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秋南开大学《​马​克​思​主&#820

所属学校:南开大学 科目: 2014-04-23 19:06:00

1.第1题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答案:A

2.第2题

(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答案:B

3.第3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答案:C

4.第4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答案:B

5.第5题

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

A.人们谋生的手段

B.休闲的手段

C.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答案:C

6.第6题

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答案:C

7.第10题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答案:A

8.第17题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答案:C

9.第18题

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内部矛盾

B.普遍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答案:C

10.第19题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答案:B

11.第20题

实践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答案:B

12.第21题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答案:C

13.第22题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答案:C

14.第23题

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答案:D

15.第24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答案:B

16.第25题

( )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剩余价值学说

D.马克思主义哲学

答案:D

17.第26题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答案:A

18.第27题

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答案:D

19.第28题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消除竞争

B.垄断缓和竞争

C.垄断使竞争更加复杂和剧烈

D.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答案:C

20.第29题

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答案:B

21.第31题

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 )即已出现。

A.16世纪初

B.18世纪

C.19世纪初

D.19世纪中叶

答案:A

22.第32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A.主体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B.主观的精神活动

C.人为适应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

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答案:A

23.第33题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答案:A

24.第41题

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反映了坚持( )的辩证统一。

A.物质和意识

B.运动和静止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D.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答案:D

25.第42题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

A.政治上层建筑

B.观念上层建筑

C.政党

D.意识形态

答案:A

26.第43题

货币的本质是( )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答案:B

27.第44题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A

28.第45题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

A.迅速增加社会资本总量

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答案:B

29.第46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答案:D

30.第49题

( )首先明确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答案:C

31.第7题

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

答案:B,C,D

32.第8题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E.都延长了劳动时间

答案:A,B,C,D

33.第9题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直接影响的德国古典哲学代表性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谢林

D.笛卡尔

E.费尔巴哈

答案:B,E

34.第11题

金融资本( )。

A.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中居统治地位的资本

B.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资本

C.是在垄断基础上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资本

D.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统治的资本

E.是只控制金融业务而与工业生产无关的资本

答案:A,C,D

35.第12题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

A.一切服从人民群众的观点

B.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E.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答案:B,C,D,E

36.第13题

下列表述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

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E.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答案:A,B,D

37.第14题

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科学地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它认为( )。

A.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B.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C.要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D.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E.个人的作用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意愿才是积极的

答案:A,B,C,D,E

38.第15题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

A.矛盾双方直接等同

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答案:C,D,E

39.第16题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答案:A,B,C,D,E

40.第30题

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

A.物质性

B.直接现实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性

E.历史性

答案:A,B,C,D,E

41.第34题

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

A.必须从实际出发

B.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C.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E.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A,B,C,D

42.第35题

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

E.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操作系统

答案:A,B

43.第36题

按照列宁的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

D.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A,B,D

44.第37题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的消极腐朽的东西

C.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

D.新事物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E.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答案:A,B,C,D,E

45.第38题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出现了( )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A.波兰

B.保加利亚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拉找克

E.阿尔巴尼亚

答案:A,B,C,D,E

46.第39题

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价值问题是( )。

A.价值具有客观性

B.价值具有主体性

C.价值具有社会性

D.价值具有历史性

E.价值具有多维性

答案:A,B,C,D,E

47.第40题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E.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

答案:A,B,D

48.第47题

交换价值的特点有( ) 。

A.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B.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时量的关系或比例

C.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属于商品的自然属性

E.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答案:B,C,E

49.第48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

C.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E.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C,E

50.第50题

垄断取代自由竞争的地位,但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竞争,是因为( )。

A.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B.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而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C.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还存在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部门和企业

E.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其内部的竞争也是存在的

答案:B,C,D,E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