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考查课

所属学校:中国医科大学 科目:病理生理学 2014-11-29 17:13:00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
1.右心衰竭通常不会引起下列哪项表现
A.水肿
B.肝肿大压痛
C.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D.肺水肿
E.颈静脉怒张
正确答案:D
2.属于假性神经递质的是
A.酪胺和苯乙胺
B.多巴
C.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D.多巴胺和5-羟色胺
E.去甲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C
3.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B.有条件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C.没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不会发生
D.有诱因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E.同时具备病因和诱因才能引起疾病发生
正确答案:C
4.下列哪种疾病能引起右心衰竭
A.主动脉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高血压
E.肺动脉瓣狭窄
正确答案:E
5.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静脉扩张剂可以
A.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B.改善心肌舒张功能
C.减轻心脏前负荷
D.减轻心脏后负荷
E.控制水肿
正确答案:C
6.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正确答案:B
7.CO中毒造成缺氧类型是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缺血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淤血性缺氧
正确答案:B
8.下列哪项又称为高渗性脱水
A.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D.高容量性高钠血症
E.高钾血症
正确答案:B
9.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低张性缺氧时血氧改变是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静脉血氧含量升高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正确答案:B
10.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A.5次
B.8次
C.13次
D.18次
E.28次
正确答案:D
11.不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的是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尿量减少
D.脉压增大
E.收缩压稍增高
正确答案:D
12.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中下列哪一因素不存在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微血管壁通透性
E.淋巴回流
正确答案:B
13.肝硬化患者哪种饮食易诱发肝性脑病
A.高脂饮食
B.高钙饮食
C.高热量饮食
D.高蛋白饮食
E.高盐饮食
正确答案:D
14.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严重贫血
B.冠心病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动静脉瘘
E.妊娠
正确答案:B
15.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基础是
A.氨中毒学说
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C.氨基酸失平衡学说
D.GABA学说
E.神经毒质综合作用学说
正确答案:B
16.PaCO2高于正常表明可能有
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E.高钾血症
正确答案:B
17.ARF的中心环节是
A.肾小管原尿返流
B.肾小管阻塞
C.肾毛细血管内凝血
D.GFR降低
E.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正确答案:D
18.下列哪一项可使氧离曲线右移
A.2,3-DPG浓度升高
B.血液H+减少
C.血液CO2分压降低
D.血液温度降低
E.低钾血症
正确答案:A
19.下列哪项是心力衰竭的诱因
A.高血压
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心肌病
D.心肌炎
E.肺部感染
正确答案:E
20.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下列哪种情况下对生命的威胁最大
A.代谢性酸中毒
B.高钾血症
C.水中毒
D.氮质血症
E.血尿
正确答案:B
二、(共5道试题,共20分。)
1.死腔样通气答:肺循环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肺小血管收缩或肺动脉炎、肺动静脉瘘、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等可使相应部位肺泡的血流量减少或无血液灌流,进入这些肺泡的气体几乎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其成分与气道内的气体基本相同,相当于增加了肺泡死腔量,因此称为死腔样通气。
2.缺血-再灌注损伤答:缺血后疏通血管或再造血管使组织得到血液的再灌注,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再灌注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3.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答:继发于代谢增高或心脏后负荷降低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贫血、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和动静脉瘘等。在此种情况下,由于循环血量增多或循环速度加快,心室前负荷增加,心输出量代偿性地增高,心脏必须作更多的功。但心肌的能量供给却不足,故容易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比心力衰竭以前有所降低,但可稍高于正常水平。然而,由于组织需氧量增高、外周血管扩张、动静脉短路等原因,这些病人的心输出量虽可比正常水平稍高。但组织的供氧量仍然不足。
4.应激性溃疡答:指休克、创伤、手术后和严重全身性感染时发生的急性胃炎,多伴有出血症状,是一种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重症监护的加强,生命器官的有效支持,以及抗感染药物的更新,增加了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机会。
5.肝性脑病
答: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
三、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50分。)
1.简述DIC患者的出血机制。答:DIC患者的出血机制:①血管内广泛凝血后消耗大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引起凝血障碍;②纤维蛋白大量降解;③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有多方面的抗凝作用;④休克、栓塞、缺氧、酸中毒等使毛细血管受损,通透性增高。
2.简述肾性贫血的机制。
答:①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导致骨髓红细胞生成减少;②体内蓄积的毒性物质(如甲基胍)抑制骨髓造血;③毒物抑制血小板功能所致的出血;④毒物引起红细胞破坏所致的溶血;⑤毒物引起肠道对铁和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或利用障碍。
3.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淤滞的发生机制?
答:此期微循环血液流变性发生了明显改变:血液流速显著减慢,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白细胞滚动、贴壁、嵌塞、血粘度增多,血液“泥化”(sludge)淤滞,微循环淤血,组织灌流量进一步减少,缺氧更为严重。这是因为进入本期后,内脏微循环中的血管自律运动消失,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性减弱甚至扩张,大量血液涌人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虽也表现为扩张,但因血流缓慢,细胞嵌塞,使微循环流出道阻力增加,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
4.简述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增多的生理意义。
答: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虽然增多,但靶细胞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却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糖皮质激素抵抗。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抵抗主要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引起的。当糖皮质激素受体严重减少时,尽管血浆糖皮质激素的水平很高,但仍不足以产生机体所需要的生理效应(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受体水平上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功能不全),这可能是对这种病人临床上仍需要给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原因。
5.试述水肿的发病机制。
答:水肿发病的基本机制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前者包括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以及淋巴回流受阻,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血管内胶体滤出大于回收而使组织液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是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包括GFR↓和近曲小管、髓袢以及远曲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增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
四、客观填空题(共5道试题,共10分。)
1.中央气道阻塞部位位于胸内,一般引起呼吸困难。呼气性
2.诊断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血气标准是。氧分压低于60mmHg
3.'慢性肾衰患者常出现尿液浓缩和稀释功能丧失,尿比重较固定,称为尿。蛋白
4.ARF的病因可分为,和。肾前性肾性肾后性
5.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和四期。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肾衰竭期尿毒症期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