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浙江大学

所属学校:浙江大学 科目:药代动力学 2015-03-17 19:02:23
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B. 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
C. 口服给药通过首过消除而吸收减少
D. 舌下或肛肠给药可因通过肝破坏而效应下降
E. 皮肤给药除脂溶性大的以外都不易吸收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普萘洛尔口服吸收良好,但经过肝以后,只有30%的药物达到体循环,以致血浓度较低,宜用下列哪个说法说明该药特点()
A. A.药物活性低
B. 药物效价强度低
C. 生物利用度低
D. 化疗指数低
E. 药物排泄快
满分:2 分
3. 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A. 0.693/k
B. k/0.693
C. 2.303/k
D. k/2.303
E. k/2C0
满分:2 分
4. 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A. 有效血浓度
B. 稳态血浓度
C. 峰浓度
D. 阈浓度
E. 中毒浓度
满分:2 分
5. .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意味着()
A. 药物消除量恒定
B. 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 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 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
E. 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
满分:2 分
6. 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是()
A. 肠粘膜
B. 血液
C. 肌肉
D. 肾
E. 肝
满分:2 分
7. 体液的pH影响药物转运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
A. 水溶性
B. 脂溶性
C. .pKa
D. 解离度
E. 溶解度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8. 易化扩散是()
A. 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B. 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C. 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被动转运
D. 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特殊转运
E. 转运速度无饱和限制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 肾
B. 胆道
C. 汗腺
D. 乳腺
E. 胃肠道
满分:2 分
10. 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 起效快慢
B. 代谢快慢
C. 分布
D. 作用持续时间
E. 与血浆蛋白结合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下列有关一级药动学的描述,不对的是()
A. 血浆药物消除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B. 机体内药物按恒比消除
C. 时量曲线的量为对数时,其斜率的值为-k
D. t1/2恒定
E. 多次给药时AUC增加,Css和消除完毕时间不变
满分:2 分
12. 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
A. 给药次数
B. 给药时间
C.
给药剂量
D.
给药途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药物通过血液进人组织间液的过程称()
A. 吸收
B. 分布
C. 贮存
D. 再分布
E. 排泄
满分:2 分
14. 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 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
B. 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
C. 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D. 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
E. 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
满分:2 分
15.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因为()
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 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 延缓抗药性产生
E. 以上都不对
满分:2 分
16. 巴比妥类在体内分布的情况是()
A. 碱血症时血浆中浓度高
B. 酸血症时血浆中浓度高
C. 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中浓度略高于细胞外液中浓度
D. 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外液中解离型少于细胞内液中解离型
E. 碱化尿液后尿中非解离型浓度可增高
满分:2 分
17.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A. 起效快
B. 起效慢
C. 维持时间长
D. 维持时间短
E. 以上均不是
满分:2 分
18. 硝酸甘油口服,经门静脉进入肝,再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约10%左右,这说明该药()
A. 活性低
B. 效能低
C. 首过代谢显著
D. 排泄快
E. 以上均不是
满分:2 分
19. 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 单胺氧化酶
B.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 辅酶Ⅱ
D.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 水解酶
满分:2 分
20. 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饭后口服给药
B. 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
C. 微循环障碍
D.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
E. 口服经第一关卡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效应强
满分:2 分
21. dC/dt=-kC 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B. 当n=l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C. 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D. 当n=0时为一房室模型
E. 当n=1时为二房室模型
满分:2 分
22. 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
A. 6
B. 5
C. 7
D. 8
E. 9
满分:2 分
23. 与药物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药物的剂型
C. 给药途径
D.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E. 药物的首过效应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一次给药后, 约经过几个t 1/2,可消除约95%()
A. 2~3个
B. 4~5个
C. 6~8个
D. 9~11个
E. 以上都不对
满分:2 分
25.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
A. 剂量大小
B. 给药次数
C. 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E. 生物利用度
满分:2 分
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主动转运的药物有()
A. 5-氟尿嘧啶
B. 利多卡因
C. 甲基多巴
D. 氯丙嗪
E. 肾上腺素
满分:2 分
2. 关于药物在肾脏的排泄,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均可排泄
B. 可被肾小管重吸收
C. 尿液的酸碱度影响药物的排泄
D. 极性低、脂溶性大的药物排泄少
E. 游离药物能通过肾小球过滤进入肾小管
满分:2 分
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是()
A.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B. 是可逆的
C. 结合的特异性低
D. 结合点有限
E. 两药可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
满分:2 分
4. 生物利用度反映()
A. 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
B. 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C.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长短
D. 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E. 药物消除速度的快慢
满分:2 分
5.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
A. 按体内药量的恒定百分比消除
B. 为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动力学
C. t1/2的计算公式为0.5C0/K
D. 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药量随时间递减
E. 半衰期值恒定
满分:2 分
6. 下列关于清除率(CL)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单位时间内将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清除干净
B. 药物的CL值与血药浓度有关
C. 药物的CL值与消除速率有关
D. 药物的CL值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E. 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率
满分:2 分
7. 药物经过生物转化后()
A. 可以成为有活性的药物
B. 有利于肾小管重吸收
C. 脂溶性增加
D. 失去药理活性
E. 极性升高
满分:2 分
8. 关于房室模型,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设想机体由几个相互连通的房室组成
B. 中央室大致包括血浆及血流量多的器官,周边室包括机体的其余部分
C. 时-量曲线大致分为分布相和消除相两个指数衰减区段
D. 有一室、二室和三室模型
E. 将机体视为一个整体空间
满分:2 分
9. 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方法有()
A. 将第一个半衰期内的静脉滴注量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入静脉
B. 将第一个半衰期内静脉滴注量的1.44倍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入静脉
C.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采用首剂加1.44倍剂量
D.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采用首剂减半剂量
E.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采用首剂加倍剂量
满分:2 分
10. 下列关于药酶诱导剂的叙述哪些项是正确的()
A. A.使肝药酶活性增加
B. 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代谢
C. 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代谢
D. 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
E. 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
满分:2 分
11. 药物消除半衰期的影响因素有()
A. 首关消除
B. 血浆蛋白结合率
C. 表观分布容积
D. 血浆清除率
E. 药-时曲线下面积
满分:2 分
12. 药物效应可能取决于()
A. 吸收
B. 分布
C. 生物转化
D. 血药浓度
E. ph值
满分:2 分
13. 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影响因素有()
A. 器官血流量
B. 血浆蛋白结合率
C. 药物的pKa
D. 体液的pH
E. 血药浓度
满分:2 分
14. 药物消除是指()
A. 首关消除
B. 肾脏排泄
C. 肝肠循环
D. 生物转化
E. 蛋白结合
满分:2 分
15. 药物的排泄途径有()
A. 汗腺
B. 乳汁
C. 肾脏
D. 胆汁
E. 粪便
满分:2 分
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药物在体内超出转化能力其消除方式应是零级动力学消除。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药物通过消耗能量才能进行的具有选择性并能被饱和的且能逆电化学梯度转运,其转运机制是主动转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利多卡因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时常须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的原因生物利用度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药物的生物转化皆在肝脏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在恒量、定时按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应首次加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含意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份量和速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被动转运的药物其半衰期依赖于消除速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药物的血浆t1/2是指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是按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B. 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
C. 口服给药通过首过消除而吸收减少
D. 舌下或肛肠给药可因通过肝破坏而效应下降
E. 皮肤给药除脂溶性大的以外都不易吸收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 普萘洛尔口服吸收良好,但经过肝以后,只有30%的药物达到体循环,以致血浓度较低,宜用下列哪个说法说明该药特点()
A. A.药物活性低
B. 药物效价强度低
C. 生物利用度低
D. 化疗指数低
E. 药物排泄快
满分:2 分
3. 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A. 0.693/k
B. k/0.693
C. 2.303/k
D. k/2.303
E. k/2C0
满分:2 分
4. 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A. 有效血浓度
B. 稳态血浓度
C. 峰浓度
D. 阈浓度
E. 中毒浓度
满分:2 分
5. .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意味着()
A. 药物消除量恒定
B. 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 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 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
E. 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
满分:2 分
6. 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是()
A. 肠粘膜
B. 血液
C. 肌肉
D. 肾
E. 肝
满分:2 分
7. 体液的pH影响药物转运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
A. 水溶性
B. 脂溶性
C. .pKa
D. 解离度
E. 溶解度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8. 易化扩散是()
A. 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B. 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C. 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被动转运
D. 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特殊转运
E. 转运速度无饱和限制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 肾
B. 胆道
C. 汗腺
D. 乳腺
E. 胃肠道
满分:2 分
10. 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 起效快慢
B. 代谢快慢
C. 分布
D. 作用持续时间
E. 与血浆蛋白结合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下列有关一级药动学的描述,不对的是()
A. 血浆药物消除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B. 机体内药物按恒比消除
C. 时量曲线的量为对数时,其斜率的值为-k
D. t1/2恒定
E. 多次给药时AUC增加,Css和消除完毕时间不变
满分:2 分
12. 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
A. 给药次数
B. 给药时间
C.
给药剂量
D.
给药途径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药物通过血液进人组织间液的过程称()
A. 吸收
B. 分布
C. 贮存
D. 再分布
E. 排泄
满分:2 分
14. 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 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
B. 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
C. 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D. 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
E. 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
满分:2 分
15.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因为()
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 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 延缓抗药性产生
E. 以上都不对
满分:2 分
16. 巴比妥类在体内分布的情况是()
A. 碱血症时血浆中浓度高
B. 酸血症时血浆中浓度高
C. 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中浓度略高于细胞外液中浓度
D. 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外液中解离型少于细胞内液中解离型
E. 碱化尿液后尿中非解离型浓度可增高
满分:2 分
17.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A. 起效快
B. 起效慢
C. 维持时间长
D. 维持时间短
E. 以上均不是
满分:2 分
18. 硝酸甘油口服,经门静脉进入肝,再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约10%左右,这说明该药()
A. 活性低
B. 效能低
C. 首过代谢显著
D. 排泄快
E. 以上均不是
满分:2 分
19. 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 单胺氧化酶
B.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 辅酶Ⅱ
D.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 水解酶
满分:2 分
20. 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饭后口服给药
B. 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
C. 微循环障碍
D.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
E. 口服经第一关卡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效应强
满分:2 分
21. dC/dt=-kC 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B. 当n=l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C. 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D. 当n=0时为一房室模型
E. 当n=1时为二房室模型
满分:2 分
22. 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
A. 6
B. 5
C. 7
D. 8
E. 9
满分:2 分
23. 与药物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药物的剂型
C. 给药途径
D.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E. 药物的首过效应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一次给药后, 约经过几个t 1/2,可消除约95%()
A. 2~3个
B. 4~5个
C. 6~8个
D. 9~11个
E. 以上都不对
满分:2 分
25.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
A. 剂量大小
B. 给药次数
C. 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E. 生物利用度
满分:2 分
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主动转运的药物有()
A. 5-氟尿嘧啶
B. 利多卡因
C. 甲基多巴
D. 氯丙嗪
E. 肾上腺素
满分:2 分
2. 关于药物在肾脏的排泄,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均可排泄
B. 可被肾小管重吸收
C. 尿液的酸碱度影响药物的排泄
D. 极性低、脂溶性大的药物排泄少
E. 游离药物能通过肾小球过滤进入肾小管
满分:2 分
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是()
A.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B. 是可逆的
C. 结合的特异性低
D. 结合点有限
E. 两药可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
满分:2 分
4. 生物利用度反映()
A. 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
B. 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C.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长短
D. 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E. 药物消除速度的快慢
满分:2 分
5.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
A. 按体内药量的恒定百分比消除
B. 为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动力学
C. t1/2的计算公式为0.5C0/K
D. 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药量随时间递减
E. 半衰期值恒定
满分:2 分
6. 下列关于清除率(CL)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单位时间内将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清除干净
B. 药物的CL值与血药浓度有关
C. 药物的CL值与消除速率有关
D. 药物的CL值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E. 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率
满分:2 分
7. 药物经过生物转化后()
A. 可以成为有活性的药物
B. 有利于肾小管重吸收
C. 脂溶性增加
D. 失去药理活性
E. 极性升高
满分:2 分
8. 关于房室模型,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设想机体由几个相互连通的房室组成
B. 中央室大致包括血浆及血流量多的器官,周边室包括机体的其余部分
C. 时-量曲线大致分为分布相和消除相两个指数衰减区段
D. 有一室、二室和三室模型
E. 将机体视为一个整体空间
满分:2 分
9. 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方法有()
A. 将第一个半衰期内的静脉滴注量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入静脉
B. 将第一个半衰期内静脉滴注量的1.44倍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入静脉
C.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采用首剂加1.44倍剂量
D.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采用首剂减半剂量
E.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采用首剂加倍剂量
满分:2 分
10. 下列关于药酶诱导剂的叙述哪些项是正确的()
A. A.使肝药酶活性增加
B. 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代谢
C. 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代谢
D. 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
E. 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
满分:2 分
11. 药物消除半衰期的影响因素有()
A. 首关消除
B. 血浆蛋白结合率
C. 表观分布容积
D. 血浆清除率
E. 药-时曲线下面积
满分:2 分
12. 药物效应可能取决于()
A. 吸收
B. 分布
C. 生物转化
D. 血药浓度
E. ph值
满分:2 分
13. 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影响因素有()
A. 器官血流量
B. 血浆蛋白结合率
C. 药物的pKa
D. 体液的pH
E. 血药浓度
满分:2 分
14. 药物消除是指()
A. 首关消除
B. 肾脏排泄
C. 肝肠循环
D. 生物转化
E. 蛋白结合
满分:2 分
15. 药物的排泄途径有()
A. 汗腺
B. 乳汁
C. 肾脏
D. 胆汁
E. 粪便
满分:2 分
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药物在体内超出转化能力其消除方式应是零级动力学消除。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药物通过消耗能量才能进行的具有选择性并能被饱和的且能逆电化学梯度转运,其转运机制是主动转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利多卡因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时常须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的原因生物利用度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药物的生物转化皆在肝脏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在恒量、定时按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应首次加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含意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份量和速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被动转运的药物其半衰期依赖于消除速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药物的血浆t1/2是指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是按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