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社会意识中制约影响德育根本观点和方法的是(b)。
A.哲学
B.政治思想
C.文学艺术
D.法律
满分:3分
2.管理和教育中的激励首先要注意把握好的一个问题是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阶段性激励和(a)的关系。
A.日常性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思想激励
满分:3分
3.心理咨询法是指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的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b),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A.思想障碍
B.心理障碍
C.意义障碍
D.理论障碍
满分:3分
4.德育队伍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德育队伍是德育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德育队伍管理重要的是搞好德育队伍的组织建设和(b)。
A.制度建设
B.思想建设
C.体制建设
D.规章建设
满分:3分
5.有效运用陶冶教育法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身临其中的各种(b)。
A.场合
B.环境或情境
C.集体
D.时空
满分:3分
6.集体是促进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班集体,当它的目标、纪律、舆论、风气等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体的言行产生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和(b)。
A.强制作用
B.教育作用
C.启发作用
D.指导作用
满分:3分
7.陶冶教育法就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对人给予积极感化和熏陶,(b)地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A.感染性的
B.潜移默化
C.启发诱导
D.急风骤雨
满分:3分
8.德育环境管理,即按照()原则控制学生学习、生活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对所涉及的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等进行富有教育意义的选择和建设(b)。
A.教育化
B.优化
C.陶冶化
D.艺术化
满分:3分
9.不断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利于增强学生战胜“自我”的积极体验,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并养成(b)能力。
A.自我监督的
B.自我教育的
C.自我评价的
D.自我提升的
满分:3分
10.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所说的教学一词,总是在指含有影响性的活动,而人们所说的教育一词,却不总是在指含有影响性的活动,而是常被用来指某种影响性的活动对人的(B)所具有的意义或所应产生的效应。
A.意志和情感
B.身心发展
C.素质结构
D.知识水平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德育方法的有效性受时空条件的制约,从学生成长的空间来说有(ABCD)。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家庭环境
D.学校环境和班级集体环境
满分:3分
2.下列选项中属于班集体具有的特点的是(ABCDE)。
A.基于教育目的和发展需要上的结合性
B.长远发展目标的共同性
C.内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D.制度规范的明确性
E.活动的共同性与相互协调性
满分:3分
3.教学中德育被弱化的原因是(ABCD)。
A.教学观的片面性
B.德育工作习惯及评价习惯上的片面性
C.体制上的条块分割
D.教师工作评估导向上的片面性
E.教育力量利用上的偏差,过多重视班主任作用,忽视教学人员作用的发挥
满分:3分
4.班主任作为教师,其任务与一般教师的任务有共性,但是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还有自己特殊的任务,具体包括哪些任务?(ABCD)
A.组织任务
B.管理任务
C.协调任务
D.教育任务
满分:3分
5.这种单纯的“校园德育”或“教室德育”的弊端在于(ABCD)。
A.不能很好发挥外界因素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B.校园教育的现实性差
C.“校园德育”的手段和形式陈旧落后
D.教育信息贫乏单一
满分:3分
6.(A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我国德育工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A.运动化
B.活动化
C.开放化
D.情感化
满分:3分
7.教学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活动,其教育性有其必然性,其必然性的原因是(ABCD)。
A.首先,从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上看,教学是手段性的,教育是目的性的
B.从教育目的来看,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要求
C.从教学活动进行的内容来看,教学内容都具有教育性
D.从教学中教育者的使命和实际言行特征来看,教育者承受着社会所赋予的育人职责,
满分:3分
8.德育管理对搞好学校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ABC)。
A.有利于加强学校德育,把德育落到实处
B.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增强德育工作效果
C.有利于教育对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D.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化
满分:3分
9.班集体本身具有德育功能,但要使这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具有实效性,需要有一系列必要的基础作保证。这样的基础主要包括的几个方面是(ABCEF)。
A.良好的人际氛围
B.正确的舆论
C.领导核心和骨干富有影响力
D.心向一致的努力态势
E.健康的文化情趣
F.活动的开展有序和谐
满分:3分
10.教育能力是班主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具体表现哪几个方面?(ABCD)
A.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班集体并善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B.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有熟练地向学生讲解的能力
C.善于捕捉信息的能力
D.一定的科研能力
满分:3分
1.社会意识中制约影响德育根本观点和方法的是(b)。
A.哲学
B.政治思想
C.文学艺术
D.法律
满分:3分
2.管理和教育中的激励首先要注意把握好的一个问题是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阶段性激励和(a)的关系。
A.日常性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思想激励
满分:3分
3.心理咨询法是指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的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b),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A.思想障碍
B.心理障碍
C.意义障碍
D.理论障碍
满分:3分
4.德育队伍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德育队伍是德育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德育队伍管理重要的是搞好德育队伍的组织建设和(b)。
A.制度建设
B.思想建设
C.体制建设
D.规章建设
满分:3分
5.有效运用陶冶教育法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身临其中的各种(b)。
A.场合
B.环境或情境
C.集体
D.时空
满分:3分
6.集体是促进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班集体,当它的目标、纪律、舆论、风气等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体的言行产生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和(b)。
A.强制作用
B.教育作用
C.启发作用
D.指导作用
满分:3分
7.陶冶教育法就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对人给予积极感化和熏陶,(b)地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A.感染性的
B.潜移默化
C.启发诱导
D.急风骤雨
满分:3分
8.德育环境管理,即按照()原则控制学生学习、生活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对所涉及的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等进行富有教育意义的选择和建设(b)。
A.教育化
B.优化
C.陶冶化
D.艺术化
满分:3分
9.不断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利于增强学生战胜“自我”的积极体验,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并养成(b)能力。
A.自我监督的
B.自我教育的
C.自我评价的
D.自我提升的
满分:3分
10.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所说的教学一词,总是在指含有影响性的活动,而人们所说的教育一词,却不总是在指含有影响性的活动,而是常被用来指某种影响性的活动对人的(B)所具有的意义或所应产生的效应。
A.意志和情感
B.身心发展
C.素质结构
D.知识水平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德育方法的有效性受时空条件的制约,从学生成长的空间来说有(ABCD)。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家庭环境
D.学校环境和班级集体环境
满分:3分
2.下列选项中属于班集体具有的特点的是(ABCDE)。
A.基于教育目的和发展需要上的结合性
B.长远发展目标的共同性
C.内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D.制度规范的明确性
E.活动的共同性与相互协调性
满分:3分
3.教学中德育被弱化的原因是(ABCD)。
A.教学观的片面性
B.德育工作习惯及评价习惯上的片面性
C.体制上的条块分割
D.教师工作评估导向上的片面性
E.教育力量利用上的偏差,过多重视班主任作用,忽视教学人员作用的发挥
满分:3分
4.班主任作为教师,其任务与一般教师的任务有共性,但是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还有自己特殊的任务,具体包括哪些任务?(ABCD)
A.组织任务
B.管理任务
C.协调任务
D.教育任务
满分:3分
5.这种单纯的“校园德育”或“教室德育”的弊端在于(ABCD)。
A.不能很好发挥外界因素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B.校园教育的现实性差
C.“校园德育”的手段和形式陈旧落后
D.教育信息贫乏单一
满分:3分
6.(A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我国德育工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A.运动化
B.活动化
C.开放化
D.情感化
满分:3分
7.教学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活动,其教育性有其必然性,其必然性的原因是(ABCD)。
A.首先,从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上看,教学是手段性的,教育是目的性的
B.从教育目的来看,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要求
C.从教学活动进行的内容来看,教学内容都具有教育性
D.从教学中教育者的使命和实际言行特征来看,教育者承受着社会所赋予的育人职责,
满分:3分
8.德育管理对搞好学校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ABC)。
A.有利于加强学校德育,把德育落到实处
B.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增强德育工作效果
C.有利于教育对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D.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化
满分:3分
9.班集体本身具有德育功能,但要使这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具有实效性,需要有一系列必要的基础作保证。这样的基础主要包括的几个方面是(ABCEF)。
A.良好的人际氛围
B.正确的舆论
C.领导核心和骨干富有影响力
D.心向一致的努力态势
E.健康的文化情趣
F.活动的开展有序和谐
满分:3分
10.教育能力是班主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具体表现哪几个方面?(ABCD)
A.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班集体并善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B.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有熟练地向学生讲解的能力
C.善于捕捉信息的能力
D.一定的科研能力
满分:3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2014春东北师范大学《师德育原理》在线作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