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在线作业三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东北师范大学 2013-09-04 08:59:00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  “教师是太阳底下做光辉的职业”这句话出自 C

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夸美纽斯

D. 亚里士多德

满分:3  分

2.  提出以高难度和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的是 B

A. 凯洛夫

B. 赞科夫

C. 布鲁纳

D. 巴班斯基

满分:3  分

3.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信息的方法是( D)。

A. 实践法

B. 谈话法

C. 参观法

D. 讲授法

满分:3  分

4.  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 B)。

A. 演示法

B. 讲授法

C. 谈话法

D. 陶冶法

满分:3  分

5.  教学工作基本组织形式是( C)。

A. 个别教学

B. 分组教学

C. 课堂教学

D. 现场教学

满分:3  分

6.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

A. 认识活动

B. 智育活动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满分:3  分

7.  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时 C

A. 实验活动

B. 德育活动

C. 教学活动

D. 智育活动

满分:3  分

8.  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D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区教育

D. 社会教育

满分:3  分

9.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A. 社会生产力

B. 文化传统

C. 社会制度

D. 科技水平

满分:3  分

10.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C

A.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 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满分:3  分

11.  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C

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满分:3  分

12.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D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 自觉积极性

B. 启发性

C. 巩固性

D. 因材施教

满分:3  分

13.  被称为“危机期”、“动荡期”的是 A

A. 少年期

B. 青年初期

C. 童年期

D. 青年晚期

满分:3  分

14.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B

A. 心理过程

B. 认识过程

C. 逻辑过程

D. 信息过程

满分:3  分

15.  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B )。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奴隶社会初期

C. 封建社会初期

D.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满分:3  分

16.  培养学生审美(A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 感知

B. 理解

C. 判断

D. 创造

满分:3  分

17.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 D)

A. 文字的产生

B. 阶级的产生

C. 生产力的发展

D. 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

满分:3  分

18.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C

A. 客观性

B. 强制性

C. 历史性

D. 教育性

满分:3  分

19.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是(C )。

A. 国民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国家教育体系

D. 教育制度

满分:3  分

20.  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C)。

A. 孔子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凯洛夫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BCD )。

A. 创造性

B. 示范性

C. 长期性

D. 重复性

满分:2  分

2.  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作用 ACD

A. 为统治阶级培养人

B. 促进经济发展

C. 传播统治阶级思想

D. 直接介入政治活动

满分:2  分

3.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BCD

A. 遗传素质

B. 教育

C. 环境

D. 实践活动

满分:2  分

4.  下列哪些教育理论著作属于教育学萌芽时期的作品?ABC

A. 《学记》

B. 《论语》

C. 柏拉图《理想国》

D.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满分:2  分

5.  教育的基本途径有 ABCD

A. 教学

B. 课外活动

C. 社会实践活动

D. 游戏

满分:2  分

6.  关于教师和学生关系的两大对立观点是: AB

A. “教师中心说”

B. “儿童中心说”

C. “学习中心说”

D. “教学中心说”

满分:2  分

7.  新课改的课程结构的特点(ABC )。

A. 均衡性

B. 综合性

C. 选择性

D. 针对性

满分:2  分

8.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ABC )。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洛克

D. 赫尔巴特

满分:2  分

9.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ABC)。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社会关系

C.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D. 教育规律

满分:2  分

10.  教育民主化体现为 ABC

A. 教育机会均等

B. 教育质量和效果平等

C. 教育过程和结果平等

D. 教育制度相同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教学只是完成智育任务的基本途径。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德育原则是指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应达到的要求。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发现法”要有一定的知识的经验储备,要求学生有相当的思考力,因而不太适用于低年级教学。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可以脱离社会的发展而独自发展。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学生的“自我中心”,是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结果。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国家课程是自下而上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制约作用。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