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四川大学《人口社会学(Ⅰ)1152》第2次作业
《人口社会学(Ⅰ)》第2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 )的生育模式是一种以死亡率为导向的多育模式。
A. 传统农业社会
B. 工业社会
C. 未来社会
D. 原始社会
满分:2 分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过程的是( )。
A. 生育过程
B. 衰老过程
C. 死亡过程
D. 迁移过程
满分:2 分
3. 死亡率的U 型模式代表了人类历史上( )的死亡模式。
A. 平均预期寿命高、死亡率高
B. 平均预期寿命低、死亡率低
C. 平均预期寿命高、死亡率低
D. 平均预期寿命低、死亡率高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人口的( )是指人口依照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而形成的结构。
A. 自然结构
B. 空间结构
C. 阶级结构
D. 社会结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5. ( )的死亡模式以低死亡率、较高的预期寿命为特点。
A. 传统农业社会
B. 现代工业社会
C. 未来社会
D. 原始社会
满分:2 分
6. 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回家探亲
B. 到某地旅游
C. 上学
D. 搬家到外地满一年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 )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
A. 人口性别结构
B. 人口分布
C. 人口年龄结构
D. 人口婚姻结构
满分:2 分
8. ( )的人口迁移在迁移动机、规模和方向上更加复杂地与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A. 早期生存型
B. 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型
C. 传统农业社会
D. 当代社会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的特点的是( )。
A.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后来者
B. 人类是生态系统索取者
C.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破坏者
D. 人口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0. 人口增长与社会变迁之间是( )的关系。
A. 同向变化
B. 反向变化
C. 因果关系
D. 互相促进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 社会不断进步
B. 生产力不断进步
C. 人口可持续发展
D. 环境可持续发展
满分:2 分
12. 生命表反映同期出生的一批人自出生后陆续死亡的全部过程,可以用来计算( )。
A. 寿命
B. 极限寿命
C. 预期寿命
D. 平均预期寿命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的共同特征的是 ( )。
A. 具有相对庞大的人口规模
B. 具有大量的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
C. 具有大量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
D. 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聚集体,也是政治中心
满分:2 分
14. ( )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反映了该地区的总体死亡水平。
A. 死因死亡率
B. 婴儿死亡率
C. 标准化死亡率
D. 粗死亡率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5. ( )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反映了该地区的总体死亡水平。
A. 死因死亡率
B. 婴儿死亡率
C. 标准化死亡率
D. 粗死亡率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可以用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参数表示,这种属性称为( )
A. 人口的社会属性
B. 人口的阶级属性
C. 人口的自然属性
D. 人口的动态属性
满分:2 分
1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性别差异的表现形态的是( )。
A. 观念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B. 物质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C. 私人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D. 社会公共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满分:2 分
18. 人口结构可以分为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和人口的( )。
A. 性别结构
B. 阶级结构
C. 年龄结构
D. 空间结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9. 婚姻制度属于生育制度中的( )。
A. 生育的物质设备
B. 生育的文化设备
C. 生育观念
D. 生育规范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 )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A. 平均年龄
B. 年龄中位数
C. 人口年龄结构
D. 年龄分组
满分:2 分
21. 1798年,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 ),奠定了人口理论的基础。
A. 《人口原理》
B. 《法》
C. 《神学大全》
D. 《国富论》
满分:2 分
22. 1957年,现代人口思想家马寅初先生在他的著作( )里面明确地把中国的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A. 《新人口论》
B. 《人口论》
C. 《户口人丁论》
D. 《生计篇》
满分:2 分
2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人口政策的实施方式的人口政策的种类的是( )。
A. 直接人口政策
B. 间接人口政策
C. 公开人口政策
D. 隐含人口政策
满分:2 分
24. ( )是政府的各种行为,这些行为的目的在于影响人口增减就、过程、规模、结构或分布。
A. 人口结构
B. 人口过程
C. 计划生育政策
D. 人口政策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5. 生育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种避孕药具的普及属于( )。
A. 生育制度
B. 生育规范
C. 生育的物质设备
D. 生育意愿
满分:2 分
《人口社会学(Ⅰ)》第2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中国的人口婚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
A. 婚姻偏早
B. 婚姻大龄化
C. 婚姻具有普遍性
D. 离婚率较低
E. 存在潜在的婚姻挤压
满分:2 分
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体现在( )。
A. 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B. 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 实现长远规划协调各方利益,防止滥用资源
D. 实现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
满分:2 分
3. 下列选项中属于过渡型的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表现形式的有( )。
A. 出生率高
B. 死亡率上升
C. 自然增长率低
D. 自然增长率较高
满分:2 分
4. 社会变迁包括了( )。
A. 文化变迁
B. 技术变迁
C. 经济变迁
D. 生存环境变迁
满分:2 分
5. 中国的人口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
A. 人口密度高
B. 人口分布均衡
C. 人口分布不均衡
D.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满分:2 分
6. 人口的社会结构包括( )。
A. 文化教育结构
B. 婚姻家庭结构
C. 地区分布
D. 民族结构
满分:2 分
7. 社会公共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表现为( )的不平等。
A. 社会劳动分工
B. 政治参与
C. 家庭内部分工
D. 权力关系
满分:2 分
8. 贫困人口的测量方法包括( )。
A. 市场菜篮子法
B. 贫困发生率
C. 五分位法
D. 恩格尔系数法
满分:2 分
9.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学的死因分类的是( )。
A. 传染病
B. 外源性死因
C. 外因死亡
D. 退行性疾病
满分:2 分
10. 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生育意愿的是( )。
A. 男性偏好
B. 重视质量
C. 重视数量
D. 一个不少,两个刚好
满分:2 分
11. 从贫困人口的成因上可以把贫困人口分为( )。
A. 根本性贫困人口
B. 制度性贫困人口
C. 区域性贫困人口
D. 阶层性贫困人口
满分:2 分
12. 传统生育意愿包含( )。
A. 多多益善
B. 重视质量
C. 重视数量
D. 男性偏好
满分:2 分
13. J型的死亡率年龄格局代表的是( )的死亡模式。
A. 低年龄组死亡率低
B. 平均预期寿命低
C. 死亡率高
D. 死亡率随年龄逐渐增加
满分:2 分
14. 现代社会低水平的人口均衡的特征是( )。
A. 人口出生率低
B. 人口迁移率低
C. 人口死亡率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满分:2 分
15. 下列选项中,属于测量人口迁移的指标有( )。
A. 质量
B. 数量
C. 时间
D. 方向
满分:2 分
16. 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结构性特征表现在( )方面。
A. 政治
B. 经济
C. 精神
D. 地区
满分:2 分
17. 最基本的社会分层指标包括( )。
A. 天赋指标
B. 社会指标
C. 智力指标
D. 技能指标
满分:2 分
18. 马克思 和恩格斯提出的两种生产是指( )。
A. 物质资料生产
B. 精神粮食生产
C. 所有生物的繁衍
D. 人口再生产
满分:2 分
19. 生命历程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包括( )。
A. 生活跨度
B. 发展路径
C. 同期群
D. 生命事件
满分:2 分
20. 影响生育率的政治力量主要表现在( )。
A. 资源分配或社会平等状况
B. 政府的作用
C. 社会团体的作用
D. 意识形态的作用
满分:2 分
21. 生育制度又称为生育文化,包括( )。
A. 生物因素
B. 生育的物质设备
C. 生育观念
D. 生育的精神支柱
满分:2 分
22. 人口迁移的测量指标包括( )。
A. 数量
B. 时间
C. 方向
D. 距离
满分:2 分
23. 生育制度包括( )。
A. 生物因素
B. 生育的物质设备
C. 生育观念
D. 生育规范
满分:2 分
24. 常用的社会学年龄分组包括( )。
A. 劳动年龄
B. 受教育年龄
C. 义务兵年龄
D. 育龄妇女
满分:2 分
25. 根据人口政策的实施目标,可以把人口政策分为( )。
A. 直接政策
B. 间接政策
C. 内部政策
D. 外部政策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 )的生育模式是一种以死亡率为导向的多育模式。
A. 传统农业社会
B. 工业社会
C. 未来社会
D. 原始社会
满分:2 分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过程的是( )。
A. 生育过程
B. 衰老过程
C. 死亡过程
D. 迁移过程
满分:2 分
3. 死亡率的U 型模式代表了人类历史上( )的死亡模式。
A. 平均预期寿命高、死亡率高
B. 平均预期寿命低、死亡率低
C. 平均预期寿命高、死亡率低
D. 平均预期寿命低、死亡率高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人口的( )是指人口依照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而形成的结构。
A. 自然结构
B. 空间结构
C. 阶级结构
D. 社会结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5. ( )的死亡模式以低死亡率、较高的预期寿命为特点。
A. 传统农业社会
B. 现代工业社会
C. 未来社会
D. 原始社会
满分:2 分
6. 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回家探亲
B. 到某地旅游
C. 上学
D. 搬家到外地满一年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 )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
A. 人口性别结构
B. 人口分布
C. 人口年龄结构
D. 人口婚姻结构
满分:2 分
8. ( )的人口迁移在迁移动机、规模和方向上更加复杂地与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A. 早期生存型
B. 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型
C. 传统农业社会
D. 当代社会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的特点的是( )。
A.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后来者
B. 人类是生态系统索取者
C.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破坏者
D. 人口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0. 人口增长与社会变迁之间是( )的关系。
A. 同向变化
B. 反向变化
C. 因果关系
D. 互相促进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 社会不断进步
B. 生产力不断进步
C. 人口可持续发展
D. 环境可持续发展
满分:2 分
12. 生命表反映同期出生的一批人自出生后陆续死亡的全部过程,可以用来计算( )。
A. 寿命
B. 极限寿命
C. 预期寿命
D. 平均预期寿命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的共同特征的是 ( )。
A. 具有相对庞大的人口规模
B. 具有大量的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
C. 具有大量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
D. 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聚集体,也是政治中心
满分:2 分
14. ( )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反映了该地区的总体死亡水平。
A. 死因死亡率
B. 婴儿死亡率
C. 标准化死亡率
D. 粗死亡率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5. ( )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反映了该地区的总体死亡水平。
A. 死因死亡率
B. 婴儿死亡率
C. 标准化死亡率
D. 粗死亡率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可以用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参数表示,这种属性称为( )
A. 人口的社会属性
B. 人口的阶级属性
C. 人口的自然属性
D. 人口的动态属性
满分:2 分
1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性别差异的表现形态的是( )。
A. 观念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B. 物质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C. 私人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D. 社会公共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满分:2 分
18. 人口结构可以分为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和人口的( )。
A. 性别结构
B. 阶级结构
C. 年龄结构
D. 空间结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9. 婚姻制度属于生育制度中的( )。
A. 生育的物质设备
B. 生育的文化设备
C. 生育观念
D. 生育规范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0. ( )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A. 平均年龄
B. 年龄中位数
C. 人口年龄结构
D. 年龄分组
满分:2 分
21. 1798年,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 ),奠定了人口理论的基础。
A. 《人口原理》
B. 《法》
C. 《神学大全》
D. 《国富论》
满分:2 分
22. 1957年,现代人口思想家马寅初先生在他的著作( )里面明确地把中国的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A. 《新人口论》
B. 《人口论》
C. 《户口人丁论》
D. 《生计篇》
满分:2 分
2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人口政策的实施方式的人口政策的种类的是( )。
A. 直接人口政策
B. 间接人口政策
C. 公开人口政策
D. 隐含人口政策
满分:2 分
24. ( )是政府的各种行为,这些行为的目的在于影响人口增减就、过程、规模、结构或分布。
A. 人口结构
B. 人口过程
C. 计划生育政策
D. 人口政策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5. 生育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种避孕药具的普及属于( )。
A. 生育制度
B. 生育规范
C. 生育的物质设备
D. 生育意愿
满分:2 分
《人口社会学(Ⅰ)》第2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中国的人口婚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
A. 婚姻偏早
B. 婚姻大龄化
C. 婚姻具有普遍性
D. 离婚率较低
E. 存在潜在的婚姻挤压
满分:2 分
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体现在( )。
A. 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B. 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 实现长远规划协调各方利益,防止滥用资源
D. 实现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
满分:2 分
3. 下列选项中属于过渡型的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表现形式的有( )。
A. 出生率高
B. 死亡率上升
C. 自然增长率低
D. 自然增长率较高
满分:2 分
4. 社会变迁包括了( )。
A. 文化变迁
B. 技术变迁
C. 经济变迁
D. 生存环境变迁
满分:2 分
5. 中国的人口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
A. 人口密度高
B. 人口分布均衡
C. 人口分布不均衡
D.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满分:2 分
6. 人口的社会结构包括( )。
A. 文化教育结构
B. 婚姻家庭结构
C. 地区分布
D. 民族结构
满分:2 分
7. 社会公共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表现为( )的不平等。
A. 社会劳动分工
B. 政治参与
C. 家庭内部分工
D. 权力关系
满分:2 分
8. 贫困人口的测量方法包括( )。
A. 市场菜篮子法
B. 贫困发生率
C. 五分位法
D. 恩格尔系数法
满分:2 分
9.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学的死因分类的是( )。
A. 传染病
B. 外源性死因
C. 外因死亡
D. 退行性疾病
满分:2 分
10. 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生育意愿的是( )。
A. 男性偏好
B. 重视质量
C. 重视数量
D. 一个不少,两个刚好
满分:2 分
11. 从贫困人口的成因上可以把贫困人口分为( )。
A. 根本性贫困人口
B. 制度性贫困人口
C. 区域性贫困人口
D. 阶层性贫困人口
满分:2 分
12. 传统生育意愿包含( )。
A. 多多益善
B. 重视质量
C. 重视数量
D. 男性偏好
满分:2 分
13. J型的死亡率年龄格局代表的是( )的死亡模式。
A. 低年龄组死亡率低
B. 平均预期寿命低
C. 死亡率高
D. 死亡率随年龄逐渐增加
满分:2 分
14. 现代社会低水平的人口均衡的特征是( )。
A. 人口出生率低
B. 人口迁移率低
C. 人口死亡率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满分:2 分
15. 下列选项中,属于测量人口迁移的指标有( )。
A. 质量
B. 数量
C. 时间
D. 方向
满分:2 分
16. 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结构性特征表现在( )方面。
A. 政治
B. 经济
C. 精神
D. 地区
满分:2 分
17. 最基本的社会分层指标包括( )。
A. 天赋指标
B. 社会指标
C. 智力指标
D. 技能指标
满分:2 分
18. 马克思 和恩格斯提出的两种生产是指( )。
A. 物质资料生产
B. 精神粮食生产
C. 所有生物的繁衍
D. 人口再生产
满分:2 分
19. 生命历程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包括( )。
A. 生活跨度
B. 发展路径
C. 同期群
D. 生命事件
满分:2 分
20. 影响生育率的政治力量主要表现在( )。
A. 资源分配或社会平等状况
B. 政府的作用
C. 社会团体的作用
D. 意识形态的作用
满分:2 分
21. 生育制度又称为生育文化,包括( )。
A. 生物因素
B. 生育的物质设备
C. 生育观念
D. 生育的精神支柱
满分:2 分
22. 人口迁移的测量指标包括( )。
A. 数量
B. 时间
C. 方向
D. 距离
满分:2 分
23. 生育制度包括( )。
A. 生物因素
B. 生育的物质设备
C. 生育观念
D. 生育规范
满分:2 分
24. 常用的社会学年龄分组包括( )。
A. 劳动年龄
B. 受教育年龄
C. 义务兵年龄
D. 育龄妇女
满分:2 分
25. 根据人口政策的实施目标,可以把人口政策分为( )。
A. 直接政策
B. 间接政策
C. 内部政策
D. 外部政策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