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福建师范大学《学前卫生学》在线作业二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科目:学前卫生学 2014-07-06 15:10:00
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V
1.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新生儿主要的呼吸方式是“胸式呼吸”
B.新生儿主要的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
C.新生儿鼻腔狭窄,一旦感冒会出现鼻堵,可致吸吮困难和睡眠不安
D.新生儿的气管、支气管的管腔狭窄,发生炎症时容易造成呼吸困难
满分:2分
2._A___是实现中国政府对“2000年全球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承诺与具体措施。
A.《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
B.《全民健身计划》
C.《食用条例》
D.《用碘计划》
满分:2分
3.幼儿应有较多的户外活动时间:夏天大部分时间在室外活动,春秋季每天应不少于3—4小时,冬季每天不少于A
A.2小时
B.1小时
C.3小时
D.半小时
满分:2分
4.甲状腺素对儿童的影响是(C)
A.影响儿童生长
B.影响儿童生长及发育
C.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D.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满分:2分
5.__C__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A.“婴儿保健”
B.“婴儿护理”
C.“婴儿抚触”
D.“婴儿洗澡”
满分:2分
6.幼儿冬季户外活动要注意的保温部位是(C)
A.手脚
B.脚
C.脚和胸腹部
D.手和胸腹部
满分:2分
7.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营养后,把它制成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叫做_C___。
A.异化作用
B.消化作用
C.同化作用
D.吸收作用
满分:2分
8.从胎儿时期的神经系统的不断分化,到出生的_B___,脑细胞的数量可增到几百亿——1000亿个,以后不再增加。
A.1-2年内
B.2-3年内
C.3-4年内
D.4-5年内
满分:2分
9.食物进入口腔就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B)
A.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躯体反应
D.脊神经支配的反应
满分:2分
10.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_B___,心理需要制订生活、作息制度。
A.休息特点
B.生理特点
C.体质特点
D.饮食特点
满分:2分
11.开发右脑的作用之一是(D)。
A.能加强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
B.能加强儿童的计算能力
C.能加强儿童的语言能力
D.能加强儿童的观察能力
满分:2分
12.与成年人相比,儿童骨的特点为(D)
A.坚硬
B.脆性大,易骨折
C.含钙量高
D.硬度小,易变形
满分:2分
13.新生儿呼吸时,腹部可见明显起伏,称为__B__。
A.“肺部呼吸”
B.“腹式呼吸”
C.“胸腔呼吸”
D.“胸式呼吸”
满分:2分
14.对“婴儿抚触”的各项叙述状,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皮肤是人体的感觉器官之一,良好的刺激通过对皮肤感受器传到大脑,再传过神经、液体的调节,对机体起着保健作用
B.“婴儿抚触”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用,可以解除他们的“皮肤饥渴”
C.抚触应安排在饥饿或刚吃完奶后
D.皮肤饥渴不解决,新生儿就会感到烦躁不安、睡眠不稳、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
满分:2分
15.幼儿大脑活动的特点有:容易疲劳和__A__。
A.容易兴奋
B.容易用脑过度
C.容易厌倦
D.容易困顿
满分:2分
16.幼儿的血压较成人_A___。
A.低
B.高
C.差不多
D.一般
满分:2分
17._C___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左右脑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他获得198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A.布莱克斯利
B.托兰斯
C.斯佩里
D.哈维
满分:2分
18.眼球前后径短,呈生理性远视,有人统计,新生儿95%为_D___,8岁以后眼球发育较快。
A.近视眼
B.弱视
C.散光
D.远视眼
满分:2分
19.将谷类与豆类或其他食物混食后,使必需氨基酸得以互相补充,从而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__B__。
A.蛋白质再生
B.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C.蛋白质组合
D.蛋白质混合
满分:2分
20.成人共206块骨,按部位分:颅骨、躯干和_D___。
A.脊椎骨
B.头骨
C.脚骨
D.四肢骨
满分:2分
21.脊柱生理弯曲的作用是(A)
A.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和脑等
B.有利于弯腰
C.使人跳得高
D.有利于人体负重
满分:2分
22.多动症在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安宁、__A__、饮食情况差
A.易激怒
B.易兴奋
C.睡眠少
D.睡得浅
满分:2分
23.人体中的钙,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的1%存在于_C___中。
A.血管
B.肌肉
C.血液和细胞外液
D.毛细血管
满分:2分
24.传染病从发生、发展以至恢复,大致要经历潜伏期、_D___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A.发病期
B.抬头期
C.病变期
D.前驱期
满分:2分
25.社会学家_D___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A.英格里士(English)
B.麦灵格(Menniger)
C.戴尼尔(Diener)
D.波孟(Boehm)
满分:2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