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法》在线作业题库(2)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小学语文教学法 2014-05-29 09:07:00

1.第5题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

A.游戏识字法

B.象形会意识字法

C.情景识字法

D.词串识字法

答案:A

标准答案:A

2.第6题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A.国文

B.国语

C.语文

D.文学

答案:C

标准答案:C

3.第7题

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A.理解

B.阅读

C.写作

D.独白

答案:B

标准答案:B

4.第13题

()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A.集中识字

B.分散识字

C.识写分开

D.注音识字

答案:C

标准答案:C

5.第14题

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A.宽松

B.和谐

C.自主

D.指导

答案:C

标准答案:C

6.第2题

《语文课程标准》不再袭用“听话、说话”的提法,而将其改为        。

答案:

口语交际

标准答案:

口语交际

7.第3题

________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答案:

借助图意记忆字形的

标准答案:

借助图意记忆字形的

8.第9题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实物的          。

答案:

前期经验

标准答案:

前期经验

9.第10题

标准是         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答案:

评价

标准答案:

评价

10.第11题

在学习方式上,我们需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和( )学习。

答案:

研究性

标准答案:

研究性

11.第8题

写作

答案:

写作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考查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是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表述观点的必要方式。

标准答案:

写作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考查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是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表述观点的必要方式。

题目分数:9.0

12.第15题

分散识字

答案: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标准答案: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题目分数:9.0

13.第16题

情景识字法      

答案:

情景识字法: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标准答案:

情景识字法: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题目分数:10.0

14.第1题

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

答案:

错,当时称为“国文”课。

标准答案:

错,当时称为“国文”课。

15.第4题

成就水平就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水平的简略描述。

答案:

标准答案:

16.第12题

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的方法是结构比较分析法。

答案:

错,不是结构分析比较法,而是词串识字法。

标准答案:

错,不是结构分析比较法,而是词串识字法。

17.第17题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答案:

1.第4题

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A.写作

B.表达

C.阅读

D.听说

答案:C

标准答案:C

2.第6题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A.国文

B.国语

C.语文

D.文学

答案:C

标准答案:C

3.第9题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

A.科学实用

B.人文教育

C.文学

D.艺术

答案:B

标准答案:B

4.第14题

()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三字经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答案:D

标准答案:D

5.第15题

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A.分散识字

B.形声识字法

C.集中识字

D.象形会意识字法

答案:D

标准答案:D

6.第1题

在古希腊,对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一种文体,即问答体或对话体。二是指一种        。

答案:

教学方式

标准答案:

教学方式

7.第2题

由于白话文的推广,识字方法放弃了几千年来的          传统,并被

        取代。

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法)

标准答案: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法)

8.第7题

_______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内驱力。

答案:

兴趣

标准答案:

兴趣

9.第11题

母语教学要培养负责的          ,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应有的道德价值观。

答案:

公民

标准答案:

公民

10.第12题

()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案:

语言文字

标准答案:

语言文字

11.第10题

10、语文

答案:

(1)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

(2)语言和文学,中学语文课本。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标准答案:

(1)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

(2)语言和文学,中学语文课本。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题目分数:9.0

12.第16题

语文素养

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标准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题目分数:9.0

13.第17题

合作学习

答案: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标准答案: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题目分数:10.0

14.第3题

口语交际就是一种语言活动。

答案:

错,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即它涉及到意义、语调、情感、修养等等。

标准答案:

错,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即它涉及到意义、语调、情感、修养等等。

15.第5题

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

答案:

标准答案:

16.第8题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

标准答案:

17.第13题

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的方法是结构比较分析法。

答案:

错,不是结构分析比较法,而是词串识字法。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