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15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在线作业答案

所属学校:四川大学 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 2015-05-27 13:09:30
川大15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满分:3)
    A. 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满分:3)
    A.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顶峰
    B. 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
    C. 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D. 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
3.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满分:3)
    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B. 各门科学的具体规律
    C. 关于世界的最普遍的本质问题
    D. 认识和实践的规律
4.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          (满分:3)
    A. 先有联系
    后有运动
    B. 先有运动
    后有联系
    C. 运动构成联系
    D. 联系构成运动
5.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满分:3)
    A. 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 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6.事物的质是指(    )。          (满分:3)
    A. 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 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
    C. 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的规定性
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满分:3)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 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8.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          (满分:3)
    A. 费尔巴哈
    B. 马克思
    C. 恩格斯
    D. 列宁
9.爆发式飞跃是指(    )。          (满分:3)
    A. 解决因一切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B. 既是解决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也是解决事物之量变的形式
    C. 解决因根本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D. 解决因对抗性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10.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          (满分:3)
    A.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B. 有语言,能思维
    C. 能区分长幼且讲道德
    D. 能够直立行走,从猿爪变为人手
11.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          (满分:3)
    A. 整体性
    B. 结构性
    C. 层次性
    D. 开放性
12.范畴(    )。          (满分:3)
    A. 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B. 在内容上是主观的
    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C.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主观的
    D.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客观的
1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提出者是(    )。          (满分:3)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普列汉诺夫
    D. 斯大林
14.引起阶段性部分质变的根源是(    )。          (满分:3)
    A. 事物内部根本矛盾的解决
    B. 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C. 矛盾的主次双方相互易位
    D. 非对抗性矛盾转化成对抗性矛盾
1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满分:3)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16.所有的决定论都主张(    )。          (满分:3)
    A. 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
    也没有无果之因
    B. 世界上只存在着必然性
    没有偶然性
    C. 世界上只存在着偶然性
    没有必然性
    D. 偶然和必然是辩证统一的
17.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满分:3)
    A. 哲学是全部科学的汇集
    B.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基础
    D.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18.离开物质主体谈运动,必然导致(    )。          (满分:3)
    A. 形而上学
    B. 诡辩论
    C. 唯心主义
    D. 二元论
19.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    )。          (满分:3)
    A. 诡辩论的观点
    B. 绝对主义的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辩证的观点
20.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    )。          (满分:3)
    A. 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作用
    B. 任何具体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
    C. 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条件的改变只能引起事物的量变
二、多选题: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          (满分:4)
    A. 人口因素
    B. 科学活动
    C. 生产方式
    D. 政治制度
    E. 地理环境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有(    )。          (满分:4)
    A. 实践主体
    B. 实践客体
    C. 实践手段
    D. 实践过程
    E. 实践结果
3.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          (满分:4)
    A. 宇宙热寂说
    B. 相对论
    C. 唯能论
    D. 非欧几里得几何学
    E. 牛顿力学
4.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满分:4)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集中和综合
    B. 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C.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
    D. 具体科学从哲学取得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E.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将失去其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5.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    )。          (满分:4)
    A. .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
    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
    B.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C. 意识能够改变规律
    D. 意识对生理功能的自我抑制
    E.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6.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    )。          (满分:4)
    A. 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B.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
    C. 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
    D. 形式对内容起决定作用
    E. 任何形式都始终有利于内容的发展
7.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形式是(    )。          (满分:4)
    A. 数量上的增减引起的质变
    B.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结构、排列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
    C. 爆发式飞跃
    D. 非爆发式飞跃
    E. 对抗
8.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满分:4)
    A. 没有认识到意识的能动性
    B. 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
    C. 没有看到历史事变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D. 没有看到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
    E. 承认杰出人物的作用
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满分:4)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E.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满分:4)
    A. 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 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 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 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E. 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15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          (满分:3)
    A. 费尔巴哈
    B. 马克思
    C. 恩格斯
    D. 列宁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分歧是关于(    )。          (满分:3)
    A. 世界是否有一个本原
    B. 意识能动性的分歧
    C. 意识本质的分歧
    D. 世界本质的分歧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          (满分:3)
    A. 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B. 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
    C.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D. 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
4.爆发式飞跃是指(    )。          (满分:3)
    A. 解决因一切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B. 既是解决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也是解决事物之量变的形式
    C. 解决因根本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D. 解决因对抗性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5.“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提出者是(    )。          (满分:3)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普列汉诺夫
    D. 斯大林
6.交往形式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是(    )。          (满分:3)
    A. 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B. 科学交往和技术交往
    C. 国家交往和民族交往
    D. 主动交往和被动交往
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满分:3)
    A. 质量分析法
    B. 矛盾分析法
    C.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 辩证否定的方法
8.引起阶段性部分质变的根源是(    )。          (满分:3)
    A. 事物内部根本矛盾的解决
    B. 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C. 矛盾的主次双方相互易位
    D. 非对抗性矛盾转化成对抗性矛盾
9.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    )。          (满分:3)
    A. 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作用
    B. 任何具体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
    C. 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条件的改变只能引起事物的量变
10.事物的质是指(    )。          (满分:3)
    A. 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 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
    C. 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的规定性
1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    )。          (满分:3)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不可知论观点
    D. 二元论观点
12.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          (满分:3)
    A. 唯物论的观点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物活论的观点
    D. 唯意志论的观点
1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种基本思潮是(    )。          (满分:3)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14.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满分:3)
    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B. 各门科学的具体规律
    C. 关于世界的最普遍的本质问题
    D. 认识和实践的规律
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满分:3)
    A.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 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转化
16.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          (满分:3)
    A. 社会实践性
    B. 世界的物质性
    C. 世界的矛盾性
    D. 世界的可知性
1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          (满分:3)
    A.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B. 有语言,能思维
    C. 能区分长幼且讲道德
    D. 能够直立行走,从猿爪变为人手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满分:3)
    A. 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 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满分:3)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普遍联系的规律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满分:3)
    A.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顶峰
    B. 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
    C. 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D. 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
二、多选题:
1.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    )。          (满分:4)
    A. .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
    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
    B.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C. 意识能够改变规律
    D. 意识对生理功能的自我抑制
    E.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2.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满分:4)
    A. 物是感觉的复合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 感觉是与外界隔离 的屏障
    D. 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
    E.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满分:4)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E.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4.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    )。          (满分:4)
    A.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B.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 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变化
    D.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E.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5.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    )。          (满分:4)
    A. 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B.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
    C. 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
    D. 形式对内容起决定作用
    E. 任何形式都始终有利于内容的发展
6.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          (满分:4)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          (满分:4)
    A. 人口因素
    B. 科学活动
    C. 生产方式
    D. 政治制度
    E. 地理环境
8.扬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    )。          (满分:4)
    A. 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B.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C. 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D. 变革和继承的统一
    E.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有(    )。          (满分:4)
    A. 实践主体
    B. 实践客体
    C. 实践手段
    D. 实践过程
    E. 实践结果
10.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          (满分:4)
    A. 宇宙热寂说
    B. 相对论
    C. 唯能论
    D. 非欧几里得几何学
    E. 牛顿力学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