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学校德育》在线作业题库(3)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学校德育 2014-05-31 11:19:00

1.第1题

从知、情、意相结合的视角来设置的德育课程是()。

A.行为取向型德育课程

B.情意取向型德育课程

C.综合型德育课程

D.整合型德育课程

标准答案:C

2.第2题

在体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方面,活动性德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是()。

A.活动

B.劳动

C.经验

D.生活

标准答案:A

3.第3题

下列学习指导类型中,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不同指导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的类型是()。

A.品德形成指导、智能发展指导

B.学习指导、课外指导

C.生涯指导、人格指导

D.生涯指导、品德形成指导

标准答案:C

4.第4题

说理教育法的基本作用是()。

A.陶冶道德情操

B.获得道德经验

C.磨练道德意志

D.提高道德认识

标准答案:D

5.第5题

在小学品德教材编写方面,编写者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是()。

A.学生的生活经验

B.学生的知识水平

C.学校的教育目标

D.社会的发展需要

标准答案:A

6.第6题

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奠基作用且具有终身影响的教育类型是()。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终身教育

标准答案:C

7.第7题

下列德育评价功能的具体表现中,体现消极强化特点的是()。

A.对不良品行的弱化

B.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强化

C.对良好效果的教育方案、策略的强化

D.对良好价值观的强化

标准答案:A

8.第18题

语文课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A.紧扣文眼、创设情境渗透

B.分析人物形象、对比中渗透

C.导语中、背景介绍中渗透

D.以上全部都是

标准答案:D

9.第19题

德育评价能够起到咨询作用、决策参谋作用和警示作用。德育评价的这种功能属于()。

A.预测功能

B.诊断功能

C.反馈与调控功能

D.强化与传导功能

标准答案:B

10.第20题

人的品德形成过程存在的客观规律是()。

A.他律-无律-自律

B.他律-自律-无律

C.无律-自律-他律

D.无律-他律-自律

标准答案:D

11.第21题

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中,家校之间最常见的群体沟通方式是()。

A.互访

B.通讯或书面联系

C.家长会

D.当面的口头交流

标准答案:C

12.第22题

德育内容中的修学之道所属的道德关系范畴是()。

A.人与社会

B.人与自然

C.人与世界

D.人与自我

标准答案:D

13.第33题

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是()。

A.大学阶段

B.高中阶段

C.初中阶段

D.小学阶段

标准答案:D

14.第34题

我国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是()。

A.价值澄清法

B.价值分析法

C.社会学习法

D.说理教育法

标准答案:D

15.第35题

品德的内在构成要素包括()。

A.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B.道德价值、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C.道德认知、道德价值、道德情感

D.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动机

标准答案:A

16.第36题

德育直接规定着其他各育的实施方向,规定着学习者的发展方向。它所体现的德育功能是()。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反馈功能

D.调节功能

标准答案:A

17.第37题

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的道德学习状况评价策略是()。

A.作品分析

B.问卷调查

C.个案分析

D.观察访谈

标准答案:C

18.第38题

下列不良品行中,属于学生不良品德型的行为是()。

A.报复、自暴自弃

B.打架、恶作剧

C.损坏东西、破坏公物

D.欺骗、游手好闲

标准答案:D

19.第39题

由学校全体学生参加、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的活动课程类型是()。

A.学生会活动

B.班级活动

C.级会活动

D.社团活动

标准答案:A

20.第40题

德育评价中,有关课程设置与教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与班级管理落实的评价是()。

A.对学校德育整体工作的评价

B.对学生品德的评价

C.对学校德育实施过程的评价

D.对学校德育对象的评价

标准答案:C

21.第8题

评价性用语通过体现是与非、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的判断性词语来反映教育者的意图或要求。

标准答案:错误

22.第9题

师生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德育隐性课程要素。

标准答案:正确

23.第10题

在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属于勤分队自卑心理阶段。

标准答案:错误

24.第11题

严格说来,教育也属于影响品德发展的环境因素。

标准答案:正确

25.第12题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教育学生、培养班集体的重要活动形式是主题班会。

标准答案:正确

26.第13题

“小强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真是好样的!”属于评价性用语中的间接性评价。

标准答案:错误

27.第14题

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将儿童按照年龄划分为6个班级。

标准答案:错误

28.第23题

重视德育的价值就是重视德育的个体价值。

标准答案:错误

29.第24题

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作为组织德育过程的基础。

标准答案:正确

30.第25题

德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涉及的是价值教学问题。

标准答案:正确

31.第26题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条件。

标准答案:正确

32.第27题

活动课程类型中,学生自主活动一般可分为:级会活动、学生会活动和社团活动。

标准答案:正确

33.第28题

封闭式问题设计的选项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内容而定,一般介乎在6~9项之间。

标准答案:错误

34.第29题

德育评价的组织实施中,反馈形式只可以是书面形式,因为书面形式为了体现反馈工作的正式性与适切性。

标准答案:错误

35.第41题

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中,家校互访是最常见的个别访问,它具有针对性强、具体、细致、深入等特点。

标准答案:错误

36.第42题

德育课程如何编制是德育课程中的核心问题。

标准答案:正确

37.第43题

道德行为是在道德情感驱动下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标准答案:错误

38.第44题

一般来说,用于学生德育测评的等级宜在5~8级之间。

标准答案:错误

39.第48题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可以将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推行公民教育来促进德育的实施,并以此代替德育。

标准答案:错误

40.第49题

价值澄清模式重视道德情感,强调关心他人,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相结合。

标准答案:错误

41.第15题

个别指导

标准答案:

个别指导是对每个小学生的生活以及身心发展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教育,是小学生指导的中心工作。

题目分数:3.0

42.第30题

学校文化

标准答案:

广义地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在长期实践中所创造、共享和传递的各种文化因素的综合体,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地说,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在实践中创造或习得共同享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反映的是一所学校全部成员或部分成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题目分数:3.0

43.第31题

德育实施方案(计划)

标准答案:

德育实施方案或计划是在学校德育的整体规划下以德育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工作设想和实施计划,其中包括了整个学校环境中实施德育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的运用和组合。

题目分数:3.0

44.第45题

道德认识

标准答案:

道德认识就是人们对道德原则、规范的了解和掌握,是对行为中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题目分数:3.0

45.第46题

德育内容

标准答案: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中所要传授的具体的道德价值、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及其体系。

题目分数:3.0

46.第16题

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德育要求。

标准答案:

个体品德发展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具有阶段性的连续发展过程,是包含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内在统一过程。因此,实施小学德育应该着重把握好几个方面:(2分)(1)强调认知、情感、行为领域并重。(1分)(2)密切道德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1分)(3)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进行自我建构。(1分)(4)重视学生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意因材施教。(1分)

47.第17题

简述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标准答案:

(1)德育课程的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基本依据,而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教学活动不能为教材(尤其是教科书)所困,而是要借助教材有创造性地因人、因时、因境施教。(2分)(2)要把握教学素材的道德(或价值)性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握师生形式上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内在的道德学习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2分)(3)教师要努力做到将道德(或价值)教学与知识―技能教学相对区分开来,不必过分突出教学目标的意义,而应当更多地注重学习过程本身。(1分)(4)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示范者的教育意义,并使之成为有利于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一种习惯或风格。(1分)

48.第32题

教师在进行当面口头交流时,应当尽可能做到哪些注意事项?

标准答案:

(1)与家长平等相待。(1分)(2)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1分)(3)关注、倾听和理解家长。(1分)(4)关心、询问对方的日常情况。(1分)(5)关切地以描述的方式介绍儿童的各种情况。(1分)(6)尊重家长隐私,保守儿童的秘密。(1分)

49.第47题

如何正确认识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与地位?

标准答案:

第一,教师并非至上的道德权威或道德仲裁者,但教师必须是道德的信奉者、示范者。(1.5分)第二,教师作为教育者、示范者,不能把自己的道德或价值立场强加于学生,而更多的扮演的是指导者、示范者角色,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1.5分)第三,教师的价值引导必须是正当的和道德上正确的。(1.5分)第四,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并非“铁板一块”。会因对象、价值范畴、德育内容以及情景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1.5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