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所属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15-03-17 17:35:54
西南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庸俗进化论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满分:4 分
2. 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日下午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深情演讲,希望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有量变就有质变
B.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 发展就是变化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3.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
A. 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B. 绝对的对立
C. 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D. 相互依存
满分:4 分
4. 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 是否承认社会进步
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 是否承认社会的进步
满分:4 分
5.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反映
B. 主观可以决定一切
C.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 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满分:4 分
6.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唯物论观点
满分:4 分
7. 人工智能出现和发展的哲学意义在于
A. 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 证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否定了电脑与人脑的本质区别
D. 证明了电脑在整体上超过人脑
满分:4 分
8.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满分:4 分
9.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1948年获诺贝尔奖。但后来在使用DDT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A.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
B. 人们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 人们的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 人们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满分:4 分
10. “有用就是真理”,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B. 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C. 机械唯物主义真理观
D.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满分:4 分
11. 感觉、知觉、表象是
A.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满分:4 分
12. 认为“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的观点是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满分:4 分
1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满分:4 分
1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A. 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B. 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C. 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D. 事物的永恒运动
满分:4 分
15.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领袖人物的重大决策
B. 社会基本矛盾
C.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D. 阶级斗争
满分:4 分
西南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C. 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D. 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E. 承认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
满分:4 分
2. 在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下面包含合理的内容的是
A. 英雄创造历史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D. 伟人的心理之进退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都可改观
E.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满分:4 分
3. 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 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 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 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 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E.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满分:4 分
4. 范缜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范缜所表述的观点是
A. 精神和形体永存不灭的唯心主义思想
B. 形神不可分离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 形体是产生精神的主体,精神是形体发挥的作用
D. 精神对物质具有依赖性,精神决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满分:4 分
5.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A. 人造的人为的世界是惟一存在的世界
B. 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E. 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满分:4 分
6.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了
A. 任何哲学体系一经创立就会永不“过时”
B. 哲学具有时代性
C. 真正的哲学必须面对并反映自己的时代
D.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每种哲学所处的时代决定和制约着它的主题
E. 哲学家可以创立一个以绝对真理为内容的跨越一切时代的哲学体系
满分:4 分
7. 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A. 人本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相对主义诡辩论
E. 科学主义
满分:4 分
8. 下列哪些见解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A. 按图索骥
B. 人为自然立法
C.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D. 意见支配世界
E.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满分:4 分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
C. 价值关系
D. 审美关系
E. 主从关系
满分:4 分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 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E. 确立了实践观点为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