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东北师范大学《师德育原理》在线作业1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师德育原理 2014-07-23 12:01:00
2014春季东师德育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德育过程是教育工作过程,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个体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等方面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低级到高级,从(A)发展过程。
A.旧质到新质的
B.简单到复杂的
C.从一元到多元的
D.少到多的
满分:3分
2.衡量个体品德形成发展水平最客观的标志是(D)。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满分:3分
3.本书的编写者对德育概念的理解包括狭义的和广义的,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德育即是指(A)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价值观教育
满分:3分
4.德育即道德教育;德育即“五爱”教育;德育即“五讲四美”教育;德育即指对学生进行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德育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等以上几种定义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是从哪个角度对德育的内涵进行界定的?(C)
A.从其目的上来解说德育
B.从其作用和功能上来解说德育
C.从其内容上来解说德育
D.从其价值取向上来解说德育
满分:3分
5.在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中,生物因素是(A)。
A.生物前提
B.决定性因素
C.主导性因素
D.动力性因素
满分:3分
6.德育目标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目标的主体可一把德育目标分为社会本位的德育目标和(A)
A.个人本位的德育目标
B.个体目标
C.价值取向目标
D.国家目标
满分:3分
7.在实际的德育中,德育内容表现不仅多种多样,而且还体现出不同的类型,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B)
A.正规性内容
B.非计划性的内容
C.非正规性内容
D.时事性内容
满分:3分
8.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孝也。育,养子使其作善也。”其中昭然以示的是(A)
A.德育意蕴
B.管理意蕴
C.训导意蕴
D.教化意蕴
满分:3分
9.德育价值能不能实现,德育地位能不能保证,是与人们的认识及(A)是分不开的。
A.实际努力程度
B.观念
C.所持有的德育理念
D.生活经验
满分:3分
10.社会意义上的德性概念,不仅指公民德性,也包括(B)
A.公共德性
B.国家德性
C.体制德性
D.本质德性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在实际工作中,德育目标有多种内容上的选择性,但要有效促进人品德素质的全面而又和谐地发展,就要依据品德构成要素来设计。除了社会价值内容方面的目标外,还要注意在设置上适当考虑的目标有(ABC)
A.品德心理发展方面的目标
B.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的目标
C.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能力
D.-
满分:3分
2.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能力是学校德育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学生思想品德能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ABC)
A.以道德思维为基础的思想品德认识能力
B.以正确是非观为基础的思想品德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
C.思想品德实践能力
D.自我教育能力
满分:3分
3.要使德育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思想品德的进步,并能更好地间接服务于社会,在选择确立德育目标时,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和考虑的依据有(AD)
A.社会依据
B.生产发展的依据
C.个体的兴趣和爱好
D.人的依据
满分:3分
4.创业进取的精神已经被列为德育内容之一,是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内在意志力,是一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原因是(ABCD)。
A.创业内含人的主动性和不断进取的内在意志力
B.创业进取精神是人追求幸福及自身有所作为的内在特征
C.社会越发展对人的创业进取精神要求更高了
D.中小学生如果创业进取精神匮乏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
满分:3分
5.本书的编写者认为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原因是(ABCD)
A.德育对社会、对人的发展具有巨大价值
B.是教育目的决定的
C.思想品德是决定人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
D.德育对整体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满分:3分
6.德育目标的选择不只是涉及整个社会(或国家、民族)德育事业的目标问题,还涉及具体德育实践的目的问题。因此,应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和看待德育目标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应予确立的思想是(ABCD)
A.在其价值取向上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B.价值取向的实现过程而言要把满足社会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起来
C.就价值实现的实践着眼点而言要落在人思想品德的发展上
D.要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满分:3分
7.德育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努力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即要努力做到(ABCD)
A.要重视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B.各个要素之间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
C.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
D.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
满分:3分
8.在实践中坚持落实德育地位和体现德育地位,应该做好的工作有(ABCD)
A.充分认识德育的多方面价值
B.要善于把德育工作贯穿整体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C.虚功实做、全面落实、注重实效
D.要内外统一,把校内外结合起来。
满分:3分
9.在历史上关于德育地位的认识,不同派别持有不同的观点,比较典型的派别有(ABCD)
A.道德决定论与德育地位
B.自然无为论与德育地位
C.法律决定论与德育地位
D.物质决定论与德育地位
满分:3分
10.对的德育概念的多元性理解素有利于拓展人们对德育的思考,但同时,这些各不相同的德育概念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弊端,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德育概念多元性理解所带来的弊端?(ABCD)
A.德育诸概念“各自为营”缺少相互间的认可
B.不具有跨越历史时空的恒久性
C.给现实的德育工作带来困惑
D.给德育问题的思考带来困惑
满分:3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价值要素系统、心理要素系统及行为要素系统相互间的组合有多种多样,内在的决定了人们在生活中品行的表现千差万别,有其程度和水平的不同。(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德育目标总是带有综合性,进而在德育实践中,各级各类学校一般不会对德育目标进行程度和水平上的再选择,提出本校(或本班)的具体德育目标。(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3.德性是人要实现真正的善行的内在保证。(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4.德育是学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把德育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育领导者或教育工作者是否对德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5.无论是品德的社会性内容也好,还是品德心理状况或水平也好,都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这说明,人的品德包含着行为要素,稳定的行为是品德好坏的标志。(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6.德育为首,呈现了重视德育的一种意识,并为德育在整体教育和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了明确的指向,作为重视德育的一种观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具体工作的绝对化原则,则是值商讨的。(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7.一个学校如果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开展一些必要的专门的德育活动,本无可厚非,可把它作为德育实践的主要方式时,把它作为衡量是不是重视德育的主要标准时,就把德育和德育实践引入了误区。(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8.德育过程及其结果不仅受其内在要素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人际交往等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制约德育过程的各种内在要素的发展。(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9.德育内容的规范化体现,即把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关内容或要求,寓于学生生活的各种情景和环境之中,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它的精神意义或规范要求。(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0.智德论虽然重视了知识在德育中的作用,但在实践上容易导致以智代德的现象,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1.从人的本性来看,品德、德或德性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特性。它是人不甘于动物性生存、超越生物性存在的基本特性。(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2.德育工作十分复杂,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德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德育理论。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做好这项工作只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形成科学的认识。(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3.善是人自身所确立的一种价值取向,德性是善行善为的内在担保和自觉操守。(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4.德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功能,但是对整体教育中其它各育的实施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5.德育即品德教育的简称,指对人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以人成长生活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通过多方面的涵养和培养活动,引导人品德得以建构和发展的教育活动。(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6.在个体品德的生成和生长过程中,自我教育的活动是比不可少的,所谓的自我教育活动就意味着封闭性,即它是纯粹的“内在活动”,并不伴有开放性。(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7.人的为德甚至尚德的本性,使人必然讲究德性,过一种德性生活。(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8.认知性内容通常表述的是各种做人为人的意义、原则规范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有助于人在观念意识上领略做人为人的意义,理解和把握某种道德要求或准则是怎样的,对确立人的道德、是非善恶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作用。(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9.物质决定论把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作为百姓道德自觉、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但把社会的是否稳定视为单纯的物质利益的结果,把物质和精神关系绝对化,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0.人类古代,包括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教育,都有鲜明的德育性质或德育主义倾向。(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