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华文化(Ⅰ)2552》13春在线作业1
川大《中华文化(Ⅰ)2552》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明清以后的中西文化交融,以历算为开始,从( )年间开始。
A. 永乐
B. 宣德
C. 万历
D. 崇祯
满分:2 分
2. 魏源编著的( )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世界史地著作,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A. 《康纪行》
B. 《瀛寰志略》
C. 《朔方备乘》
D. 《海国图志》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 正史,是指纪传体史书。最早的正史是( ),以人物为本位,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
A. 《左传》
B. 《汉书》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满分:2 分
4.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都属于( )。
A. 文明
B. 文化
C. 自然规律
D. 精神。
满分:2 分
5. 中国疆域的基础是在( )年间最终确定的。
A. 康熙
B. 万历
C. 贞观
D. 乾隆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6. 战国天文学家石申著的( )8 卷记录了121 颗恒星的赤道座标位置,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A. 《春秋》
B. 《天文》
C. 《甘石星经》
D. 《灵宪》
满分:2 分
7. 中国文化中的( )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此时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A. 上古
B. 中古
C. 殷商
D. 西周
满分:2 分
8. 中国历史上,除汉族以外,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经建立过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其中( )、满族还统治过整个中国。
A. 女真
B. 蒙古
C. 匈奴
D. 鲜卑。
满分:2 分
9. 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其契机便是( )之际的社会大变动。
A. 商周
B. 殷商
C. 东周
D. 春秋战国
满分:2 分
10. ( )是指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它是最早的书籍形式之一。铭文的内容以宣扬周王功德、记载重要事件为主。
A. 石刻
B. 金刻
C. 简策
D. 雕刻
满分:2 分
11. 编年体通史的代表作是( );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史书叫“政书”;断代的典章制度史称为“会要”。
A. 《左传》
B. 《汉书》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2. 中外文化大交汇有两次:一次是( ),一次是明清以后。
A. 汉唐时期
B. 两宋时期
C. 春秋时期
D. 西周
满分:2 分
13.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 周公
B. 周武王
C. 姜尚
D. 屈原
满分:2 分
14. ( )的出现标志着散文的形成。散文的三大功能是叙事、论说和抒情。其中抒情功能是在秦汉以后增加的。
A. 《诗经》
B. 《楚辞》
C. 《周礼》
D. 《尚书》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5. ( )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其次是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
A. 宋
B. 春秋战国
C. 秦汉
D. 唐
满分:2 分
川大《中华文化(Ⅰ)2552》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唐宋时期,造纸业有了重大进展,成为誉满天下的名纸的有( )
A. 宣纸
B. 蜀纸
C. 歙纸
D. 苏纸
E. 池纸
满分:4 分
2. 兵家著作有( )。
A. 《孙子》
B. 《孙膑兵法》
C. 《慎子》
D. 《吴子》
满分:4 分
3. 在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只有( )是人类从祖先传给后代的两种最基本的信息。
A. 语言
B. 文字
C. 遗传代码
D. 性格
满分:4 分
4. 孟子四基德是( ),并将其扩充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A. 仁
B. 义
C. 礼
D. 智
E. 信
满分:4 分
5.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 )三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化。
A. 西夏
B. 华夏
C. 东夷
D. 苗蛮
满分:4 分
6. 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前者( )等为代表。
A. 秦观
B. 晏几道
C. 李清照
D. 柳永
满分:4 分
7.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经济类型是( )。
A. 农耕
B. 游耕
C. 畜牧
D. 游牧
满分:4 分
8. 汉代六经中的《乐经》不存在,增加了( )合为七经。
A. 论语
B. 孟子
C. 孝经
D. 论语
满分:4 分
9. 中国文化并非封闭的系统,以( )为中介,中华各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
A. 迁徙
B. 聚合
C. 贸易
D. 战争
满分:4 分
10. 影响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因素包括( )。
A. 特定的地理环境
B. 经济状况
C. 外来因素
D. 社会政治结构
满分:4 分
11. ( )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中华文化。
A. 农耕
B. 畜牧
C. 游牧
D. 手工业
满分:4 分
12. 广义的文化包括( )四个层次。
A. 心态文化层
B. 制度文化层
C. 行为文化层
D. 物态文化层
E. 精神文化层
满分:4 分
13. 中国古代建筑分为( )几个类型。
A. 宫殿
B. 陵墓
C. 寺庙
D. 园林
满分:4 分
14. 中国的雕塑主要有( )集群组成.
A. 陵墓集群
B. 宗教集群
C. 建筑装饰
D. 工艺雕塑
满分:4 分
15. 中国古代绘画分为( )等类型。
A. A. 宫廷绘画
B. 文人绘画
C. 宗教绘画
D. 市民绘画
E. 民间绘画
满分:4 分
川大《中华文化(Ⅰ)2552》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狭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小文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2. 道家的主要经典是《老子》、《道德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3. 全盘西化论的提出者是蔡元培。他过分强调文化的整合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4. 中国地势东高西低,形成地形上的三级台阶,惯称为三大阶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5. 根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可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前者包括政治理论、法权观念等,后者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6. 围绕如何发展近代文化,先后有“西体中用”论,“本位文化”论、“全盘西化”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7. 中国历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体在公元前2 世纪迁到中亚了,其他各民族都没有完全离开过中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和道路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9. 19世纪60年代,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才形成规模。标志是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改革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中体西用也就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10. 原始佛学的核心观念是“仁”,即爱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明清以后的中西文化交融,以历算为开始,从( )年间开始。
A. 永乐
B. 宣德
C. 万历
D. 崇祯
满分:2 分
2. 魏源编著的( )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世界史地著作,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A. 《康纪行》
B. 《瀛寰志略》
C. 《朔方备乘》
D. 《海国图志》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 正史,是指纪传体史书。最早的正史是( ),以人物为本位,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
A. 《左传》
B. 《汉书》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满分:2 分
4.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都属于( )。
A. 文明
B. 文化
C. 自然规律
D. 精神。
满分:2 分
5. 中国疆域的基础是在( )年间最终确定的。
A. 康熙
B. 万历
C. 贞观
D. 乾隆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6. 战国天文学家石申著的( )8 卷记录了121 颗恒星的赤道座标位置,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A. 《春秋》
B. 《天文》
C. 《甘石星经》
D. 《灵宪》
满分:2 分
7. 中国文化中的( )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此时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A. 上古
B. 中古
C. 殷商
D. 西周
满分:2 分
8. 中国历史上,除汉族以外,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经建立过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其中( )、满族还统治过整个中国。
A. 女真
B. 蒙古
C. 匈奴
D. 鲜卑。
满分:2 分
9. 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其契机便是( )之际的社会大变动。
A. 商周
B. 殷商
C. 东周
D. 春秋战国
满分:2 分
10. ( )是指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它是最早的书籍形式之一。铭文的内容以宣扬周王功德、记载重要事件为主。
A. 石刻
B. 金刻
C. 简策
D. 雕刻
满分:2 分
11. 编年体通史的代表作是( );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史书叫“政书”;断代的典章制度史称为“会要”。
A. 《左传》
B. 《汉书》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2. 中外文化大交汇有两次:一次是( ),一次是明清以后。
A. 汉唐时期
B. 两宋时期
C. 春秋时期
D. 西周
满分:2 分
13.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 周公
B. 周武王
C. 姜尚
D. 屈原
满分:2 分
14. ( )的出现标志着散文的形成。散文的三大功能是叙事、论说和抒情。其中抒情功能是在秦汉以后增加的。
A. 《诗经》
B. 《楚辞》
C. 《周礼》
D. 《尚书》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5. ( )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其次是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
A. 宋
B. 春秋战国
C. 秦汉
D. 唐
满分:2 分
川大《中华文化(Ⅰ)2552》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唐宋时期,造纸业有了重大进展,成为誉满天下的名纸的有( )
A. 宣纸
B. 蜀纸
C. 歙纸
D. 苏纸
E. 池纸
满分:4 分
2. 兵家著作有( )。
A. 《孙子》
B. 《孙膑兵法》
C. 《慎子》
D. 《吴子》
满分:4 分
3. 在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只有( )是人类从祖先传给后代的两种最基本的信息。
A. 语言
B. 文字
C. 遗传代码
D. 性格
满分:4 分
4. 孟子四基德是( ),并将其扩充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A. 仁
B. 义
C. 礼
D. 智
E. 信
满分:4 分
5.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 )三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化。
A. 西夏
B. 华夏
C. 东夷
D. 苗蛮
满分:4 分
6. 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前者( )等为代表。
A. 秦观
B. 晏几道
C. 李清照
D. 柳永
满分:4 分
7.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经济类型是( )。
A. 农耕
B. 游耕
C. 畜牧
D. 游牧
满分:4 分
8. 汉代六经中的《乐经》不存在,增加了( )合为七经。
A. 论语
B. 孟子
C. 孝经
D. 论语
满分:4 分
9. 中国文化并非封闭的系统,以( )为中介,中华各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
A. 迁徙
B. 聚合
C. 贸易
D. 战争
满分:4 分
10. 影响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因素包括( )。
A. 特定的地理环境
B. 经济状况
C. 外来因素
D. 社会政治结构
满分:4 分
11. ( )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中华文化。
A. 农耕
B. 畜牧
C. 游牧
D. 手工业
满分:4 分
12. 广义的文化包括( )四个层次。
A. 心态文化层
B. 制度文化层
C. 行为文化层
D. 物态文化层
E. 精神文化层
满分:4 分
13. 中国古代建筑分为( )几个类型。
A. 宫殿
B. 陵墓
C. 寺庙
D. 园林
满分:4 分
14. 中国的雕塑主要有( )集群组成.
A. 陵墓集群
B. 宗教集群
C. 建筑装饰
D. 工艺雕塑
满分:4 分
15. 中国古代绘画分为( )等类型。
A. A. 宫廷绘画
B. 文人绘画
C. 宗教绘画
D. 市民绘画
E. 民间绘画
满分:4 分
川大《中华文化(Ⅰ)2552》13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狭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小文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2. 道家的主要经典是《老子》、《道德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3. 全盘西化论的提出者是蔡元培。他过分强调文化的整合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4. 中国地势东高西低,形成地形上的三级台阶,惯称为三大阶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5. 根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可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前者包括政治理论、法权观念等,后者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6. 围绕如何发展近代文化,先后有“西体中用”论,“本位文化”论、“全盘西化”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7. 中国历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体在公元前2 世纪迁到中亚了,其他各民族都没有完全离开过中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和道路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9. 19世纪60年代,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才形成规模。标志是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改革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中体西用也就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10. 原始佛学的核心观念是“仁”,即爱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 四川大学《专业英语1516》13春在线作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