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学校德育》在线作业题库(2)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学校德育 2014-05-31 11:01:00

1.第1题

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的是()。

A.班组

B.学级

C.班级

D.年级

标准答案:C

2.第2题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指导的重点是()。

A.生涯指导、学习指导、心理指导

B.生活指导、学习指导、人格指导

C.生活指导、生涯指导、人格指导

D.生活指导、人格指导、心理指导

标准答案:B

3.第3题

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是()。

A.大学阶段

B.高中阶段

C.初中阶段

D.小学阶段

标准答案:D

4.第10题

我国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是()。

A.价值澄清法

B.价值分析法

C.社会学习法

D.说理教育法

标准答案:D

5.第11题

按照组织主体划分,班级教育目标可分为()。

A.主体性活动、主体性活动

B.知识性活动、娱乐性活动

C.季节性活动、常规性活动

D.校外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活动、班级自主活动等

标准答案:D

6.第12题

下列学习指导类型中,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不同指导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的类型是()。

A.品德形成指导、智能发展指导

B.学习指导、课外指导

C.生涯指导、人格指导

D.生涯指导、品德形成指导

标准答案:C

7.第13题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主要用来调节的社会关系范畴是()。

A.人与其他存在物

B.人与自我

C.人与非人

D.人与他人

标准答案:A

8.第14题

.既是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儿童品德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是()。

A.同龄人群体

B.社区环境

C.儿童、青少年亚文化

D.大众传媒

标准答案:A

9.第15题

不良品行矫治中,能够帮助不良行为者以合适的方式发泄各种消极情绪,促进行为的发生或改变的方法是()。

A.宣泄法

B.代币治疗法

C.行为契约法

D.惩罚法

标准答案:A

10.第16题

在小学品德教材编写方面,编写者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是()。

A.学生的生活经验

B.学生的知识水平

C.学校的教育目标

D.社会的发展需要

标准答案:A

11.第17题

能够对个体品德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描述及价值判断,使学习者相对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教育评定功能的这种作用是()。

A.教育作用

B.反馈作用

C.描述作用

D.导向作用

标准答案:A

12.第22题

小学各科课程中渗透德育的方式多是多样的,其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

A.制定规范的教学制度

B.分析学科性质与特点

C.提高各科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和灵活把握

标准答案:D

13.第31题

在一定意义上,“三岁定终身”所昭示出家庭德育的特点是()。

A.天然性

B.基础性

C.感染性

D.终身性

标准答案:B

14.第32题

在班级冲突的解决手段中,可以起到抑制冲突、实施自主教育作用的是()。

A.权威掣

B.关系掣

C.惩戒掣

D.后果掣

标准答案:D

15.第33题

说理教育法的基本作用是()。

A.陶冶道德情操

B.获得道德经验

C.磨练道德意志

D.提高道德认识

标准答案:D

16.第34题

下列不良品行中,属于学生不良品德型的行为是()。

A.报复、自暴自弃

B.打架、恶作剧

C.损坏东西、破坏公物

D.欺骗、游手好闲

标准答案:D

17.第35题

教育目标的社会制约性最集中、最突出的反映是德育目标的()。

A.预见性

B.层次性

C.社会性

D.参照性

标准答案:C

18.第37题

语文课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A.紧扣文眼、创设情境渗透

B.分析人物形象、对比中渗透

C.导语中、背景介绍中渗透

D.以上全部都是

标准答案:D

19.第38题

品德的内在构成要素包括()。

A.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B.道德价值、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C.道德认知、道德价值、道德情感

D.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动机

标准答案:A

20.第49题

德育测评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实施阶段

B.反馈阶段

C.准备阶段

D.汇总阶段

标准答案:A

21.第18题

开展班级个体指导的方法中,说理、问题解决、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都是一些常规的方法,移情和感情陶冶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标准答案:错误

22.第19题

德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涉及的是价值教学问题。

标准答案:正确

23.第20题

班级是学生作为生活者、成长者的首属群体,而家庭则是第二归属群体。

标准答案:错误

24.第21题

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包括个人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两方面。

标准答案:错误

25.第23题

学校德育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指对学校德育实施过程的整体评价。

标准答案:错误

26.第24题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可以将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推行公民教育来促进德育的实施,并以此代替德育。

标准答案:错误

27.第25题

德育评价的组织实施中,反馈形式只可以是书面形式,因为书面形式为了体现反馈工作的正式性与适切性。

标准答案:错误

28.第26题

“小强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真是好样的!”属于评价性用语中的间接性评价。

标准答案:错误

29.第27题

学校管理体制与管理活动是德育显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答案:错误

30.第28题

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及其年长者言传身教加以实现的,具有天然性的优点,不存在任何局限性。

标准答案:错误

31.第36题

评价性用语通过体现是与非、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的判断性词语来反映教育者的意图或要求。

标准答案:错误

32.第39题

操行评定落实到书面上就是操行评语。

标准答案:正确

33.第40题

从设计者的角度看,信息化表达方式在教学设计评价中的内容尤为丰富。

标准答案:错误

34.第41题

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学习者掌握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的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重在了解和把握民主、法治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以及民主、法治国家和政府的运作体系、机制。

标准答案:错误

35.第42题

所有的行为训练都含有道德意味,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标准答案:错误

36.第43题

封闭式问题设计的选项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内容而定,一般介乎在6~9项之间。

标准答案:错误

37.第44题

学生教导的德育意义分为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将积极方面视为学生指导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并以惩罚与服从为基本行为取向。

标准答案:错误

38.第45题

德育通过对个体品德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可以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标准答案:正确

39.第46题

资料收集是通过学生主体的互动学习来激活道德情绪、培养道德认知能力的基本方法。

标准答案:错误

40.第47题

由于学校德育具有系统相关性、全方位性、全面渗透性等特点,小学要特别突出德育管理的实体意义,而不应多注重学校管理作为德育隐性课程的性质。

标准答案:错误

41.第6题

活动课程

标准答案:

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为基础,通过活动的形式,以兴趣小组、文娱活动、劳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来加以体现的正规课程。

题目分数:3.0

42.第9题

班级

标准答案:

班级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题目分数:3.0

43.第29题

道德认识

标准答案:

道德认识就是人们对道德原则、规范的了解和掌握,是对行为中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题目分数:3.0

44.第30题

行为训练法

标准答案:

行为训练法是从一定的行为礼仪或活动规则出发,经常、反复地训练言行举止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懂得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礼仪、礼节、礼貌,并养成相应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题目分数:3.0

45.第48题

学生品德评价

标准答案:

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运用一切科学可行的方法、技术,系统地收集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品德状况及其发展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

题目分数:3.0

46.第4题

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德育要求。

标准答案:

个体品德发展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具有阶段性的连续发展过程,是包含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内在统一过程。因此,实施小学德育应该着重把握好几个方面:(2分)(1)强调认知、情感、行为领域并重。(1分)(2)密切道德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1分)(3)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进行自我建构。(1分)(4)重视学生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意因材施教。(1分)

47.第5题

如何正确认识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与地位?

标准答案:

第一,教师并非至上的道德权威或道德仲裁者,但教师必须是道德的信奉者、示范者。(1.5分)第二,教师作为教育者、示范者,不能把自己的道德或价值立场强加于学生,而更多的扮演的是指导者、示范者角色,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1.5分)第三,教师的价值引导必须是正当的和道德上正确的。(1.5分)第四,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并非“铁板一块”。会因对象、价值范畴、德育内容以及情景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1.5分)

48.第7题

德育价值得以重现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标准答案:

(1)德育价值即德育价值主体的需要在德育活动及其功能上的对象化反映。(1分)(2)现实的道德危机促进社会反思,要求“寻回”德育的价值。(1分)(3)对科技与工商业进步的认识的加深。(1分)(4)全球化和世界日趋多元化、多极化的要求。(1分)(5)家庭的教育功能趋于弱化。(1分)(6)终身教育观念及其制度的产生。(1分)

49.第8题

在道德(或价值)教学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标准答案:

(1)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公民教育相结合原则。(1分)(2)知情行相统一原则。(1分)(3)示范性与拓展性并举原则。(1分)(4)主体互动原则。(1分)(5)循序渐进原则。(1分)(6)因材、因时、因境原则。(1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