 总结
C. 评价
D. 判断
满分:5 分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
A. 合作学习
B. 意义学习
C. 数字化学习
D. 自主学习
满分:5 分
4. 信息加工理论产生于()
A. 19世纪50年代
B. 19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20年代
满分:5 分
5. 程序教学的主要心理学依据是()
A. 系统论
B.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 经验之塔理论
D. 教育传播理论
满分:5 分
6. 下面哪位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加涅
D. 斯皮罗
满分:5 分
7. 下列教学方法在实践的发展中与教育技术的形成无关的是()
A. 视听教学的发展
B. 程序教学发展
C. 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
D. 学科教学的发展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8. 支架式学习是指()
A.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道具进行学习
B. 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直至最后撤去支架
C. 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
D. 从多种角度理解概念并将概念应用于具体实例中进行学习
满分:5 分
9. 下面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过程不需要建构
B. 学习过程仅包括对新知识的建构
C. 学习过程仅包括对旧知识的重组
D.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0. 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A. 无声电影,有声电影,录像机,计算机
B. 广播,幻灯机,计算机,人工智能
C. 视听传播,视听教育,计算机教育,教学设计
D.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1.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三个部分。
A. 服务人员
B. 管理人员
C. 执行人员
D. 监督人员
满分:5 分
12. 创造视觉图像时,一般采用()象征崇高、深远
A. 黑色
B. 蓝色
C. 红色
D. 紫色
满分:5 分
13. 下面哪项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A. 随机通达教学
B. 抛锚式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程序式教学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4. 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同时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
A. 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 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 采用视听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满分:5 分
15. 下面哪项关于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是错误的?
A. 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B.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无限的
C.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D.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满分:5 分
16. 下面哪项不属于程序教学的原则?
A. 小步子原则
B. 自定步调原则
C. 及时强化原则
D. 引起注意原则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7. 在教学中出示实物的直观方式属于()
A. 模象直观
B. 实物直观
C. 语言直观
D. 理想直观
满分:5 分
18. 下面哪项不属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A. 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B. 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C. 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 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满分:5 分
19. 教育技术这一术语是在20世纪30~50年代从()的视听教育运动中演变而来的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中国
满分:5 分
20. ()是画面构图的基础
A. 分辨力
B. 色彩
C. 线条
D. 视觉心理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育传播环境的是()
A. 校园环境
B. 教室环境
C. 人际关系
D. 教师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2.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五个方面
A. 监督
B. 总结
C. 评价
D. 判断
满分:5 分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
A. 合作学习
B. 意义学习
C. 数字化学习
D. 自主学习
满分:5 分
4. 信息加工理论产生于()
A. 19世纪50年代
B. 19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20年代
满分:5 分
5. 程序教学的主要心理学依据是()
A. 系统论
B.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 经验之塔理论
D. 教育传播理论
满分:5 分
6. 下面哪位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加涅
D. 斯皮罗
满分:5 分
7. 下列教学方法在实践的发展中与教育技术的形成无关的是()
A. 视听教学的发展
B. 程序教学发展
C. 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
D. 学科教学的发展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8. 支架式学习是指()
A.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道具进行学习
B. 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直至最后撤去支架
C. 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
D. 从多种角度理解概念并将概念应用于具体实例中进行学习
满分:5 分
9. 下面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过程不需要建构
B. 学习过程仅包括对新知识的建构
C. 学习过程仅包括对旧知识的重组
D.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0. 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A. 无声电影,有声电影,录像机,计算机
B. 广播,幻灯机,计算机,人工智能
C. 视听传播,视听教育,计算机教育,教学设计
D.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1.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三个部分。
A. 服务人员
B. 管理人员
C. 执行人员
D. 监督人员
满分:5 分
12. 创造视觉图像时,一般采用()象征崇高、深远
A. 黑色
B. 蓝色
C. 红色
D. 紫色
满分:5 分
13. 下面哪项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A. 随机通达教学
B. 抛锚式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程序式教学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4. 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同时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
A. 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 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 采用视听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满分:5 分
15. 下面哪项关于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是错误的?
A. 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B.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无限的
C.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D.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满分:5 分
16. 下面哪项不属于程序教学的原则?
A. 小步子原则
B. 自定步调原则
C. 及时强化原则
D. 引起注意原则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7. 在教学中出示实物的直观方式属于()
A. 模象直观
B. 实物直观
C. 语言直观
D. 理想直观
满分:5 分
18. 下面哪项不属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A. 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B. 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C. 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 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满分:5 分
19. 教育技术这一术语是在20世纪30~50年代从()的视听教育运动中演变而来的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中国
满分:5 分
20. ()是画面构图的基础
A. 分辨力
B. 色彩
C. 线条
D. 视觉心理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3春《教育技术学》作业3
下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3春《教育技术学》作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