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霍乱病人的隔离原则正确的是B(分值:1分)
A.病人当天输液后病情好转,要求回家,可回家观察病情
B.病人须强制性隔离至隔离期满
C.病人经3d治疗好转后出院
D.病人血压回升后即可改口服补液,回家治疗
E.病人无钱治疗,可以回家,后果自负
2.流行性腮腺炎的隔离方式是D(分值:1分)
A.消化道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血液/体液隔离
D.接触隔离
E.严密隔离
3.水痘病人高热时不适用的降温方法是E(分值:1分)
A.冰袋
B.小剂量退热药
C.酒精擦浴
D.温水擦浴
E.小剂量激素
4.麻疹常见的发疹时间为C(分值:1分)
A.发病后第1d
B.发病后第2d
C.发病后第4d
D.发病后第5d
E.发病后第6d
5.流行性出血热一般不采用下列哪种方法降温A(分值:1分)
A.冰袋降温
B.温水擦浴
C.小剂量退热剂
D.小剂量地塞米松
E.酒精擦浴
6.预防病人惊厥、抽搐的措施哪项是错误的E(分值:1分)
A.病室安静
B.减少刺激
C.阳光充足
D.降温
E.各种操作集中进行
7.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性措施是B(分值:1分)
A.隔离病人
B.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食品管理
C.接种菌痢菌苗
D.积极治疗病人
E.积极治疗带菌者
8.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为A(分值:1分)
A.粪―口途径
B.血液/体液传播
C.母婴传播
D.性接触传播
E.呼吸道传播
9.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的隔离期为E(分值:1分)
A.出诊后5d
B.出诊后6d
C.出诊后7d
D.出诊后8d
E.出诊后10d
10.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键措施是E(分值:1分)
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
B.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C.做好预防接种
D.灭蚊、防蚊
E.灭蚊与疫苗接种并重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A(分值:1分)
A.猪
B.犬
C.鼠
D.耕牛
E.螨
12.霍乱病人出现休克的主要原因是D(分值:1分)
A.毒血症
B.电解质紊乱
C.酸中毒
D.大量失水
E.心力衰竭
13.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C(分值:1分)
A.心肌炎
B.喉炎
C.肠炎
D.脑炎
E.支气管肺炎
1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B(分值:1分)
A.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B.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免疫性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免疫性
D.有病原体、传染源、流行性、免疫性
E.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免疫性
15.以下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哪项不正确E(分值:1分)
A.禁食酸、辣、硬等刺激性食物
B.剧烈腹痛时可暂禁食水
C.高热时可给物理或药物降温
D.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通风
E.睾丸胀痛时可在阴囊处间歇热敷
16.慢性菌痢是指菌痢病程超过B(分值:1分)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6个月
17.感染HBV后血清中首先出现的是B(分值:1分)
A.抗HBs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cIgG
18.了解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有助于A(分值:1分)
A.疾病的诊断及确定检疫期
B.疾病的预防
C.估计疾病的预后
D.疾病的治疗
E.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9.霍乱大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D(分值:1分)
A.食物传播
B.水型传播
C.直接接触
D.苍蝇媒介
E.空气传播
20.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饮食原则是(A分值:1分)
A.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饮食
B.清淡可口、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C.高蛋白、低盐饮食
D.清淡且含钾丰富的饮食
E.高热量、高蛋白、低盐饮食
填空题
21.麻疹发疹时应给(),禁忌()食物及()。(分值:3分)
答:新鲜空气,刺激及易致敏,添加剂
22.重型肝炎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等低血糖症状,常备糖果饼干。(分值:4分)
答:心慌、头晕、出汗、饥饿
23.霍乱的补液原则为()、()、(),(),(),(),()。(分值:7分)
答:早期、快速、足量 先盐后糖 先快后慢 纠酸补钙 见尿补钾。
24.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4个阶段,即()、()、()、()。(分值:4分)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答:
25.甲类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6)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小时。乙类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1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小时。(分值:4分)
答:
26.水痘临床特征是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及(),全身症状轻微。(分值:4分)斑、丘、疱疹及结痂
答:
27.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分值:4分)
答: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免疫性
名词解释
28.侵袭力(分值:4分)
答: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29.病原携带状态(分值:4分)
答:病原体在人体内停留于入侵部位或在离入侵处较远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又分为带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
30.显性感染(分值:4分)
答: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导致机体组织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31.潜伏期(分值:4分)
答: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 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2.复发(分值:4分)
答: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
问答题
33.简述重型肝炎病人体液过多的观察与护理。(分值:5分)
答:休息
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觉疲劳为度
饮食护理
急性期病人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食欲好转后,给高维生素、优质蛋白、适量脂肪饮食。体液过多者给高蛋白低盐饮食。血氨升高时,给低蛋白或禁蛋白饮食。
观察病人乏力是否减轻,皮肤巩膜黄染的消退情况及尿便颜色的变化。体液过多者,注意观察腹水的消长情况,水肿的消退情况。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齿龈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及注射部位出血。注意病人意识和神志变化,如性格改变、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异常、昏睡,有无计算力、定向力障碍及扑翼样震颤、血氨升高等。
34.病人王XX,男,26岁,昨日中午在饭店进食海蟹,于昨晚9时开始腹泻,夜里共排便20余次,初为粘液便,后为“米泔水”样便,伴呕吐2次,无发热,无腹痛,今晨来诊时测T36.7℃,P108次/分,BP85/55mmHg,自述口渴,查体: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请回答:(1)为早期、快速诊断应首先做哪项检查?(2)该病人最可能诊断为何种疾病?(3)该病人确诊后的首选治疗措施是?(4)请你根据病情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分值:5分)
答:1 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尿常规、便常规 霍乱 治疗本病的关键是及时足量的补液 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 使心功能改善。 ①腹泻 与霍乱肠毒素作用于肠道有关。②组织灌注无效 外周组织。与频繁剧烈的泻吐导致严重脱水、循环衰竭有关。③恐惧 与突然起病、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脱水导致极度不适 实施严密隔离有关。④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剧烈泻吐导致营养物质丢失有关。⑤疼痛 腹痛、腓肠肌痛 与低钠血症导致肌肉痉挛有关。⑥潜在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电解质紊乱、急性肺水肿。
35.简述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饮食原则。(分值:5分)
答:(1)饮食宜清淡,便咀嚼吞咽的流质。如米汤、藕粉、桔子水,新鲜的水果汁,蔬菜汁、西瓜汁、梨汁、蔗汁、胡萝卜汁及牛奶、鸡蛋花汤、豆浆等。
(2)病情好转尽快改食半流及软食。但必须细、软、烂易咀嚼吞咽。
(3)忌辛辣发物。避免闻油及吃煎炒食物。
(4)可多食香椿头(嫩芽叶)、马齿苋、芫荽、绿豆、赤豆、丝瓜等,可绞汁服用,也可外敷。
36.简答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少尿
发热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 少量多 少尿期给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饮食 多尿期给高热量、营养丰富、含钾丰富饮食。
37.简述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分值:5分)
答: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被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免疫屏障所清除,也可由事先存在于机体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的抗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或特异性主动免疫(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
2.隐性感染
又叫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表现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隐形感染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感染者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3.显性感染
又叫临床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发生持续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大多数传染病,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少部分。少数传染病中,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后获得持久免疫,不易再受感染。有些感染后免疫力并不巩固,容易再受感染发病。小部分显性感染者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恢复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病原携带状态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按其发生于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之后分为恢复期与健康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称为潜伏期携带者。按其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是否在3个月以下分为急性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痢疾、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并非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的不同之处。
38.简述肝炎病人出现黄疸时的观察与护理。(分值:5分)
答:(1)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的黄染程度,大便性状,有无出血倾向,尿色和尿量以及是否伴有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如厌食、恶心、腹泻、便秘、腹痛、发热、疲倦、男性乳房发育等。
(2)让病人保持身体和精神上的舒适,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
(3)观察进食量,注意饮食,对于肝病病人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多的动物油及胆固醇高的食物;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初期没有水肿和脑病的病人,给予高蛋白、低钠的饮食,但要注意营养均衡。有肝性脑病的病人,还要限制蛋白的摄入。
(4)急性期病人要鼓励病人多卧床休息,当病情逐渐恢复可以适度活动,但活动时出现不适时应立即休息。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