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15春《统计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 )后的差额。 (满分:4)
A. 固定资产折旧
B. 中间投入
C. 产品税
D. 生产补贴
2.抽样调查按组织形式分,属于( )。 (满分:4)
A. 全面调查
B. 非全面调查
C. 专门调查
D. 一次性调查
3.在安排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顺序时,应该( )。 (满分:4)
A. 将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放在开头
B. 首先通过过滤性问题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
C. 需要思考的问题放在最后
D. 先问态度和意向方面的问题,后问事实性问题
4.研究某高中的学生高考情况,其统计总体为( )。 (满分:4)
A. 每名高三学生
B. 高三所有学生
C. 某一班级
D. 某一学生成绩
5.当一个变量增加时,相应的另一个变量随之减少,我们称这两个变量之间为( )。 (满分:4)
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6.对定序数据进行分析的统计量包括( )。 (满分:4)
A. 频数和频率
B. 累计频数
C. 累计频率
D. 以上都是
7.如果要搜集反映态度、想法、动机、意向等主观特征的数据,应该采用( )。 (满分:4)
A. 开放式问题
B. 封闭式问题
C. 量表式问题
D. 半封闭式问题
8.当一个变量的变化完全由另一个变量确定时,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 (满分:4)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完全相关
D. 不完全相关
9.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 )。 (满分:4)
A. 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
B. 标志值本身数值的大小
C. 权数是否相同
D.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10.判定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为( )。 (满分:4)
A. 判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的平方
B. 判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
C. 判定系数与相关系数无关
D. 相关系数等于判定系数的平方
11.对于给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 )。 (满分:4)
A. 成正比关系
B. 成反比关系
C. 没有确定的关系
D. 都取决于全距
12.商品价格属于( )。 (满分:4)
A. 定类数据
B. 定序数据
C. 定距数据
D. 定比数据
13.下列关于观察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满分:4)
A. 可以避免由于访员和问卷设计等问题造成的误差
B. 不会受到被观察者的回答意愿和回答能力等因素影响
C. 不会受到调查人员素质和经验的影响
D. 无法搜集到动机、态度、想法、情感等主观信息
14.如果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则相邻组的组限( )。 (满分:4)
A. 不能重合
B. 必须重合
C. 不一定重合
D. 以上都不对
15.抽样估计中,抽样误差是指( )。 (满分:4)
A. 登记误差
B. 系统代表性误差
C. 偏差
D. 随机误差
16.连续性变量在编制数列时,适宜采用( )。 (满分:4)
A. 组距数列
B. 单值数列
C. 品质数列
D. 数量数列
17.使用组中值代表该组数列的假设前提条件是( )。 (满分:4)
A. 组中值是平均数
B. 组中值是中间值
C. 组内数值均匀变化
D. 组中值最有代表性
二、多选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 )。 (满分:4)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D. 价值法
2.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在形式上各有所异,是由于基数的表现形式不同,从而有( )。 (满分:4)
A. 计划数为绝对数的形式
B. 计划数为相对数的形式
C. 计划数为平均数的形式
D. 计划数为时点数的形式
E. 计划数为时期数的形式
3.数据搜集上来以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整理。以使得数据更加( )。 (满分:4)
A. 直观
B. 清晰
C. 易读
D. 增多
4.按照变量值是否连续出现,可以将变量分为( )。 (满分:4)
A. 静态变量
B. 连续变量
C. 离散变量
D. 动态变量
5.调查问卷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 )。 (满分:4)
A. 问候语
B. 填表说明
C. 问卷编号
D. 过滤性问题
6.关于组距式分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对于给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一般成正比关系
B. 如果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则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合
C. 组距式分组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D. 如果各组数据在组内呈均匀分布,用组中值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7.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 (满分:4)
A. 确定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B. 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C. 确定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
D. 测定因变量估计值误差的程度
E. 进行预测
8.以下哪些方法适于调查敏感问题( )。 (满分:4)
A. 入户访谈
B. 电话调查
C. 邮件调查
D. 网络调查东财《统计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对于给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 )。 (满分:4)
A. 成正比关系
B. 成反比关系
C. 没有确定的关系
D. 都取决于全距
2.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前提是( )。 (满分:4)
A. 社会现象的同质性
B. 社会现象的差异性
C. 社会现象的客观性
D. 社会现象的大量性
3.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为同度量因素。 (满分:4)
A.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B.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C. 基期的质量指标
D. 基期的数量指标
4.可以用来显示定性数据的统计图是( )。 (满分:4)
A. 茎叶图
B. 直方图
C. 条形图
D. 散点图
5.动态相对数也就是( )。 (满分:4)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几何发展速度
C. 发展速度
D. 动态发展速度
6.产品产量增长5%,产品总成本增长7.1%,则单位产品成本增长( )。 (满分:4)
A. 12.46%
B. 2%
C. 112.46%
D. 102%
7.作为一种通用的( ),统计学已经成为一种工具。 (满分:4)
A. 数学符号
B. 衡量方法
C. 支付手段
D. 数据处理方法
8.总体中出现次数的最多的标志值称为( )。 (满分:4)
A. 组中值
B. 众数
C. 中位数
D. 平均数
9.反映个体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数指标叫做( )。 (满分:4)
A. 总指数
B. 综合指数
C. 定基指数
D. 个体指数
10.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满分:4)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确定的关系
11.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都应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这属于( )。 (满分:4)
A. 拉氏指数
B. 派氏指数
C. 理想公式
D. 不变价格指数
E. 成本计划完成指数
1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满分:4)
A. 样本平均误差
B. 抽样极限误差
C. 可靠程度
D. 概率度
13.中位数是( )。 (满分:4)
A. 数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B. 顺序大小排列位置在正中间的变量值
C. 抽样时中选的变量值
D. 用权数计算出的变量值
14.( )是统计工作的基础。 (满分:4)
A. 数据搜集
B. 数据整理
C. 数据分析
D. 数据核算
15.总体各单位中标志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为( )。 (满分:4)
A. 组距
B. 组中值
C. 极差
D. 平均值
16.某城市居民家计调查中的所有居民家庭属于( )。 (满分:4)
A. 总体
B. 个体
C. 样本
D. 样本单位
17.当变量x值减少时,变量y值增加,则x与y之间存在着( )。 (满分:4)
A. 直线相关关系
B. 正相关关系
C. 曲线相关关系
D. 负相关关系
二、多选题:
1.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之间的关系是( )。 (满分:4)
A. 定基指数等于相应的环比指数的连乘积
B. 通过这种联系进行两者之间的转化
C. 这种联系
对于个体指数来说是永远存在的
D. 对于总指数来说
这种联系是永远存在的
2.以下关于调和平均数的使用正确的是( )。 (满分:4)
A. 调和平均数一般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
B. 已知分组数列的各组标志值和标志总量时,可以计算调和平均数
C. 计算内容需服从于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的要求
D. 当各组单位数未知时,对原公式进行变形使用
3.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这是( )。 (满分:4)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倒数平均数
4.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包括( )。 (满分:4)
A. 市场调研
B. 金融保险
C. 公共管理
D. 人力资源管理
5.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中,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分析的对象可以是简单现象也可以是复杂现象
B. 简单现象中,总量指标直接表现为两个因素指标的乘积
C. 复杂现象中,对象指数表现为两个因素指标乘积之和
D. 总量指标的变动可以从总体单位数和总平均水平两个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6.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满分:4)
A. 计算选择对比的基数
B. 注意分子、分母的可比性
C. 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要结合运用
D. 相对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要结合应用
E. 多种相对指标的结合运用
7.非全面调查形式有( )。 (满分:4)
A. 重点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非全面统计报表
E. 统计报表
8.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 (满分:4)
A. 大量观察法
B. 统计分组法
C. <font face="Arial"综合指标法</font
D. 数理分析法东财《统计学》在线作业三
一、单选题:
1.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 (满分:4)
A. 全国的人口数
B. 水塘养的鱼
C. 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数
D. 工业中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
2.抽样极限误差通常需要用( )做为标准单位来衡量。 (满分:4)
A. 抽样平均误差
B. 总体标准差
C. 样本总量
D. 抽样误差概率度
3.对于连续性变量( )。 (满分:4)
A. 必须采用组距式分组
B. 必须采用单项式分组
C. 可以采用组距式或单项式分组
D. 以上都不对
4.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满分:4)
A. 广泛运用数学的方法
B. 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C. 修正普查的资料
D. 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5.从某城市抽取500户居民家庭得到的人均月收入、人均生活费支出属于( )。 (满分:4)
A. 总体指标
B. 样本个数
C. 样本指标
D. 样本单位
6.对于经常性的人口总量及构成情况进行的调查,适宜采用( )。 (满分:4)
A. 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普查
7.某省2000年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面达46.3%,这是( )。 (满分:4)
A. 总量指标
B. 时点指标
C. 时期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E. 平均指标
8.如果总体单位可以合计在一起,此总体称为( )。 (满分:4)
A. 不可加总体
B. 可加总体
C. 有限总体
D. 无限总体
9.使用组中值代表该组数列的假设前提条件是( )。 (满分:4)
A. 组中值是平均数
B. 组中值是中间值
C. 组内数值均匀变化
D. 组中值最有代表性
10.下面哪一个是品质标志( )。 (满分:4)
A. 所有制
B. 收入水平
C. 考试分数
D. 年龄
11.作为一种通用的( ),统计学已经成为一种工具。 (满分:4)
A. 数学符号
B. 衡量方法
C. 支付手段
D. 数据处理方法
12.编制统计指数的主要目的是( )。 (满分:4)
A. 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的长期趋势
B. 进行因素分析
C. 反映有关指数之间的经济联系
D. 综合反映多种不同事物在数量上的总变动
13.( )是历史上进行国民收入估算的第一人。 (满分:4)
A. 斯通
B. 威廉?配弟
C. 希克斯
D. 凯恩斯
14.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满分:4)
A. 数列发展水平之差
B. 数列发展水平之比
C. 绝对增长量和发展速度之比
D. 绝对增长量同基期水平之比
15.在安排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顺序时,应该( )。 (满分:4)
A. 将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放在开头
B. 首先通过过滤性问题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
C. 需要思考的问题放在最后
D. 先问态度和意向方面的问题,后问事实性问题
16.统计调查时间是( )。 (满分:4)
A. 调查工作的时限
B. 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C. 调查登记的时间
D. 调查期限
17.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满分:4)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确定的关系
二、多选题:
1.在统计工作实践中,可以采用的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有( )。 (满分:4)
A. 拉氏指数
B. 派氏指数
C. 理想公式
D. 不变价格指数
E. 成本计划完成指数
2.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满分:4)
A. 平衡作用
B. 同度量作用
C. 权数作用
D. 稳定作用
3.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是( )。 (满分:4)
A. 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般形式
B. 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
C. 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不同
D. 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者具有变形关系
4.抽样方法设计的基本原则( )。 (满分:4)
A. 保证实现抽样的目的性原则
B. 保证实现抽样的随机性原则
C. 保证实现抽样的可比性原则
D. 保证实现抽样的统一性原则
E. 保证实现抽样的最大效果原则
5.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之间的关系是( )。 (满分:4)
A. 定基指数等于相应的环比指数的连乘积
B. 通过这种联系进行两者之间的转化
C. 这种联系
对于个体指数来说是永远存在的
D. 对于总指数来说
这种联系是永远存在的
6.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分析包括( )。 (满分:4)
A. 发展水平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增长量
D. 平均增长量
7.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包括( )。 (满分:4)
A. 确定调查目的与要求
B. 设计抽样方案
C. 抽取样本
D. 样本调查
E. 数据整理
F. 分析数据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8.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 (满分:4)
A. 总标题
B. 主词栏
C. 宾词栏
D. 数据栏
一、单选题:
1.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 )后的差额。 (满分:4)
A. 固定资产折旧
B. 中间投入
C. 产品税
D. 生产补贴
2.抽样调查按组织形式分,属于( )。 (满分:4)
A. 全面调查
B. 非全面调查
C. 专门调查
D. 一次性调查
3.在安排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顺序时,应该( )。 (满分:4)
A. 将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放在开头
B. 首先通过过滤性问题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
C. 需要思考的问题放在最后
D. 先问态度和意向方面的问题,后问事实性问题
4.研究某高中的学生高考情况,其统计总体为( )。 (满分:4)
A. 每名高三学生
B. 高三所有学生
C. 某一班级
D. 某一学生成绩
5.当一个变量增加时,相应的另一个变量随之减少,我们称这两个变量之间为( )。 (满分:4)
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6.对定序数据进行分析的统计量包括( )。 (满分:4)
A. 频数和频率
B. 累计频数
C. 累计频率
D. 以上都是
7.如果要搜集反映态度、想法、动机、意向等主观特征的数据,应该采用( )。 (满分:4)
A. 开放式问题
B. 封闭式问题
C. 量表式问题
D. 半封闭式问题
8.当一个变量的变化完全由另一个变量确定时,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 (满分:4)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完全相关
D. 不完全相关
9.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 )。 (满分:4)
A. 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
B. 标志值本身数值的大小
C. 权数是否相同
D.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10.判定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为( )。 (满分:4)
A. 判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的平方
B. 判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
C. 判定系数与相关系数无关
D. 相关系数等于判定系数的平方
11.对于给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 )。 (满分:4)
A. 成正比关系
B. 成反比关系
C. 没有确定的关系
D. 都取决于全距
12.商品价格属于( )。 (满分:4)
A. 定类数据
B. 定序数据
C. 定距数据
D. 定比数据
13.下列关于观察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满分:4)
A. 可以避免由于访员和问卷设计等问题造成的误差
B. 不会受到被观察者的回答意愿和回答能力等因素影响
C. 不会受到调查人员素质和经验的影响
D. 无法搜集到动机、态度、想法、情感等主观信息
14.如果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则相邻组的组限( )。 (满分:4)
A. 不能重合
B. 必须重合
C. 不一定重合
D. 以上都不对
15.抽样估计中,抽样误差是指( )。 (满分:4)
A. 登记误差
B. 系统代表性误差
C. 偏差
D. 随机误差
16.连续性变量在编制数列时,适宜采用( )。 (满分:4)
A. 组距数列
B. 单值数列
C. 品质数列
D. 数量数列
17.使用组中值代表该组数列的假设前提条件是( )。 (满分:4)
A. 组中值是平均数
B. 组中值是中间值
C. 组内数值均匀变化
D. 组中值最有代表性
二、多选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 )。 (满分:4)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D. 价值法
2.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在形式上各有所异,是由于基数的表现形式不同,从而有( )。 (满分:4)
A. 计划数为绝对数的形式
B. 计划数为相对数的形式
C. 计划数为平均数的形式
D. 计划数为时点数的形式
E. 计划数为时期数的形式
3.数据搜集上来以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整理。以使得数据更加( )。 (满分:4)
A. 直观
B. 清晰
C. 易读
D. 增多
4.按照变量值是否连续出现,可以将变量分为( )。 (满分:4)
A. 静态变量
B. 连续变量
C. 离散变量
D. 动态变量
5.调查问卷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 )。 (满分:4)
A. 问候语
B. 填表说明
C. 问卷编号
D. 过滤性问题
6.关于组距式分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对于给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一般成正比关系
B. 如果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则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合
C. 组距式分组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D. 如果各组数据在组内呈均匀分布,用组中值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7.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 (满分:4)
A. 确定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B. 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C. 确定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
D. 测定因变量估计值误差的程度
E. 进行预测
8.以下哪些方法适于调查敏感问题( )。 (满分:4)
A. 入户访谈
B. 电话调查
C. 邮件调查
D. 网络调查东财《统计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对于给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 )。 (满分:4)
A. 成正比关系
B. 成反比关系
C. 没有确定的关系
D. 都取决于全距
2.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前提是( )。 (满分:4)
A. 社会现象的同质性
B. 社会现象的差异性
C. 社会现象的客观性
D. 社会现象的大量性
3.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为同度量因素。 (满分:4)
A.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B.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C. 基期的质量指标
D. 基期的数量指标
4.可以用来显示定性数据的统计图是( )。 (满分:4)
A. 茎叶图
B. 直方图
C. 条形图
D. 散点图
5.动态相对数也就是( )。 (满分:4)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几何发展速度
C. 发展速度
D. 动态发展速度
6.产品产量增长5%,产品总成本增长7.1%,则单位产品成本增长( )。 (满分:4)
A. 12.46%
B. 2%
C. 112.46%
D. 102%
7.作为一种通用的( ),统计学已经成为一种工具。 (满分:4)
A. 数学符号
B. 衡量方法
C. 支付手段
D. 数据处理方法
8.总体中出现次数的最多的标志值称为( )。 (满分:4)
A. 组中值
B. 众数
C. 中位数
D. 平均数
9.反映个体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数指标叫做( )。 (满分:4)
A. 总指数
B. 综合指数
C. 定基指数
D. 个体指数
10.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满分:4)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确定的关系
11.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都应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这属于( )。 (满分:4)
A. 拉氏指数
B. 派氏指数
C. 理想公式
D. 不变价格指数
E. 成本计划完成指数
1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满分:4)
A. 样本平均误差
B. 抽样极限误差
C. 可靠程度
D. 概率度
13.中位数是( )。 (满分:4)
A. 数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B. 顺序大小排列位置在正中间的变量值
C. 抽样时中选的变量值
D. 用权数计算出的变量值
14.( )是统计工作的基础。 (满分:4)
A. 数据搜集
B. 数据整理
C. 数据分析
D. 数据核算
15.总体各单位中标志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为( )。 (满分:4)
A. 组距
B. 组中值
C. 极差
D. 平均值
16.某城市居民家计调查中的所有居民家庭属于( )。 (满分:4)
A. 总体
B. 个体
C. 样本
D. 样本单位
17.当变量x值减少时,变量y值增加,则x与y之间存在着( )。 (满分:4)
A. 直线相关关系
B. 正相关关系
C. 曲线相关关系
D. 负相关关系
二、多选题:
1.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之间的关系是( )。 (满分:4)
A. 定基指数等于相应的环比指数的连乘积
B. 通过这种联系进行两者之间的转化
C. 这种联系
对于个体指数来说是永远存在的
D. 对于总指数来说
这种联系是永远存在的
2.以下关于调和平均数的使用正确的是( )。 (满分:4)
A. 调和平均数一般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
B. 已知分组数列的各组标志值和标志总量时,可以计算调和平均数
C. 计算内容需服从于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的要求
D. 当各组单位数未知时,对原公式进行变形使用
3.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这是( )。 (满分:4)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倒数平均数
4.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包括( )。 (满分:4)
A. 市场调研
B. 金融保险
C. 公共管理
D. 人力资源管理
5.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中,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分析的对象可以是简单现象也可以是复杂现象
B. 简单现象中,总量指标直接表现为两个因素指标的乘积
C. 复杂现象中,对象指数表现为两个因素指标乘积之和
D. 总量指标的变动可以从总体单位数和总平均水平两个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6.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满分:4)
A. 计算选择对比的基数
B. 注意分子、分母的可比性
C. 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要结合运用
D. 相对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要结合应用
E. 多种相对指标的结合运用
7.非全面调查形式有( )。 (满分:4)
A. 重点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非全面统计报表
E. 统计报表
8.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 (满分:4)
A. 大量观察法
B. 统计分组法
C. <font face="Arial"综合指标法</font
D. 数理分析法东财《统计学》在线作业三
一、单选题:
1.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 (满分:4)
A. 全国的人口数
B. 水塘养的鱼
C. 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数
D. 工业中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
2.抽样极限误差通常需要用( )做为标准单位来衡量。 (满分:4)
A. 抽样平均误差
B. 总体标准差
C. 样本总量
D. 抽样误差概率度
3.对于连续性变量( )。 (满分:4)
A. 必须采用组距式分组
B. 必须采用单项式分组
C. 可以采用组距式或单项式分组
D. 以上都不对
4.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满分:4)
A. 广泛运用数学的方法
B. 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C. 修正普查的资料
D. 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5.从某城市抽取500户居民家庭得到的人均月收入、人均生活费支出属于( )。 (满分:4)
A. 总体指标
B. 样本个数
C. 样本指标
D. 样本单位
6.对于经常性的人口总量及构成情况进行的调查,适宜采用( )。 (满分:4)
A. 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普查
7.某省2000年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面达46.3%,这是( )。 (满分:4)
A. 总量指标
B. 时点指标
C. 时期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E. 平均指标
8.如果总体单位可以合计在一起,此总体称为( )。 (满分:4)
A. 不可加总体
B. 可加总体
C. 有限总体
D. 无限总体
9.使用组中值代表该组数列的假设前提条件是( )。 (满分:4)
A. 组中值是平均数
B. 组中值是中间值
C. 组内数值均匀变化
D. 组中值最有代表性
10.下面哪一个是品质标志( )。 (满分:4)
A. 所有制
B. 收入水平
C. 考试分数
D. 年龄
11.作为一种通用的( ),统计学已经成为一种工具。 (满分:4)
A. 数学符号
B. 衡量方法
C. 支付手段
D. 数据处理方法
12.编制统计指数的主要目的是( )。 (满分:4)
A. 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的长期趋势
B. 进行因素分析
C. 反映有关指数之间的经济联系
D. 综合反映多种不同事物在数量上的总变动
13.( )是历史上进行国民收入估算的第一人。 (满分:4)
A. 斯通
B. 威廉?配弟
C. 希克斯
D. 凯恩斯
14.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满分:4)
A. 数列发展水平之差
B. 数列发展水平之比
C. 绝对增长量和发展速度之比
D. 绝对增长量同基期水平之比
15.在安排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顺序时,应该( )。 (满分:4)
A. 将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放在开头
B. 首先通过过滤性问题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
C. 需要思考的问题放在最后
D. 先问态度和意向方面的问题,后问事实性问题
16.统计调查时间是( )。 (满分:4)
A. 调查工作的时限
B. 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C. 调查登记的时间
D. 调查期限
17.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满分:4)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确定的关系
二、多选题:
1.在统计工作实践中,可以采用的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有( )。 (满分:4)
A. 拉氏指数
B. 派氏指数
C. 理想公式
D. 不变价格指数
E. 成本计划完成指数
2.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满分:4)
A. 平衡作用
B. 同度量作用
C. 权数作用
D. 稳定作用
3.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是( )。 (满分:4)
A. 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般形式
B. 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
C. 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不同
D. 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者具有变形关系
4.抽样方法设计的基本原则( )。 (满分:4)
A. 保证实现抽样的目的性原则
B. 保证实现抽样的随机性原则
C. 保证实现抽样的可比性原则
D. 保证实现抽样的统一性原则
E. 保证实现抽样的最大效果原则
5.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之间的关系是( )。 (满分:4)
A. 定基指数等于相应的环比指数的连乘积
B. 通过这种联系进行两者之间的转化
C. 这种联系
对于个体指数来说是永远存在的
D. 对于总指数来说
这种联系是永远存在的
6.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分析包括( )。 (满分:4)
A. 发展水平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增长量
D. 平均增长量
7.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包括( )。 (满分:4)
A. 确定调查目的与要求
B. 设计抽样方案
C. 抽取样本
D. 样本调查
E. 数据整理
F. 分析数据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8.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 (满分:4)
A. 总标题
B. 主词栏
C. 宾词栏
D. 数据栏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东财15春《投资项目评估学》在线作业(随机)答案
下一篇 :东财15春《司法文书》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