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法》在线作业题库(5)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小学语文教学法 2014-05-29 09:12:00


1.第4题

“三、百、千”的“三”代表()。

A.三字经

B.易经

C.春秋

D.论语

答案:A

标准答案:A

2.第5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A.基础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单一性

答案:D

标准答案:D

题目分数:5.0

3.第8题

()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大纲

B.教学大纲

C.教学设计

D.语文课程标准

答案:D

标准答案:D

4.第9题

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A.理解

B.阅读

C.写作

D.独白

答案:B

标准答案:B

题目分数:5.0

5.第13题

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A.分散识字

B.形声识字法

C.集中识字

D.象形会意识字法

答案:D

标准答案:D

6.第1题

_______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内驱力。

答案:

兴趣

标准答案:

兴趣

7.第2题

培根说:“读史使人__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__,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答案:

明智,智慧。(顺序不可颠倒)

标准答案:

明智,智慧。(顺序不可颠倒)

8.第11题

除了书中讲到的七种识字法外,还有另外两种在我国经过了长期实验而卓有成效的识字方法――          和          。

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

标准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

9.第16题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________之间对话的过程。

答案:

文本

标准答案:

文本

10.第17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

工具性;人文性

标准答案:

工具性;人文性

11.第6题

集中识字

答案:

集中识字是与分散识字相对而言的,其基本特点是在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识字时暂时脱离课文,让学生集中精力在一定时间内学习常用字。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先识字,后读书”。

标准答案:

集中识字是与分散识字相对而言的,其基本特点是在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识字时暂时脱离课文,让学生集中精力在一定时间内学习常用字。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先识字,后读书”。

题目分数:8.0

12.第10题

写作

答案:

写作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考查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是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表述观点的必要方式。

标准答案:

写作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考查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是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表述观点的必要方式。

题目分数:8.0

13.第14题

分散识字

答案: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标准答案: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题目分数:8.0

14.第3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

答案:

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

标准答案:

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

15.第7题

阅读可以是一个单向活动。

答案:

错,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标准答案:

错,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16.第12题

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

答案:

错,当时称为“国文”课。

标准答案:

错,当时称为“国文”课。

17.第15题

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

答案:

1.第4题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

A.游戏识字法

B.象形会意识字法

C.情景识字法

D.词串识字法

答案:A

标准答案:A

2.第5题

()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A.作文

B.日记

C.叙事

D.讲故事

答案:A

标准答案:A

3.第8题

()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三字经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答案:D

标准答案:D

4.第10题

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A.宽松

B.和谐

C.自主

D.指导

答案:C

标准答案:C

5.第17题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

A.科学实用

B.人文教育

C.文学

D.艺术

答案:B

标准答案:B

6.第1题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________之间对话的过程。

答案:

文本

标准答案:

文本

7.第2题

_______ 与______的矛盾是我国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尽快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尽早读写”。

答案:

识字  ,  读写

标准答案:

识字  ,  读写

8.第9题

母语教学要培养负责的          ,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应有的道德价值观。

答案:

公民

标准答案:

公民

9.第11题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__________,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___________。

答案:

基础, 关键。(顺序不能颠倒)

标准答案:

基础, 关键。(顺序不能颠倒)

10.第13题

标准是         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答案:

评价

标准答案:

评价

11.第6题

情景识字法      

答案:

情景识字法: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标准答案:

情景识字法: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题目分数:8.0

12.第12题

语文课程标准

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又是对优秀的承诺,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而这项预期的结果应是可观察的。

标准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又是对优秀的承诺,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而这项预期的结果应是可观察的。

题目分数:8.0

13.第15题

语文素养

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标准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题目分数:9.0

14.第3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

答案:

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

标准答案:

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

15.第7题

成就水平就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水平的简略描述。

答案:

标准答案:

16.第14题

习作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

答案:

错,习作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更要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素材,体验生活。

标准答案:

错,习作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更要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素材,体验生活。

17.第16题

“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答案:

    错

“素养”一般理解为修养、涵养。它是经过长期熏染教化或学习实践而养成的内在的、达到一定高度的品性和素质。能力是指人能胜任或能完成某项活动的自身条件,包括心理条件和心理特征。素养和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一个培养的过程,但素养是一种达到一定水平、且更具有内隐性、既有功利性,又具有非功利性的心理特征,而能力有强有弱,且主要具有功利性。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