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仪器分析》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为具有磁矩的()
A. 原子
B. 离子
C. 基态原子
D. 原子核
E. 电子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2. 朗伯-比尔定律是吸收光度法的基本定律,是描述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间关系的定律
A. 厚度
B. 密度
C. 质量
D. 体积
满分:5 分
3. 一般按红外线波长的不同将红外线划分为三个区域,请问中红区的波长范围是多少?
A. 0.76-2.5μm
B. 2.5-15μm
C. 2.5-25μm
D. 25μm
满分:5 分
4. 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色谱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组分的极性越强,吸附作用越强
B. 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C. 流动相的极性越强,溶质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
D. 二元混合溶剂中正己烷的含量越大,其洗脱能力越强
满分:5 分
5. 热力学理论是以()为代表
A. 塔板理论
B. 速率理论
满分:5 分
6. 色谱法包括许多分支,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下列哪种色谱法是按色谱过程的分离机制分类
A. 气相色谱法
B. 柱色谱法
C. 平面色谱法
D. 吸附色谱法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7. 荧光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常采用下列哪种光源
A. 紫外光源
B. 可见光源
C. 红外光源
D. 金属蒸汽灯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蒸汽中的()对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来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方法
A. 原子
B. 离子
C. 基态原子
D. 激发态原子
E. 电子
满分:5 分
9. 进阳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固定相占有的空间的容积,称为
A. 保留体积
B. 死体积
C. 调整保留体积
D. 相对保留体积
满分:5 分
10. 质谱分析法是利用多种离子化技术,将物质分子转化为(),按其质荷比的差异分离测定,从而进行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A. 原子
B. 离子
C. 电子
D. 原子核
满分:5 分
吉大《仪器分析》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常用吸附剂有
A. 硅胶
B. 氧化铝
C. 聚酰胺
D. 氧化铁
满分:6 分
2. 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有
A. 局部屏蔽效应
B. 磁各向异性效应
C. 杂化效应
D. 分子间氢键
E. 溶剂效应
满分:6 分
3.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有
A. 温度
B. 溶剂
C. 酸度
D. 荧光熄灭剂
E. 散射光
满分:6 分
4. 常用的载气有
A. 氮气
B. 氢气
C. 氦气
D. 二氧化碳
满分:6 分
5. 红外光谱仪由()组成
A. 辐射源
B. 吸收池
C. 单色器
D. 检测器
E. 记录仪
满分:6 分
吉大《仪器分析》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锐线光源的发射线与原子吸收线的中心频率完全一致是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进行定量的必要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色谱分离的塔板理论始于马丁和辛格提出的塔板模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通常选择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内标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原子化的方法主要有火焰原子化法和非火焰原子化法两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是能对多种组分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分配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火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按照Beer定律,吸光度A与浓度c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毛细管柱的制备包括拉制、柱表面处理、固定液的涂渍等步骤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散射光对荧光测定没有干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为具有磁矩的()
A. 原子
B. 离子
C. 基态原子
D. 原子核
E. 电子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2. 朗伯-比尔定律是吸收光度法的基本定律,是描述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间关系的定律
A. 厚度
B. 密度
C. 质量
D. 体积
满分:5 分
3. 一般按红外线波长的不同将红外线划分为三个区域,请问中红区的波长范围是多少?
A. 0.76-2.5μm
B. 2.5-15μm
C. 2.5-25μm
D. 25μm
满分:5 分
4. 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色谱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组分的极性越强,吸附作用越强
B. 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C. 流动相的极性越强,溶质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
D. 二元混合溶剂中正己烷的含量越大,其洗脱能力越强
满分:5 分
5. 热力学理论是以()为代表
A. 塔板理论
B. 速率理论
满分:5 分
6. 色谱法包括许多分支,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下列哪种色谱法是按色谱过程的分离机制分类
A. 气相色谱法
B. 柱色谱法
C. 平面色谱法
D. 吸附色谱法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7. 荧光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常采用下列哪种光源
A. 紫外光源
B. 可见光源
C. 红外光源
D. 金属蒸汽灯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蒸汽中的()对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来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方法
A. 原子
B. 离子
C. 基态原子
D. 激发态原子
E. 电子
满分:5 分
9. 进阳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固定相占有的空间的容积,称为
A. 保留体积
B. 死体积
C. 调整保留体积
D. 相对保留体积
满分:5 分
10. 质谱分析法是利用多种离子化技术,将物质分子转化为(),按其质荷比的差异分离测定,从而进行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A. 原子
B. 离子
C. 电子
D. 原子核
满分:5 分
吉大《仪器分析》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常用吸附剂有
A. 硅胶
B. 氧化铝
C. 聚酰胺
D. 氧化铁
满分:6 分
2. 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有
A. 局部屏蔽效应
B. 磁各向异性效应
C. 杂化效应
D. 分子间氢键
E. 溶剂效应
满分:6 分
3.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有
A. 温度
B. 溶剂
C. 酸度
D. 荧光熄灭剂
E. 散射光
满分:6 分
4. 常用的载气有
A. 氮气
B. 氢气
C. 氦气
D. 二氧化碳
满分:6 分
5. 红外光谱仪由()组成
A. 辐射源
B. 吸收池
C. 单色器
D. 检测器
E. 记录仪
满分:6 分
吉大《仪器分析》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锐线光源的发射线与原子吸收线的中心频率完全一致是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进行定量的必要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色谱分离的塔板理论始于马丁和辛格提出的塔板模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通常选择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内标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原子化的方法主要有火焰原子化法和非火焰原子化法两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是能对多种组分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分配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火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按照Beer定律,吸光度A与浓度c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毛细管柱的制备包括拉制、柱表面处理、固定液的涂渍等步骤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散射光对荧光测定没有干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3春吉林大学《银行会计学》在线作业一
下一篇 : 13春吉林大学《应用数学基础》在线作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