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新)》在线作业二
地大《计算机组成原理(新)》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I/O 采用不统一编址时,进行输入输出操作的指令是()。
A. 控制指令
B. 访存指令
C. 输入输出指令
满分:4 分
2. 从以下有关RISC的描述中,选择满分:4 分
3. 超标量技术是() 。
A. 缩短原来流水线的处理器周期
B. 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同时并发多条指令
C. 把多条能并行操作的指令组合成一条具有多个操作码字段的指令。
满分:4 分
4. 在取指令操作之后,程序计数器中存放的是()。
A. 当前指令的地址
B. 程序中指令的数量
C. 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满分:4 分
5. 计算机操作的最小单位时间是______
A. 时钟周期
B. 指令周期
C. CPU 周期
D. 中断周期
满分:4 分
6. 在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送数据( )
A. 必须采用同步控制方式
B. 必须采用异步控制方式
C. 可以选用同步方式,也可选用异步方式
D. 必须采用应答方式
满分:4 分
7. 十进制中的基数为( )
A. 2
B. 4
C. 8
D. 10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8. Cache 的地址映象中,若主存中的任一块均可映射到Cache 内的任一块的位置上,称作()。
A. 直接映象
B. 全相联映象
C. 组相联映象
满分:4 分
9. CPU 中不需要____。
A. 指令寄存器
B. 指令译码器
C. 数据寄存器
D. 地址译码器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0. 相联存贮器是按( )进行寻址的存贮器
A. 地址方式
B. 堆栈方式
C. 内容指定方式
D. 地址方式与堆栈方式
满分:4 分
11. 用以指定待执行指令所在地址的是( )
A. 指令寄存器
B. 数据计数器
C. 程序计数器
D. 累加器
满分:4 分
12.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一般采取( )
A. 随机存取方式
B. 顺序存取方式
C. 半顺序存取方式
D. 只读不写方式
满分:4 分
13. 在各种异步通信方式中,()速度最快。
A. 全互锁
B. 半互锁
C. 不互锁
满分:4 分
14. 零地址运算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地址,因此它的操作数来自( )
A. 立即数和栈顶
B. 栈顶和次栈顶
C. 暂存器和栈顶
D. 寄存器和内存单元
满分:4 分
15. 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 加法指令的执行周期一定要访存
B. 加法指令的执行周期一定不访存
C. 指令的地址码给出存储器地址的加法指令,在执行周期一定访存
D. 指令的地址码给出存储器地址的加法指令,在执行周期不一定访存
满分:4 分
16. 设机器数采用补码形式(含l 位符号位),若寄存器内容为9BH,则对应的十进制数为______ 。
A. -27
B. -97
C. -101
D. 155
满分:4 分
17. 总线的数据通路宽度是指( )
A. 能一次并行传送的数据位数
B. 可依次串行传送的数据位数
C. 单位时间内可传送的数据位数
D. 可一次传送的数据的最大值
满分:4 分
18. 定点8位字长的字,采用2的补码表示时,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整数范围是____。
A. -128~127
B. -129~128
C. -127~127
D. -128~128
满分:4 分
19. 一条指令中包含的信息有( )
A. 操作码、控制码
B. 操作码、向量地址
C. 操作码、地址码
满分:4 分
20. 水平型微指令的特点是____。
A. 一次只能完成一个操作
B. 一次可完成多个操作
C. 控制字不进行编码
D. 微指令格式简单短小
满分:4 分
21. CPU 中通用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____。
A. 存储容量
B. 机器字长
C. 指令的长度
D. CPU的管脚数
满分:4 分
22. 对真值0表示形式唯一的机器数是( )
A. 原码
B. BCD码
C. 补码
D. 反码
满分:4 分
23. 若存储周期250ns,每次读出16位,则该存储器的数据传送率为____。
A. 4×106字节/秒
B. 4M字节/秒
C. 8×106字节/秒
D. 8M字节/秒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4. 在向上生长的堆栈中,如果出栈指令POPx的操作定义为: M(x)←M(SP);SP←(SP)-1则入栈指令PUSH X应定义为______ 。
A. M(SP)←M(x);SP←(SP)+1
B. M(SP)←M(x);SP←(SP)-1
C. SP←(SP)+1;M(SP)←M(x)
D. SP←(SP)-1;M(SP)←M(x)
满分:4 分
25. 在取指令操作之后,程序计数器中存放的是____。
A. 当前指令的地址
B. 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C. 程序中指令的数量
D. 指令的长度
满分:4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I/O 采用不统一编址时,进行输入输出操作的指令是()。
A. 控制指令
B. 访存指令
C. 输入输出指令
满分:4 分
2. 从以下有关RISC的描述中,选择满分:4 分
3. 超标量技术是() 。
A. 缩短原来流水线的处理器周期
B. 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同时并发多条指令
C. 把多条能并行操作的指令组合成一条具有多个操作码字段的指令。
满分:4 分
4. 在取指令操作之后,程序计数器中存放的是()。
A. 当前指令的地址
B. 程序中指令的数量
C. 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满分:4 分
5. 计算机操作的最小单位时间是______
A. 时钟周期
B. 指令周期
C. CPU 周期
D. 中断周期
满分:4 分
6. 在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送数据( )
A. 必须采用同步控制方式
B. 必须采用异步控制方式
C. 可以选用同步方式,也可选用异步方式
D. 必须采用应答方式
满分:4 分
7. 十进制中的基数为( )
A. 2
B. 4
C. 8
D. 10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8. Cache 的地址映象中,若主存中的任一块均可映射到Cache 内的任一块的位置上,称作()。
A. 直接映象
B. 全相联映象
C. 组相联映象
满分:4 分
9. CPU 中不需要____。
A. 指令寄存器
B. 指令译码器
C. 数据寄存器
D. 地址译码器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0. 相联存贮器是按( )进行寻址的存贮器
A. 地址方式
B. 堆栈方式
C. 内容指定方式
D. 地址方式与堆栈方式
满分:4 分
11. 用以指定待执行指令所在地址的是( )
A. 指令寄存器
B. 数据计数器
C. 程序计数器
D. 累加器
满分:4 分
12.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一般采取( )
A. 随机存取方式
B. 顺序存取方式
C. 半顺序存取方式
D. 只读不写方式
满分:4 分
13. 在各种异步通信方式中,()速度最快。
A. 全互锁
B. 半互锁
C. 不互锁
满分:4 分
14. 零地址运算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地址,因此它的操作数来自( )
A. 立即数和栈顶
B. 栈顶和次栈顶
C. 暂存器和栈顶
D. 寄存器和内存单元
满分:4 分
15. 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 加法指令的执行周期一定要访存
B. 加法指令的执行周期一定不访存
C. 指令的地址码给出存储器地址的加法指令,在执行周期一定访存
D. 指令的地址码给出存储器地址的加法指令,在执行周期不一定访存
满分:4 分
16. 设机器数采用补码形式(含l 位符号位),若寄存器内容为9BH,则对应的十进制数为______ 。
A. -27
B. -97
C. -101
D. 155
满分:4 分
17. 总线的数据通路宽度是指( )
A. 能一次并行传送的数据位数
B. 可依次串行传送的数据位数
C. 单位时间内可传送的数据位数
D. 可一次传送的数据的最大值
满分:4 分
18. 定点8位字长的字,采用2的补码表示时,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整数范围是____。
A. -128~127
B. -129~128
C. -127~127
D. -128~128
满分:4 分
19. 一条指令中包含的信息有( )
A. 操作码、控制码
B. 操作码、向量地址
C. 操作码、地址码
满分:4 分
20. 水平型微指令的特点是____。
A. 一次只能完成一个操作
B. 一次可完成多个操作
C. 控制字不进行编码
D. 微指令格式简单短小
满分:4 分
21. CPU 中通用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____。
A. 存储容量
B. 机器字长
C. 指令的长度
D. CPU的管脚数
满分:4 分
22. 对真值0表示形式唯一的机器数是( )
A. 原码
B. BCD码
C. 补码
D. 反码
满分:4 分
23. 若存储周期250ns,每次读出16位,则该存储器的数据传送率为____。
A. 4×106字节/秒
B. 4M字节/秒
C. 8×106字节/秒
D. 8M字节/秒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4. 在向上生长的堆栈中,如果出栈指令POPx的操作定义为: M(x)←M(SP);SP←(SP)-1则入栈指令PUSH X应定义为______ 。
A. M(SP)←M(x);SP←(SP)+1
B. M(SP)←M(x);SP←(SP)-1
C. SP←(SP)+1;M(SP)←M(x)
D. SP←(SP)-1;M(SP)←M(x)
满分:4 分
25. 在取指令操作之后,程序计数器中存放的是____。
A. 当前指令的地址
B. 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C. 程序中指令的数量
D. 指令的长度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3春中国地质大学《建筑材料》在线作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