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中国地质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一
地大《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根据大量资料分析,我国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 )的超越概率为10%。
A. 多遇烈度
B. 基本烈度
C. 罕遇烈度
D. 众值烈度
满分:4 分
2. 在城市规划中,当城市处于( )的地震区内时,城市建设要考虑防震措施。
A. 六度及六度以上
B. 六级及六级以上
C. 七度及七度以上
D. 七级及七级以上
满分:4 分
3. 划分有利、不利、危险地段所考虑的因素有:Ⅰ.地质;Ⅱ.地形;Ⅲ.地貌;Ⅳ.场地覆盖层厚度;Ⅴ.建筑的重要性;Ⅵ.基础的类型,其中正确的有( )。
A. Ⅰ、Ⅱ、Ⅲ
B. Ⅳ、Ⅴ、Ⅵ
C. Ⅰ、Ⅳ、Ⅴ
D. Ⅱ、Ⅴ、Ⅵ
满分:4 分
4. 某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对于此地区丙类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按7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B. 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 包括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
C.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按8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D.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构造措施可适当降低
满分:4 分
5. 为提高框架柱端部和梁柱结点在地震时的延性,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 )。
A. 不小于1500mm和柱截面长边尺寸
B. 不小于柱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和1000mm的最小值
C. 不小于柱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和500mm的最大值
D. 对所有框架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
满分:4 分
6. 在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如需进行钢筋代换( )。
A. 不宜以强度等级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钢筋
B. 不宜以强度等级底的钢筋代替原设计钢筋
C. 代换后构件的截面屈服强度不应低于原截面设计的屈服强度
D. 没有限制,代换钢筋强度高低均可
满分:4 分
7. 《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 八度地震区粘土砖房,墙厚240mm,总高度18m层数六层;
B. 八度区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墙厚190mm,总高度15m,层数五层;
C. 八度区多孔砖砌体房屋,墙厚190mm,总高度15m,层数五层;
D. 八度区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墙厚240mm,总高度19m,层数六层。
满分:4 分
8. 建筑根据其抗震重要性分为四类,当为乙类建筑Ⅱ类场地时,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 )
A. 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
B. 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按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C. 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措施
D. 不必采取提高设防烈度的抗震措施
满分:4 分
9. 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 )。
A.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 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D. 不致倒塌来源
满分:4 分
10. 地震时必须维持正常使用和救灾需要的高层建筑物为( )。
A. 一类建筑
B. 甲类建筑
C. 二类建筑
D. 乙类建筑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1. 对有抗震要求的底层为框架,上部为砖砌体结构房屋,其过渡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
A. 120mm
B. 130mm
C. 140mm
D. 150mm
满分:4 分
12. 框架结构的最大层间侧移发生在( )。
A. 底层或底部几层
B. 最高层
C. 最中间
D. 不一定
满分:4 分
13. 以下关于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缝设置的叙述,何项是正确的?( )
A. 抗震缝两侧应布置墙体;
B. 抗震缝应使房屋以屋盖、墙体、楼盖到基础全部断开;
C. 抗震缝宽度应大于沉降缝宽度;
D. 抗震缝宽度应符合沉降缝宽度的要求
满分:4 分
14. 联肢剪力墙计算宜选用( )分析方法。
A. 材料力学分析法
B. 连续化方法
C. 壁式框架分析法
D. 有限元法
满分:4 分
15. 某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Ⅰ类,设防烈度为6度,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何项要求处理?( )
A. 7度
B. 5度
C. 6度
D. 处于不利地段时,7度
满分:4 分
16. 在抗震设防地区,关于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的做法,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mm
B. 构造柱两端500mm范围内的箍筋要加密至100mm
C. 构造柱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
D. 沿构造柱长度范围内应加设间距不大于1000mm的拉结筋
满分:4 分
17. 7度设防区,多层粘土砖房教学楼建筑应满足下列( )要求。 Ⅰ.不超过六层 Ⅱ.不超过七层 Ⅲ.总高度不超过21m Ⅳ. 总高度不超过18m。
A. Ⅰ、Ⅲ;
B. Ⅱ、Ⅲ;
C. Ⅰ、Ⅳ;
D. Ⅱ、Ⅳ。
满分:4 分
18. 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的设计时,根据以往地震灾害的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成果首先进行( )设计。
A. 极限
B. 概念
C. 构造
D. 估算
满分:4 分
19. 为了减轻震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砖混结构房屋的尺寸进行了限制,但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 )
A. 层数和总高度;
B. 高宽比;
C. 楼层高度;
D. 楼板厚度。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0. 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曲线为( )。
A. 弯曲型
B. 剪切型
C. 弯剪型
D. 复合型
满分:4 分
地大《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框架结构的构造措施有( )。
A. 框架节点的构造措施
B. 框架柱中纵筋、箍筋及弯钩等构造措施
C.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D. 框架梁顶筋、底筋、箍筋的构造措施
E. 墙体有可靠的连接
满分:4 分
2. 双肢和多肢剪力墙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假定( )
A. 连梁反弯点在跨中
B. 各墙肢刚度接近
C. 考虑D值修正
D. 墙肢应考虑轴向变形影响
E. 考虑反弯点修正
满分:4 分
3.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有( )。
A.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B.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C. 墙体有可靠的连接
D. 加强楼梯间的变形性
E. 楼盖及屋盖构件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的连接
满分:4 分
4.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 )。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戊类
满分:4 分
5.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A. 5
B. 6
C. 7
D. 8
E. 9
满分:4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根据大量资料分析,我国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 )的超越概率为10%。
A. 多遇烈度
B. 基本烈度
C. 罕遇烈度
D. 众值烈度
满分:4 分
2. 在城市规划中,当城市处于( )的地震区内时,城市建设要考虑防震措施。
A. 六度及六度以上
B. 六级及六级以上
C. 七度及七度以上
D. 七级及七级以上
满分:4 分
3. 划分有利、不利、危险地段所考虑的因素有:Ⅰ.地质;Ⅱ.地形;Ⅲ.地貌;Ⅳ.场地覆盖层厚度;Ⅴ.建筑的重要性;Ⅵ.基础的类型,其中正确的有( )。
A. Ⅰ、Ⅱ、Ⅲ
B. Ⅳ、Ⅴ、Ⅵ
C. Ⅰ、Ⅳ、Ⅴ
D. Ⅱ、Ⅴ、Ⅵ
满分:4 分
4. 某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对于此地区丙类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按7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B. 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 包括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
C.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按8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D.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构造措施可适当降低
满分:4 分
5. 为提高框架柱端部和梁柱结点在地震时的延性,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 )。
A. 不小于1500mm和柱截面长边尺寸
B. 不小于柱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和1000mm的最小值
C. 不小于柱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和500mm的最大值
D. 对所有框架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
满分:4 分
6. 在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如需进行钢筋代换( )。
A. 不宜以强度等级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钢筋
B. 不宜以强度等级底的钢筋代替原设计钢筋
C. 代换后构件的截面屈服强度不应低于原截面设计的屈服强度
D. 没有限制,代换钢筋强度高低均可
满分:4 分
7. 《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 八度地震区粘土砖房,墙厚240mm,总高度18m层数六层;
B. 八度区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墙厚190mm,总高度15m,层数五层;
C. 八度区多孔砖砌体房屋,墙厚190mm,总高度15m,层数五层;
D. 八度区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墙厚240mm,总高度19m,层数六层。
满分:4 分
8. 建筑根据其抗震重要性分为四类,当为乙类建筑Ⅱ类场地时,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 )
A. 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
B. 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按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C. 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措施
D. 不必采取提高设防烈度的抗震措施
满分:4 分
9. 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 )。
A.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 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D. 不致倒塌来源
满分:4 分
10. 地震时必须维持正常使用和救灾需要的高层建筑物为( )。
A. 一类建筑
B. 甲类建筑
C. 二类建筑
D. 乙类建筑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1. 对有抗震要求的底层为框架,上部为砖砌体结构房屋,其过渡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
A. 120mm
B. 130mm
C. 140mm
D. 150mm
满分:4 分
12. 框架结构的最大层间侧移发生在( )。
A. 底层或底部几层
B. 最高层
C. 最中间
D. 不一定
满分:4 分
13. 以下关于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缝设置的叙述,何项是正确的?( )
A. 抗震缝两侧应布置墙体;
B. 抗震缝应使房屋以屋盖、墙体、楼盖到基础全部断开;
C. 抗震缝宽度应大于沉降缝宽度;
D. 抗震缝宽度应符合沉降缝宽度的要求
满分:4 分
14. 联肢剪力墙计算宜选用( )分析方法。
A. 材料力学分析法
B. 连续化方法
C. 壁式框架分析法
D. 有限元法
满分:4 分
15. 某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Ⅰ类,设防烈度为6度,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何项要求处理?( )
A. 7度
B. 5度
C. 6度
D. 处于不利地段时,7度
满分:4 分
16. 在抗震设防地区,关于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的做法,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mm
B. 构造柱两端500mm范围内的箍筋要加密至100mm
C. 构造柱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
D. 沿构造柱长度范围内应加设间距不大于1000mm的拉结筋
满分:4 分
17. 7度设防区,多层粘土砖房教学楼建筑应满足下列( )要求。 Ⅰ.不超过六层 Ⅱ.不超过七层 Ⅲ.总高度不超过21m Ⅳ. 总高度不超过18m。
A. Ⅰ、Ⅲ;
B. Ⅱ、Ⅲ;
C. Ⅰ、Ⅳ;
D. Ⅱ、Ⅳ。
满分:4 分
18. 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的设计时,根据以往地震灾害的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成果首先进行( )设计。
A. 极限
B. 概念
C. 构造
D. 估算
满分:4 分
19. 为了减轻震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砖混结构房屋的尺寸进行了限制,但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 )
A. 层数和总高度;
B. 高宽比;
C. 楼层高度;
D. 楼板厚度。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0. 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曲线为( )。
A. 弯曲型
B. 剪切型
C. 弯剪型
D. 复合型
满分:4 分
地大《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框架结构的构造措施有( )。
A. 框架节点的构造措施
B. 框架柱中纵筋、箍筋及弯钩等构造措施
C.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D. 框架梁顶筋、底筋、箍筋的构造措施
E. 墙体有可靠的连接
满分:4 分
2. 双肢和多肢剪力墙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假定( )
A. 连梁反弯点在跨中
B. 各墙肢刚度接近
C. 考虑D值修正
D. 墙肢应考虑轴向变形影响
E. 考虑反弯点修正
满分:4 分
3.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有( )。
A.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B.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C. 墙体有可靠的连接
D. 加强楼梯间的变形性
E. 楼盖及屋盖构件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的连接
满分:4 分
4.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 )。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戊类
满分:4 分
5.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A. 5
B. 6
C. 7
D. 8
E. 9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 13春中国地质大学《建筑材料》在线作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