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二

所属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15-03-17 17:35:54
西南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曾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这一思想表明了
A.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 世界上的事物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因而是难以认识的
D.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存在对立面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满分:4 分
3.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统治地位决定的
满分:4 分
4.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满分:4 分
5.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 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满分:4 分
6.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如“生态失衡”,表明
A. 实践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B. 实践具有双刃性
C. 实践是“不合理”的
D. 我们应抛弃实践而寻求另外的存在方式
满分:4 分
7.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满分:4 分
8. 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在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在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9.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 分工协作关系
满分:4 分
10. 有人认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这是一种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物辩证法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满分:4 分
11.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 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2.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社会形态的发展
A. 与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完全相同
B. 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 不受人的自觉活动的影响
D. 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德国古典哲学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4. 自2008年3月1日起,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每月1600元提高至每月2000元。这次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既体现重点照顾中低收入者,也统筹兼顾财政承受能力。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①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③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满分:4 分
15. 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 传统意识
B. 阶级关系
C. 生产方式
D. 政治制度
满分:4 分
西南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 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
C. 无论哪能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
D.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E. 任何一种新生产关系都是在旧社会中建立起来的
满分:4 分
2.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 “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B.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
C. “吁炎吹冷,交错而动”
D. “万物莫不有对”
E.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满分:4 分
3.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A. 人造的人为的世界是惟一存在的世界
B. 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E. 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满分:4 分
4. 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 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 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 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 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E.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满分:4 分
5.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了
A. 任何哲学体系一经创立就会永不“过时”
B. 哲学具有时代性
C. 真正的哲学必须面对并反映自己的时代
D.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每种哲学所处的时代决定和制约着它的主题
E. 哲学家可以创立一个以绝对真理为内容的跨越一切时代的哲学体系
满分:4 分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 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E. 确立了实践观点为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满分:4 分
7. 对人的价值的正确看法是
A. 人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
B. 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C. 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劳动、创造
D. 评价人的价值应以对社会的贡献为主
E. 人的价值的实现要靠个人奋斗
满分:4 分
8.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脸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 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 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 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满分:4 分
9.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C. 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D. 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E. 承认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
满分:4 分
10. 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A. 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 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
C. 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
D. 否定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E.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